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图书馆日前公布了2017年新生“借阅达人榜”,2017级中国史博士李自豪以623册借阅量屈居第二名,第一名的史亚丽是在职研究生,也是是中山大学教职工,她的借阅数据是在测试图书馆自助借阅系统时累计的,她不认为自己是在借书。

2016年的一整年,中大学生借阅图书最多的才有701本,而李自豪在一学期就借阅了623册,并遥遥领先榜单上432本借读册数的第三名新生,是当之无愧中山大学新生中的“书霸”。

李自豪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他现在每天阅读速度是每个小时100页,每天可以看三本书。从本科阶段以来,就一直保持每年读书一千本的习惯。而在其qq空间里,从2012年开始,他每天都更新自己今日读书计划和读书笔记,读书占据了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北京大学借阅书籍排行榜:一天可看三本书(1)

正在看书的李自豪

一天背书包还几次书

中山大学图书馆库存分散在四个校区图书馆,很多书往往只有一本,有时要从别的校区调配,因为中大学生借阅量大,如果不提前预约借阅,很可能就被别的学生借走。

因此李自豪会在图书馆预约大量的书,背着个书包来借书还书,甚至有时候一天还要背着书包还书好几次,这是李自豪留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印象。

这种疯狂的阅读,不是博士入学一学期的心血来潮,也不带有为写论文而找资料的功利性,专业学习大概只占李自豪三分之一的阅读量,“只有在考试或者写论文阶段,我才会把时间集中用来专业阅读。”李自豪说。

李自豪在云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2014年他共进入图书馆818次,是全校研究生第二名,除去学校放假,李自豪几乎平均每天入馆3次,早、中、晚,几乎一刻都没落下。

他从大一开始,每读一本书都会做读书笔记,归纳所读书的思考,并记下自己的观点。笔记中有对当天阅读书本的思考,甚至记录每一本书的出版社和出版年月。“大多数读书笔记都寄回家里了,家中的读书笔记堆得比人还高。”李自豪说。

通过漫无目的式的“放眼观书”的阅读策略和做读书笔记,李自豪整理出了自己的阅读脉络,也锻炼了自己的阅读速度,“现在每天阅读速度是每个小时100页,每天可以看三本书。不一样的书籍,阅读方式和速度是不一样的。“像四书五经、哲学理论,需要一字一句精读。如果是查找史料,就需要一目十行快速读,如果是找相关文献资料,甚至可以跳读。”

李自豪以前看书也很慢,读经典原著,读西方哲学,这像一个练武功的人,把基础理论理解透,读书知识障碍会越来越少,此后看书更像是水到渠成般。

不是学霸的书霸

李自豪出生于湖北孝感云梦县,父母以开理发店为生,家中虽然买不起很多书,但也会提供一些连环画与童话书给他。他很迷恋郑渊洁的作品,特别是《童话大王》这份刊物几乎每期必读。

县城里寄售杂志的小书店,是李自豪的童年回忆。他的口袋里没钱可买杂志,但会站在那儿,一口气把手中的杂志迅速读完。“店员想不到一个小孩子读书那么快,站在那里看,也不会赶我走,这样免费读了很多书,省下好多钱,一直到高中。”

李自豪每个月大概有2000多元的博士补贴,但如果按照他的阅读量来购书,一年开销得要七八万,他说,“全家收入都不够我买书的。”他最羡慕的是那些可以把想看的书买回家的人。

他说,人的内在的价值不能被外在物质全部抹杀掉。听音乐会、看电影,在那一两个小时里,生命中某些内在精神的东西被唤醒了,阅读是抵抗物质对人的异化最好的一种方式。

李自豪的阅读并不是功利性的,所以他从来就不是学霸,应试教育的考试一向不理想,本科和硕士的就读学校不是特别好,博士也是考了两次。

微信好友只有50个

李自豪很喜欢发朋友圈和qq空间,每天保持两到三天的更新频率,大部分内容很单调:今天读书哪本,感受思考如何。从其空间有记录的2012年开始,每天都是如此。

李自豪交友圈子很小,微信好友也只有50人,大都是历史、人文的同学和研究者,每天阅读三本书在他们的朋友圈看来非常寻常。

如果是一些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好友,李自豪会把他们删掉。有个女生和他加了三次微信,因为不常联系,所以李自豪在无意中删了三次女生的微信。对方很生气的致电来询问,他又把女生加了回去。

除了上课和吃饭、睡觉以外,李自豪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泡在图书馆读书。图书馆就是李自豪的交际圈子。有一次,一个女生在书上看到李自豪做的标记后直接拍照发到网上,被李自豪的一个朋友认出了笔迹,这个女生随后也和李自豪成为了好朋友。在图书馆和书店这些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里,以书会友的社交模式让李自豪也收获了一些知音。

虽然还没有女朋友,李自豪在朋友圈中说到。“读书并不会影响我的社交。”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黄斌、龙锟 实习生 胡心仪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唐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