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的常见情形(所有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1)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劳动争议或纠纷,如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在遇到类似情形时,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双方首先应进行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功时,劳动者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不能直接起诉到法院。只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劳动争议发生时,知道自己如何申请劳动仲裁至关重要。

哪些情形可申请劳动仲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8、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纠纷的常见情形(所有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2)

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属劳动争议。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也属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时效性及所需材料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特殊情况: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仲裁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除了提交书面仲裁申请,还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被诉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信息资料、证据材料清单及证据说明等材料。

劳动纠纷的常见情形(所有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3)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或纠纷时,除了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选择去劳动部门投诉。

哪些情形可向劳动机构投诉?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时,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具体可以投诉的情况有以下几类: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等;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拒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按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如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等;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如超时加班加点、强迫加班加点、不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等;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等;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农民工不参加工伤保险等;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如不依法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如提供虚假信息、违法乱收费等;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如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劳动纠纷的常见情形(所有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4)

需要注意,不论什么情况下,对于自己所提出的主张,当事人有举证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劳动者申请单位偿还拖欠的工资,就需要提供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与单位有关人员的联系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有一些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自己拿不到的,应该由用人单位提供,若该由用人单位提供却拒绝提供,用人单位将承担不利后果。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想要咨询,可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律师365,私信咨询。也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即刻在线免费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