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对大家来说非常熟悉,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名句,经常被用在形容重大事件爆发之前,形容紧张气氛的经典诗句。

而这一句诗的作者——晚唐诗人许浑、以及整首诗,并未像此句一样,妇孺皆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半句为众人所熟知,而全诗或另半句不太熟悉的诗文,今天这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属于该种境况。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1)


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849年,唐宣宗已经继位三年,这位被后世称为“小太宗”的皇帝,为人勤政,整顿吏治,开启了晚唐的一段短暂的“中兴”。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王朝的锦绣绚烂早已灰飞烟灭,那个辉煌的王朝进入了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的动荡局面,尽管此时的皇帝有所作为,但仍难掩颓败之势,社会矛盾依然难以调和,百姓生活依然困顿不堪。

此时的许浑,身处咸阳,官任监察御史。

许浑自小体弱多病,但是心智却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作为“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士大夫,他的心中时常怀着忧国忧民之思。

和所有古代文人一样,许浑也喜欢登高,而登高之后亦喜抒发自己的心性,创作出佳品诗文。

在同时代的文人中,登高佳作不胜枚举:

有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高适的“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孟浩然的“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有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许浑登上了咸阳古城楼,只见太阳已经西沉,天边泛起了滚滚乌云......

此时此刻,登上咸阳的古城楼的许浑,凭高远眺,吊古伤今之慨油然而生。

他那炯炯目光似乎能够穿透浓重的云层,也似乎能够穿透那像乌云一般的重重历史烟云。

在他孱弱的身体中,有一股不可名状的情绪涌动着,这情绪中有对时世复杂现状的关注与反思,也有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的眷恋与牵挂。

这份复杂的情绪,就留存在了《咸阳城东楼》的诗作之中,成为千古吟诵的七言律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2)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与大唐的西京长安隔渭河相望,曾是秦汉两朝的古都,而如今却已经成为了古迹。

“一上高城万里愁”,暮色时分,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东楼,心中便涌起无限愁思。

为什么会一登上高楼就有“万里愁”呢?从后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愁绪中,有两种是清晰的,一是“思乡”,一是“怀古”。

“蒹葭杨柳似汀洲”,“蒹葭”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植物,在水边常常可以看到,江南更是常见。

而许浑祖籍湖北安陆,后居住在江苏丹阳,那是地地道道的南方,是水乡之地。

登上高楼后,目光远眺可及渭水,杨柳在朦胧水雾中,好像江南水泽畔边的“蒹葭”,眼前情景瞬间勾起了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

这便是,“万里愁”中的一愁——“乡愁”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3)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诗中最为经典的便是这两句。

在许浑自己的注释中这样写到:“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溪”指的是磻溪,“阁”指的是慈福寺。

“溪云初起日沉阁”,乌云从磻溪上方升起,太阳渐渐西沉在慈福寺之后。云雾缭绕,暮色苍茫,天空愈见阴沉。

“山雨欲来风满楼”,远处乌云卷起,日暮夕阳下的古楼,忽然一阵疾风吹过,一场势头不小的山雨马上就要到来了。

乌云滚滚、日暮西山,此时的咸阳城更加显得暗沉,疾风裹挟着尘土的味道,让人产生一种别样的压抑感。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是对登楼所望景观的描绘,也是此时的大唐王朝危机四伏、紧张局势的刻画,而许浑心中“万里愁”的另一愁——“动荡时局的不安”,跃然而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4)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此时愁绪已生的许浑,对于这座秦汉两朝的宫廷旧苑也发出感慨:

看看那曾经繁华无比的宫苑,现在早已经杂草丛生,荒芜一片,鸟儿随意地飞入禁苑的乱草之中;而曾经是佩玉鸣鸾的汉家楼阁,如今也是雀巢高筑,黄叶满地,寒蝉嘶鸣的落寞之地了。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羁旅至此的匆匆过客啊,就不要再去追问前朝往事了吧!在这曾经无比辉煌的秦汉旧址上,也只剩下如同往昔的渭水,奔流不息东流逝了.......

尽管为历史兴衰惋惜感慨,但是历史是不可重来的,在历史中,任何人都是万千过客中的一员。

这便是许浑“万里愁”的又一愁——怀古,感怀历史兴衰,以及朝代更迭的无奈!

世事无常,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历史的滚滚车轮,“古来万事东流水”,所有的一切,在历史中都是沧海一粟。

许浑登高远眺,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王朝的颓败之忧,对家国兴衰之愁。

渭水东流,乡路渺杳,自是一种无奈在心头。

诗文首联中,“古都、深秋、日暮”三种悲秋的意象相得益彰,构建了全诗悲怆的格调。

整首诗歌以怀古为主线,借景抒情,格调悲怆,但气势雄浑。古今交融,物我一体,浑然天成,读来让人叫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5)


“千首湿”——许浑

许浑,中晚唐诗人,武则天时期,宰相许圉师(yǔ)的六世孙。

许浑祖籍安州,就是今天的湖北安陆,后来居住在润州丹阳,今天的江苏丹阳。

(许圉师的孙女,是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跟李白有两个孩子,也就是说,许圉师的孙女婿是李白。)

许浑的生卒,各种史书记载略有偏差,大致是在公元791-858年,安史之乱以后,唐德宗到唐宣宗这八位皇帝在位期间。

许浑的祖上是当过宰相的许圉师,在这种官宦大族之家长大成人,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许浑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以及自己对理想的追寻,使他少时发奋读书,心神过于劳累,以至于伤害到了自己的健康。

许浑身体最孱弱之时,竟然无法下榻,不能从床上起来,以至于“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

许浑在四十出头的年纪,中了进士,自此他也先后也做了不少官,当过监察御史,也做过当涂、太平县令,睦州、郢州刺史,但终因身体的缘故,不能长期任职,最后,许浑坚持辞官回乡,修养身体。

辞官后,许浑静心凝神,自编诗集,“编集新旧五百篇”,“置于几案”,“聊用自适”,只为个人观赏,非为“求知”他人。

许浑的身体虽然不好,但是精神世界却是非常丰富,在中晚唐的文坛之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家。

他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很擅长,涉及的题材多为游记、登高、怀古、赠别。

许浑的诗作,喜欢以“水”入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在这首诗中,“酒、雨、河、海....”等诸多字都与“水”相关,

以至于世人对许浑有了这样的评价:“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将许浑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似乎有些过赞,甚至是有些抬举了许浑,但这也足以见得许浑在晚唐时期的诗词成就,而许浑也得了“千首湿”的雅号。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6)


许浑在晚唐时期的诗坛中,确实是一位相当重要的大家。

他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称“小李杜”的杜牧多有交往。

尽管有人评价许浑的诗词过于频繁地使用“水、雨”,但他的诗词仍旧保有跌宕起伏的音律之美,也传袭着盛唐之余韵。

而他的这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山雨欲来风满楼)(7)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