引子:

这几年,中国的语文教材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大一统),之前的地方版本都被弃用,统一换成了部编版语文教材,这也解决之前教材中的乱象,比如说某些虚假的、逻辑不通的课文,在语文教材中消失了,代表性课文有: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迪生救妈妈》

《华盛顿与小樱桃树》

(貌似都是美国的鸡汤文,经不住推敲)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1)

新的部编版教材,就像主编温儒敏所说,在课文选篇更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但是,有些问题在新的版本中依然存在,比如我们今天说到这篇课文——《猴王出世》(选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2)

课文《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的背景

《猴王出世》选自我们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我这里要说的,是推敲猴王出世的年代,因为,这是后面对文章的推敲的关键。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3)

推测猴王孙悟空出世的年代,有几个关键点:

1. 孙悟空被勾魂使者带到阴司的时候应是他寿命的尽头,后来查看地府的生死簿,上面注明他是342岁。

2. 唐僧去西天取经,出发的日期是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

3. 唐僧在救悟空之前,刘伯钦告诉唐僧,“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

粗略推算,孙悟空出世的时间,大概在出生于西周初年至战国,即公元前406年到公元前1046年之间。

有的人肯定说了,这本就是个神话故事,有必要较真吗,孙悟空本来就不存在的,还非要给他定出生日,找出生母来?

小编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小编说了,这只是一个依据,看行文或者故事是否有逻辑或者存在bug的可能性。

《猴王出世》的bug

基于上面猴王出世年代的推测,在《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点就值得商榷了。

1. 铁板桥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西汉是铁器广泛使用时代,是铁器逐渐取替铜器的时代。在这之前,谁有能力造这么大一个工程呢?这貌似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这是神话,也只能说是疑点之一。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4)

2. 楷书对联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是这篇课文最大的bug了。要知道,楷书的起源时期是汉代,由隶书演变而来。对联更是到五代才产生(之前叫桃符),在孙悟空出世的时候,怎么会有这样的物件呢?更别说,孙悟空怎么就识字,还知道是楷书了。

3. 石凳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这句话同样出自孙悟空之口,但凳子和床,也是汉代的产物了,难道孙悟空也穿越了?

4. 《论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句话语出《论语》,但从孙悟空的口中说出,却又显得那么自然。要知道,孔夫子出生的时候,孙猴子可能都活了上百年了,更别说,《论语》还要比孔夫子晚上好些年了。不得不说孙悟空的主角光环就是强大,打一出生,身强体健不说,还能识文断字,引经据典,这也许就是吸收天精地华的好处吧。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5)

以上几处,基于时间考虑,都是不严谨的。虽说这是神话故事,却也值得商榷。对比同样选入教材的《大禹治水》,新的教材就删掉了神话传说部分(比如大禹自父亲腹中产出)。那《猴王出世》是否在文字上,也应该做些处理呢?

这些无法解释的bug,也只能借用《庆余年》中叶轻眉的话,“文字换成了这个时代可以接受的行文”来解释了。

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质疑《西游记》的经典性,也不是建议《猴王出世》退出语文教材。用某网友的话说,“即使《西游记》bug众多(如神奇的贞观十三年),也不影响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即使到未来,它依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不会更改。”

学贵有疑

小编说这些,是想说明做学问的态度。清朝著名道士刘一明,曾写过一篇《西游记读法》。其中有两条是这么说的:"《西游》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口诀处。唯有破绽,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处,下笔妙处。"

有道是学贵存疑,我们学课文,不仅要看它说什么,还要斟酌它是否合理,更应该探索文章中更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浙江杭州九莲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马思齐在她的作文中,就提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取经过程中饮食几乎雷同的现象。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赞扬。

有这样的学习态度,何愁语文学不好呢?

猴王出世课文笔记简单(部编版语文课文猴王出世的破绽)(6)

部编版配套教辅《课时练》有个栏目叫“学贵有疑”,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学到这一课,这些不都是可以提的问题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西游记》中还有哪些bug,或者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地方?需要你去探索、发现。

欢迎留下您的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