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老人孙熙涛住在宝安区石岩街道塘头社区。他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脸膛仍是红润的,气定神闲。有人前来拜访,他就兴奋地拉着聊家常,完全看不出来他患有癌症。
2020年秋,当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一生期盼着为他人延续生命送去希望的他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一名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完成了签署器官捐献书的愿望。
退伍老兵在一线默默奉献
1934年7月,孙熙涛出生于江西九江市。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年仅16岁的孙熙涛还在九江同文中学念高二,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参军意愿。1952年,他如愿成为一位坦克维修兵,踏上前线。
1959年,孙熙涛退伍后转业到国家大型建设项目之一的湖北武汉重型机床厂,担任调试数控机床的普通工人。这一干就是40余年。1994年,孙熙涛退休后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而是被返聘到广东工厂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直至70岁才离开工作岗位。
▲2022年5月,孙熙涛分享老照片。
成为深圳首批器官捐献申请者
孙熙涛一直有个愿望——把自己的身体包括器官全部捐献出去。“我记忆很深刻,在报纸上看到有位重症病人因为器官移植重获新生的新闻。我感到震惊,也感到很惊喜。”孙熙涛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思考如果有人自愿捐赠器官给患者,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重获生命?一次生病住院时,他向武汉地方医院提交了器官捐献的申请,并受到当时医院的高度重视,“院长跟我说,我是第一个提出要捐赠器官的人,但目前没有政策和规定医院可以接收。”
2003年,国内第一部地方性器官捐献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诞生,器官捐献移植工作有法可依。看到这条消息,孙熙涛立即报名,成为第一批器官捐献申请者。2004年,武汉也通过了该项立法,孙熙涛马上到武汉,又成为首批器官捐献申请者。
▲2004年3月,孙熙涛收到来自深圳市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志愿书。受访者供图
2020年10月,已到耄耋之年的孙熙涛当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立即联系深圳红十字会。这距离他第一次在深圳提交器官捐赠申请已经过去了17年。
为器官捐献事业尽最后一份力
“老人同时签署了捐献角膜、遗体全部捐献的志愿登记书。”市红十字会协调员高敏说道,她是负责孙熙涛器官捐献的负责人。在老人提交申请的那天,她听了老人的故事,“因为孙老还患有癌症,他曾对我说即使器官无法使用,身上的肿瘤还有遗体能拿来做医学病理研究。”
高敏介绍,目前器官捐献年龄一般限制在65岁以下,同时需要对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估,遗体捐献则没有限制年龄。遗体捐献其实也包含器官捐献,很多老人家身体健康,器官也保护得很好,根据医学最终评估结果,也会将其移植到所需患者身体里。高敏说:“我非常感动,像孙老这样的老人,不光捐献器官让生命得到延续,还给我们传递了可贵的奉献精神。”
“治疗我的医院和医生以及我的家人都充分商量讨论过,都同意了我的意愿和安排。”孙熙涛说道。“不必火化,不留骨灰。我的身体,包括皮肤等人体组织,只要对医治病人或医学研究有用的都尽量使用,别浪费了。”期盼能再为器官遗体捐献事业尽一份力,孙熙涛还将自己部分退休金拿出来,向深圳市红十字会捐献3万元,用于推动器官捐献工作。
2021年夏天,孙熙涛还做了一个特别的事情,向所在党支部直接缴纳了10万元党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但我一直有个愿望:争取能亲眼看到祖国实现伟大复兴,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深圳晚报记者 涂世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