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品鉴#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1)

汉字:「鼎」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鼎就是古代煮食物的大锅。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2)

汉字:「鼎」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3)

上图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鼎字,比今天演化后的鼎字更简洁明了。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4)

上图是从青铜器上的铭文拓印的文字,简直就是艺术品。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5)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

【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传·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又【正韵】鼎,当也。 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于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又姓。未将鼎澧。又人名。【西京杂记】鼎,匡衡小名也。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6)

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 

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 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于山经,形镂于夏鼎。

正义曰:鼎者,器之名也。自火化之后铸金,而为此器以供烹饪之用,谓之为鼎。亨饪成新,能成新法。然则鼎之为器,且有二义:一有亨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故《彖》曰「鼎,象也,明其有法象也」。《杂卦》曰「革去故」而「鼎取新」,明其亨饪有成新之用。此卦明圣人革命,示物法象,惟新其制,有「鼎」之义,「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故名为《鼎》焉。变故成新,必须当理,故先元吉而后乃亨,故曰「鼎,元吉,亨」也。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7)

《鼎录》中记载了古代中国不同年代铸鼎历史,最早的是虞夏: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使九牧,贡九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百物而为之备,使人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鄩,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及显王姬德大衰,鼎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大发徒出之,不能得焉。

中国也叫神州或九州,传说以舜帝所铸的九鼎为代表,这九州是指:一、冀州(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二、衮州(黄河与济水之间)三、青州(山东半岛)四、徐州(河淮平原)五、豫州(中原)六、雍州(关中与陇西)七、梁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八、扬州(长江下游)九、荆州(长江中游)。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8)

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

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9)

成语字典里“鼎”的出现率非常之高,比如: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人声鼎沸、列鼎而食、春秋鼎盛、香火鼎盛......一个“鼎”字涵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地位到约定、王权、形势等,鼎在古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鼎是中国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器物 , 沿用时间之长 ,被赋予内涵之丰富, 罕有其匹,一度被称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周代将鼎分为三种,即镬(huò)鼎、升鼎、羞鼎。镬鼎一般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多放在庭外;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贵族在宴饮时,先将牛羊猪等牲体在镬鼎中煮熟,然后用“匕”取出来放入升鼎。成语“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这里的鼎就是“锅”,是较为常见的炊具之一。“牛鼎烹鸡”,意思是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10)

透过这几个成语,我们就可以知道鼎是贵族所用的食器之一,不过它还有广为人知的第二作用——礼器!农耕时代食物匮乏,民以食为天,敬畏上天祭祀鬼神,自然也是敬献食物为主,鼎这种厚重且日常生活里离不开的器物也是祭祀环节中的首选。

《史记·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黄帝又作宝鼎三,象征“天、地、人。”《鼎录》:“金华山,黄帝作一鼎,高—丈三尺,大如十石瓮。像龙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

商代前期开始,鼎身突现兽面纹。兽面之形象,可溯源阶段于后氏族部落时期的图腾和徽识,因而,鼎身一经与此类兽面纹结合,既显示了鼎由一般礼器向礼制重器转化的完成,“铸鼎象物”,则是暗合了铜鼎使用的正式功能转变。

鼎甲骨文的演化(甲骨文演义鼎字)(11)

关于鼎作为国器这一作用,流传最广的就是——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楚王问鼎这一行为,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鼎在这里就是王权和政治的主要象征。

鼎象征权利的意味从君主到臣民不断向下延伸,在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典故都与其相关,可以说是历史典故最为丰富的器物之一,这与它丰富的作用和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鼎赋》:夫君所以为天下重者,以其宝位;鼎所以为天下贵者,以其神器。则君得鼎以祚长,鼎应君以时昌。故黄帝征大匠,稽旧章,异国贡物,远人来王。铲铜于雷首之下,合冶于荆山之傍;声沓沓以海沸,气瞳瞳而电光。乾坤于是震动,日月于是昭彰;然烟收而烬灭,卓尔成功而效祥。焕以雕文,错蚪龙之鳞介;腾乎瑞色,杂天地之元黄。盖圣人所以享帝养贤,烹饪荐祉,重以安国,利以出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