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老城,一座因石油而兴盛,也因石油而衰败的城市。
这里是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新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在这里诞生,这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这里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这里曾经写满光荣与梦想。
50多年前,玉门油田所在地设市,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拔地而起,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万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这一地方,那个喊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把他的精神永远钉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石油资源枯竭,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继搬离,9万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弃楼遍地、设施老化,几成空城。
在国务院分三批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上,玉门属于第二批。如今,玉门老城人去楼空,留下断壁残垣,尽显破败萧条,千古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难道成了魔咒?
一路上,只有三三两两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的抽油机,以及河畔的几处浅沟里渗漏出来的石油散发出的点点刺鼻味道,还在提醒着过往的人,这里依然是一座油田。
如今的玉门,更多时候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并不热门的景点,是一个抒发感怀、感叹的地方。
老君庙坐落在玉门老市区南端,最早建于清同治二年,因抗日战争期间在此发现和开发当时国内最大的油田而闻名全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享誉全球。是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旅游局“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1980年,玉门石油管理局为纪念玉门油田和发现和开发,重建了老君庙,并在老君庙前原玉门油田第一井的钻凿处安装了抽油机,铭刻了"老一井"的碑文。
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庙,里面供奉着给玉皇大帝炼仙丹的“太上老君”。如果不知道老君庙历史的人肯定会对她没有一丝的兴趣,而且这基本上没有什么香火,更没有和尚、道士之类的修行者,也很少有专门而来的旅游者。
“兴也石油,废也石油”。从1958年因油迁入,至2003年因油迁出,石油,是老玉门的根之所在。
如今,褪去了石油带来的光环,被掩盖在了时光中的玉门老城,已是物是人非,然而,城市有兴衰,资源有盛枯,铁人精神却永不会褪色,它只会在不断地传承中越来越鲜艳,越来越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