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就现存《浣溪沙》文本作品来看,直接咏其调名的并不存在,这就涉及到乐府曲调在"调"不在"题"音乐性本质唐五代"浣溪沙"民间曲辞主题丰富,如女性、隐逸、羁旅、爱国等主题,其语言俚俗,风格质朴,文人词则主题趋向统一,多言闺情、相思,用语绮艳,风格婉转含蓄而后世则有多种题材入词此处辑录几首我比较喜欢的“浣溪沙”词作,看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浣溪沙的名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浣溪沙的名句(哪首浣溪沙最能打动你的心灵)

浣溪沙的名句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就现存《浣溪沙》文本作品来看,直接咏其调名的并不存在,这就涉及到乐府曲调在"调"不在"题"音乐性本质。唐五代"浣溪沙"民间曲辞主题丰富,如女性、隐逸、羁旅、爱国等主题,其语言俚俗,风格质朴,文人词则主题趋向统一,多言闺情、相思,用语绮艳,风格婉转含蓄。而后世则有多种题材入词。此处辑录几首我比较喜欢的“浣溪沙”词作,看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是东坡于“乌台诗案”之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所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末二句可谓警语。“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给困顿中的人们几许慰藉。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还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感慨。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宋·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这是一首咏物词。晏几道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魄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

我觉得结句比较有意思“晚秋霜霰莫无情”,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是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慨,何尝不是我们的身世之慨呢!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漠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秦观的词多写男女情爱,但却能以语言的翻新、情致的幽趣受人喜爱。这首词写的是春愁,一种细微不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功力深厚,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当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句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深受诗词爱好者的喜爱。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可以说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

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此时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确实叫人感慨“古今幽恨几时平”了!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现代·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之际,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盛大的庆典,全国158名各族人民代表欢聚一堂,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献礼大会,各民族文工团表演了歌舞节目,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席观看了歌舞晚会。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

这是一首揭露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赞美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诗,是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的雄伟钟声。词人联欢晚会的热烈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旧中国的悲惨情景;然后笔锋转一转,颂扬国庆晚会上的热烈气氛,展望了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尤其是下阕,化用李贺的诗句,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昂首看天,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而且,毛主席的词作没有软绵绵的儿女之态,阳刚大气,催人奋进,读来确实让人振奋。

不知您喜欢哪一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