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鼠疫》

【豆瓣评分:8.8分】

作品简介:

《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最终鼠疫退却了,然而尽管喧天的锣鼓冲淡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魔。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集锦第6辑(人生哲理经典语录集锦)(1)

语录文摘:

1、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人总是好的比坏的多,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但人的无知程度却有高低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美德和邪恶的分野,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自认为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就认为有权杀人。杀人凶犯的灵魂是盲目的,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爱。

2、过分重视高尚行为,结果反而会变成对罪恶间接而有力的褒扬。因为那样做会让人猜想,高尚行为如此可贵,只因它寥若晨星,所以狠心和冷漠才是人类行为更经常的动力。

3 、要了解一个城市 , 比较方便的途径不外乎打听那里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又怎么死去。

4、我们心灵深处始终存在的空虚感确是一种流放之感,一种明确清晰的情绪,一种焦心的回忆之箭,一种荒诞不经的妄想,不是妄想年光倒流就是相反地妄想时间飞逝。有时候我们让自己陶醉于幻想境界,设想自己在愉快地等候亲人回来的门铃声或楼梯上熟悉的脚步声,再不然便是故意把火车不通的事忘掉,在平时乘傍晚快车来的旅客应该到家的时刻,赶回家中等候亲人。

5、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的处境本身还要糟——这才是真正的不幸

6、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未来已经成为那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虚无缥缈。在没有未来的城市里,人们只能放弃忍耐和矜持,尽情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这样的末世狂欢的场景实属必然。

7、问题:怎样做才能不浪费时间?答案:在时间的漫长中体会时间。方式:在牙医的候诊室里,坐在不舒服的椅子上度过几天,在自己的阳台上度过周日的下午,听别人用自己不懂得语言作报告,选择最长的路程和最不方便的铁路线旅行,当然还必须站着旅行,去剧院的售票窗前排队却买不到票,等等。

8、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

9、“教您这一切的是谁,大夫?”

“是贫困。”

10、我们的爱情无疑还一直存在着,但老实说,这爱情也已毫无用处,沉重得难以负担,它滞留在我们身上,像犯了罪或判了刑般毫无希望。只剩下了没有前途的、耐心面执著的等待。

11、人,要么无缘无故地感到痛苦,要么无缘无故地怀抱希望。

12、每天忙得只有四小时睡眠的人是不会多愁善感的。

13、必要时你得在‘然而’和‘而且’之间作出选择,这还算容易。要在‘而且’和‘然后’之间作选择就难一些了。选择‘然后’或‘随后’就更难了。但最难的是,究竟该不该用‘而且’。

14、鼠疫似乎特别喜欢穷追猛打习惯于集体生活的人们,如士兵,修道士或囚犯。虽然在押的人有的被隔离,监狱仍然是一个群体。在市立监狱,无论狱卒亦或凡人都在患疫病。从鼠疫的高度来看,从监狱长到最后一个犯人,大家都被判了刑,而且,也许是破天荒第一次,绝对公正在牢狱里占了优势。

15、这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人们将会对监狱、工作、勇气之类的东西感到厌倦,而去寻找当年的伊人,昔日的柔情。

16、“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人们为它舍弃自己之所爱,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抛弃了我之所爱。”

17、人到三十就开始衰退,必须抓紧一切。

18、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

19 、他不能长期受苦或长期感到幸福,因此他做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事来。

20、假如瘟疫蔓延的话,道德观念也会逐渐淡薄。我们将又会看到像古罗马时代米兰人在坟墓边上恣意狂欢那样的情景。

21、在今天,即使比别人优秀的人们也免不了去杀人,或听任别人去杀人,因为这符合他们的生活逻辑。我还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导致别人的死亡。不错,我一直在感到羞愧,这一点我心中有数,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处在鼠疫的包围中,我因此而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到今天我还在寻找安宁,我试图理解所有的人,试图不成为任何人的死敌,从而找回我的安宁。现在,我只知道必须做该做的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再成为鼠疫患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找回安宁,或者在找不到安宁的时候,平静地死去。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豆瓣评分: 8.5 分】

作者简介:

作者:木心(中国)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

经过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订,小说集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出猎》一小节,把“我”隐得更深,实际上是更耐人琢磨了。《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1982年,已过知天命之龄的木心离开中国,旅居美国纽约。到了国外后,他决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自1984年至今,木心已出版了繁体字版多本散文、诗集和小说,颇负时誉。木心自己提了一个说法,他是"文学不明飞行物"。木心也是文体家,作品不重复自己,用字非常讲究,标点也讲究。

语录:

1、离别,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接纳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别的那个,仍在原地,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

2、在爱情上,以为凭一颗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那完全错!形象的吸引力,残酷得使人要抢天呼地而只得默默无言。由德行,由哀诉,总之由非爱情的一切来使人给予怜悯、尊敬,进而将怜悯尊敬挤压成为爱,这样的酒醉不了自己醉不了别人,这样的酒酸而发苦,只能推开。也会落入推又推不开喝又喝不下的困境。因此,不是指有目共睹,不是指稀世之珍,而说,我爱的人必是个有魅力的人。丑得可爱便是美,情侣无非是别具慧眼别具心肠的一对。甚至,还觉得“别人看不见,只有我看得见”,骄傲而稳定,还有什么更幸福。

3、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象力的当。

4、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除了已为人评说的多重价值之外,还有一层妙谛,那就是,凡有一二百人日常相处的团体,里面就有红楼梦式的结构。我们这个小研究所,成员一百有余两百不足,人人眼中有一大把钉,这种看不清摸不到边际,惶惶不可终日的状况,一直生化不已。于是个个都是脚色,天天在演戏,损人利已,不利己亦损人,因为利己的快乐不是时时可得,那么损人的快乐是时时可以的来全不费功夫的。

5、工作不能由旁人顶替,最好有人代我吃喝,代我睡,代我上洗手间,抽烟不必代,我自己来。

6、三十多岁,是受骗的年龄,自以为不像少女那样容易上当了,又心虚得认为别人已是不要她上当了。

7、她站过的那一小块地面特别寂寞

8、四十年后,才在笔记本上写道:“友谊的深度,是两个人的自身的深度的表现,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

9、我没有得到什么。她没有失去什么。她没有得到什么。我没有失去什么,最恰当的比喻是:梦中捡了一只指环,梦中丢了一只指环。

10、能作个旁观者,一切哀乐恩怨的旁观者,已是万幸的了。后来在生活道路上的颠沛流离,都是由于作不了旁观者。

11、你只能要求那些爱你的人,做他们既不费力就可以做到的事,然后你随即慷慨酬答,这样他们就由衷钦佩你,长久爱你。

12、当初各奔前程得失沉浮已不必厚非,卅余载音讯全杳也已不足为憾,只待重逢的一夕目击而笑,细数风霜沉着痛快,人生至乐可谓无过于此,就像我们之所以苦苦执著性命,为的便是换取如斯的酬偿——怎料一个一个相继永逝……

13、那许多有钱而无知的人们,把人的诞生、结婚、死亡,都弄成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梦。当我在渐知人事的漫长过程中,旁观这些“生”“婚”“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时说不明白,心里却日益清楚这不是幸乐、慰藉,乃是徒然枉然的铺陈。

14、母亲、孟医生,都不在世上了。我虽然得到了健康,别的却是至今什么也没有得到,曾为我如此忧愁如此焦急的宠爱我的人,都已安息——那时我只七岁,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值得忧愁、焦急、宠爱的人,所以才这样的任性,这样的快乐。

15、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是有了路之后才说的。

16、我常常看到人们要做“这样的”一件事,结果做成了“那样的”一件事,他们以为做好了,因为,已经做了么。他们习惯于把“做了”看作是“做好了”,不分别“这样”“那样”。

17、为何漫步最宜沉思,就因肉体有肉体的进行,心灵有心灵的进行,心灵故意付一件事让肉体去做,使它没有余力作骚扰,肉体也甚乐意,无目的,不辛劳,欣然负荷着心灵,恣意地走,其实各种沉思中,很多正是谋划制服肉体的设计,乃至隳灭肉体的方程演绎。

18、恋爱而成夫妻,实际生活使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两块毛石头摩擦到棱角全消,然后平平庸庸过日子,白头偕老者无非是这出戏。

19、所有你喜欢的部分,可能都是自己的一个投影。

20、这样在街角去描写一位穿着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想像着她的故事,她的心情,很有趣。所以小说家笔下的人物,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不是坐在房间里硬生生闭门造车能出来的。我们现实中所能经历的不安,烦恼,才是孕育文学的温床。

21、因为利己的快乐不是时时可得,那么损人的快乐是时时可以得来全不费工夫的。

22、在道德上我并非问心有愧,而是你数十年来不倦的善心,使我一想起,便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23、最大的难事是要年轻人承认浅薄。

24、与其说她从不做全心全意的事,不如说上帝只给她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心。

25、我偏爱以“第一人称”营造小说,就在乎对待那些“我”,能全然由我做主。

26、梦、生活、艺术,此三者被反复烹调得十分油腻,只可分别抉取其根本性质——不自主、半自主、全自主。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作品简介:

作者:刘同(中国)

在本书中,刘同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关键十年”,并根据自己的生涯轨迹,提出“3232”法则,将“关键十年”分为四个阶段,即人生规划期(3年);适应调整期(2年);职场炼狱期(3年);自我突破期(2年)。

并从四个阶段中选取50余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困惑,一一作答。“3232”法则关注的是对人生、事业与职场的思考,而非在一份具体工作上花费时间的多少。所以,只要愿意思考,并付出行动,开始得越早,你就会成长得越快。慢慢地,你会发现,会不会工作、能不能工作,其实与一个人的年龄、资历无关,一个37岁的人,工作能力不一定就比20岁的人强。每个人都必须要按顺序经历职场的这四个阶段,无法跨越,也不可能逃避。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集锦第6辑(人生哲理经典语录集锦)(2)

语录文摘:

1、不要把别人的决定当做自己的选择,不然你就过了别人的生活,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

2、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是求职候鸟群中的一只候鸟,努力让自己跟得上迁徙的时刻,一刻不停地往前飞,在人群之中才有安全感,可一个人回到家,又忍不住问自己:现在的工作与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害怕自己看起来是避寒候鸟中的一只,实际上我早已迷途。

我脑子里总有一个画面:一只鸟不知疲倦地飞着,以为前方有鸟群等着自己,以为前方就是南方,但某个闪失时早已迷途。

3、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似乎都很难没有任何一条路是你选择了就能驾轻就熟的。想要继续读书,首先你要了解你的需求。想要工作,首先你要了解这份工作真正的需求。

4、前几天,我一个17岁的弟弟问我:我以后要做什么?

我:做你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他:我不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

我:那就找一件事情,现在开始做下去。

他:要不你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

我:……

如果你认为17岁的问题很难回答的话,其实有些37岁的人的问题更难回答。

同学聚会的时候,有同学问我:你一直在大城市,你能不能告诉我现在有什么事情是挣的又多,又不要花太多时间的?提点提点我。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新的机会,但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极大的不了解——任何一个通过努力而获得过回报的人,无论如何是问不出这种问题的。

因为努力过的人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无法重复,无法复制,就像你中了一次之后,你就想着要把未来都押在买上,这是不现实的,人生也会被毁掉。

5、如果一个人没有花时间去思考“我究竟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话,那么进入职场之后,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问自己: “我好辛苦,这份工作是不是不适合我?”

说到底,一份工作适不适合一个人,很大程度是一个人的性格与特长所决定的。如果要靠反复投身新工作才能明白自己是否适合,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同龄人工作一两年之后,不停地换岗、跳槽。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但几次之后,你发现,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6、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对别人的各种解释是出于应付,欺骗自己就说不过去了。你理解并认同的那句话,就是你此生应当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曾告诉别人的一句话。

7、别让十年后的你,只是老了十岁而已。别让自己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别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你当然也可以!

8、有人曾问:爱情与事业究竟哪个比较重要?我觉得好的爱情一定能包容事业。正如工作与生活没有冲突一样,所有反映在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关于这个人的成长问题。真正的工作不是让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每个月的月薪,而是让你用犯过的错误去纠正你的人生。

9、要重塑领导对你的态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谈判,哪怕谈判破裂,你也有走的决心。但是万一谈判圆满,你就救了自己一把。

10、年轻时花光所有工资积攒人脉,后来才发现工作能力才是别人愿意与你持久交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