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铸剑(隐姓埋名刀剑封)(1)

1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连环画,长坂坡那集,一个白袍将军左冲右突杀入敌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斩旗夺槊,取青虹宝剑,远挑近劈,七进七出战至天明,杀战将六七十余名,曹军数十名将皆败走莫敌,曹操惊惧而敬佩,遣将问来者何人,将军立马横枪:“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战神赵云,从此一战成名。

后人有诗赞曰:“当阳草,当阳草,点点斑斑如血扫。借问当时何事因?子龙一战征旗倒。曹公军将魂魄飞,杀入重围保家小。至今此血尚犹存,不见英雄空懊恼。”

同是在长坂坡,张飞据水断桥,故布疑阵,单枪匹马面对曹军,瞋目横矛:“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退百万雄兵。

从此学会崇拜英雄,就从“吾乃某某”开始。

2

由此也开始注意姓名,干嘛自己的姓名没有字呢?名字名字,哪是名哪是字?

赵云,姓赵名云,字子龙,有姓有名有字,多好啊。两千多年前这样取名,距当代不远的上世纪也这样取名的呀,周总理,姓周,小名大鸾,小名是小时候呼唤用的。古时候人家生了小孩,为了好养得活,大多有取个卑贱点、生命力强的小名的习惯,也有按当时梦境、奇事、祥瑞,应景取名。周总理到上学年龄,该取学名即正式名字了,其父取大名为双字,叫恩来,后来老师又给取了字,叫翔宇,所以周总理是姓周,名恩来,字翔宇。毛主席是姓毛,名泽东,字润之。然后,以后新时代就有姓名没有字了。

也许是太复杂,或者表格设计不方便,户籍管理进入新程序,此后华人世界里,有赵云没有子龙,有关羽没有云长。

3

老搞不明白的事,是你搜索自己姓氏来源时,好多都推导夏商周朝的王族,甚至是黄帝、炎帝,是他们子孙后裔,然后又因封地地名、封王王名等等重新开辟新姓氏。要这样说来,好多不同姓的人在两三千年前其实是一家,后代倒是杀得你死我活。

用姓氏来称姓也不正确,姓归姓,氏归氏,比如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人(今安徽颍上)。你要称管仲为姬夷吾、管夷吾,似乎也没错。

屈原,楚武王后代,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丹阳秭归人(今湖北宜昌)。你要称屈原为芈平、屈平,似乎也没错。但是我对着湖北省博物馆那面标注楚国历朝历代国君姓名的墙壁,脑门也像墙一样都是涂料,楚国国君是芈姓熊氏,又有说男性继承的是氏,就是家族继承者,女性用的是姓,像那个嫁到秦国的宣太后,叫芈月,可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跟她在秦国混,没用熊氏,叫芈戎。看来最大可能是,当了国君的继续叫熊某某,没当上的那支就改名换姓了。

屈原的父亲叫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芈姓,熊氏,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氏,遂称屈氏,为屈姓先祖。屈原跟他爷爷同姓不同氏,后代的后代取名字就有姓熊姓屈姓芈的,全不得要领,其实根源上是一家,都同一个祖宗。

百家姓估摸就这么来的。

4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故称姬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据说黄帝姓姬,是周朝替商后为确立它的正统地位,傍上黄帝这个大款,它没把自己的姬姓改成公孙,反而把黄帝的公孙改成姬了,然后周王的姬姓就是黄帝正统一脉,奉天承运了。后代似乎没谁继承轩辕这个氏,除了神神怪怪的小说,谁现在站出来说自己姓轩辕,估计得收了去治。

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叫子辛,也叫帝辛,帝乙少子,子姓,名受。其实帝辛英武有力,就算说不上是多英明君王,也不是多坏的主,周文王趁他与东夷战争联合其他部落造反,牧野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周朝诸王为了掩饰自己叛乱谋国的大逆,把帝辛描得神怨人怒,硬加在他头上一个丑恶谥号“纣”,“残义损善曰纣”,也就是指凶恶不义的意思,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加上后世孔孟和董仲舒的理论证明,纣王坐实了坏分子的名,从此再也没有咸鱼翻过身。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大概就发端于姬昌推演后天伏羲八卦的时候了。

5

傅斯年在《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从古代神话、典籍、地理、姓氏等考证,认为商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起于东北而鼎盛于西,与夷属东系,殷人似是由东北而来,武力凶猛,“南向一过陇海线,便向西发展……那样一个东起辽海西至氐羌的大帝国。”商朝曾如此庞大。其首都朝歌,位于现今河北省鹤壁市淇河边。

商朝到纣王这一代就结束了。纣王的叔叔叫箕子。箕子,子姓,名胥余,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叔,官太师,封于箕,所以称箕子。现在百家姓中已经没有箕姓或箕氏的了。箕子在殷亡后不愿为周朝所用,带家族子弟五千余人东避有族源关系的朝鲜,建国受封,朝韩源于殷商后裔。当然,韩国棒子反过来说当年中原都是它的似乎也对。

商纣王的儿子叫武庚,《史记》称他作禄父,继续居住在殷(今河南安阳),后来和监视他的管叔、蔡叔、霍叔一起反叛,被周公镇压,兵败身死。从此殷祠被迁往洛阳,再也没有腾出点小浪花。被剥夺了土地的商朝后人,只能从事手工制造和贸易行业,以后就把做贸易的人叫商人,只有他们干这活,所行职业统称商业,士农工商,身份比农民要卑贱。正统的就是正统的,千年以后商人崛起,成了有钱人的代称,富贵富贵,贵族也要排在富人的后面。

还有说殷人后裔一支,随箕子到了东北以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北进穿过现在西伯利亚的东段,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如此才能解释所谓印第安人人种和传统中与古中国文化某些相似之处。

6

商朝国君的子姓,现在已不多见,传闻在云南偏僻一地还有,多数已经化为其他姓氏,据考据有七十多个,最确定的是殷、商、汤、宋。

子姓最赫赫有名的是孔子,史载说他是贵族后裔,说的就是他拥有这个姓,子姓,孔氏,名丘,子仲尼,宋国栗邑人(今山东曲阜)。现在的孔姓人士,能计入孔子多少代孙的,估计大多是上古殷商贵族后裔。

历史的可爱在于,不管你曾是哪个国王君主的多少代子孙,没军功没田产没科举,功名渐小而无,家道中落了,就算皇帝在血缘上跟你是老表叔侄,一般也没嘛卵用,该讨饭讨饭,祖宗也保佑不了你。像刘备,他自己说是中山靖王之后,还不一样卖草鞋,要不是汉末皇帝落了难,谁喊他刘皇叔。

商朝王族也有为避祸改子姓的,以国名为氏称商。但大名鼎鼎的商鞅却不是商朝后裔一族。周武王在帝辛死后,封其子武庚在朝歌仍管理殷民,但设立了邶、卫、鄘三国监视它,驻卫国的是武王胞弟管叔,姬姓,名鲜,封地在管国(今河南郑州),故称管叔、管叔鲜。周成王时发生三监之乱,周公旦杀管叔,灭管国,另封最小的弟弟康叔为卫国国君。康叔,姬姓,卫氏,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

商鞅就是康叔这一支的后裔,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立功获封于商邑,号为商君,以封地地名商为氏,故又称商鞅。

古代人可称名字太多,不省略点,实在搞不清楚谁对谁。

7

炎帝是炎黄子孙始祖之一,生于姜水,以水命姓为姜,也就是整个部落都姓姜。古时候姓姜的出身都不俗,这可是炎帝嫡系,最有名的是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在大禹时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封地地名吕为氏,所以姜子牙又叫姜尚、吕尚等等。这样就从部落的姜姓中分离出了氏,这个氏族有了他姓。

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分封天下时封到齐国,经春秋至战国,被田氏灭国,子孙驱散,有的以国名为氏是齐,有的以姓为氏是姜,有的保持原氏是吕,为了避祸,又因分散各地分离出了许、谢、纪、丘、卢等上百个姓,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三国时期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天水郡姜维,就是太公后裔。

姜子牙的十二代孙是春秋霸主齐桓公,用管仲为相,成就霸业。当年老姜帮老姬打工,几百年后老姬人家帮老姜人家打工,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差不离,所以你得善待下属,保不定哪天你的子孙要靠人家吃饭。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死后用奸逆为相,竟被活活饿死,生出蛆也没人管,奸逆滥杀,立齐桓公庶子公子无亏为王,太子昭借了宋国兵马复国,公子无亏被绞死,登位仅三天。公子无亏,姜姓,名无亏,一名无诡,又称武孟。姜无亏的儿子庆克,姜姓,庆氏,名克,入宫与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被鲍叔牙之后鲍牵发现,告之于上卿国佐,声孟子遂诬告鲍牵、高无咎合谋为乱,齐灵公砍断鲍牵的脚,驱逐高无咎,高之子高弱在卢(今山东长清)叛乱,齐灵公还派庆克率军镇压,国佐即国武子率军赶到杀死庆克,平了庆克之乱。国武子,姜姓,国氏,跟他们都是一个大家族的。

庆克之子庆封,继封为大夫,曾参与弑齐庄公,庆封专权后,由其子庆舍理政,后在齐庄公侍臣复仇中相继被杀灭族,这又是可以另起一行的故事了。

讲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引出战国时期第一侠士荆轲。荆轲,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名轲,卫国朝歌人(今河南鹤壁),战国最负盛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庆封的后代。当年为避祸使用了谐音,把庆改成荆,实际上还是姜太公的子孙。

千年之后,周文王用作军师师父的后代,刺杀帮他养马赶车的后代,搞来搞去还是乱在一个锅里。估计文王推演八卦算出他们有仇,分封时一个放在最东方的齐,一个放在最西方的秦,隔了千山万水,本不叫他们碰头的。后世有学者做不能时光倒流的推测,如果不是秦统一中国,最有可能的就是齐,如果是齐统一,以齐人文之先进经济之发达,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呢?这个命题,适合穿越小说家和漫画家无限发挥。

8

贵族和上层社会人士有姓有氏有名有字,普通人家则有氏无姓。地位更低的如奴隶只有名便于使唤,而无姓氏,是作为主人的财产存在,没有人格和被视之为人的,这类人可以买卖赠送,甚至被任意践踏处死。譬如老爷买了个丫鬟,没有也不再保留她原有的姓名,取个好听的叫红袖,专门伺候公子读书,类似的如袭人、晴雯。

姓,表示的是来自于哪个祖宗;氏,表示的是子孙各自区分。同姓不通婚,同氏可联姻,“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然而,历史的波澜狡黠让姓名充满喜怒哀乐。

秦桧风波亭害死了岳飞,此后岳氏规矩是不许与秦姓通婚。韩信被吕后蒙上被子天不见地不见虐杀了,三岁幼子避祸南粤,取韩姓一半改姓韦,现桂地多韦姓奉韩信为始祖。清是历史上金的后裔,民国取代满清后,清朝的贵族或族人大多改了金姓,爱新觉罗等等很多就扫了四旧。

香港电影《方世玉》,李连杰出演方世玉英姿飒爽,有个人物叫雷老虎,贪财恶霸样的人物天天念叨“以德服人”。其实,历史上他们都是一个爸。炎帝姜姓之后,九世孙叫雷,有功封于方山,为华夏族裔发源地,后裔子孙复姓方雷氏,后分化为雷氏和方氏。历史上还有不少雷氏来源,包括诸多少数民族改为汉姓为雷,所以现在也搞不清楚谁对谁了。电影里方世玉一脚把雷老虎踢得半梦半醒,还跟他小妾眉来眼去,也便情有可原。

9

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都有笔名,有的甚至取代了原名,让我们从小读书还得去记他们的名字,做填空题。比如鲁迅,当然不姓鲁,原名周树人,他的弟弟周作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散文家,有很多字啊号啊,就没用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据百度载曾用过的笔名多达九个;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曾用过五个笔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用过四个以上笔名;胡适,原名胡嗣,学名胡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曾用六个以上笔名。

哎呀,这不是为难小学生嘛,学你的好文章,还得顺带多记几个名字,像买瘦肉还得搭点肥的寸头。不独作家如此,革命家为了革命也多名字,搞特务的也许更多,那些谍战动作片,特工拉开抽屉都是一摞护照。

成功者或自以为成功者,喜欢给自己起若干多个名呀字呀号呀。清高宗叫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是年号,高宗是庙号,死后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是不是因为长寿,在皇帝当中活得久,又得善终,所以取那么长一个谥号,一般不会断句还真读不懂,易记的是后三个字“纯皇帝”,晃眼以为是超市架上长长一溜的纯牛奶。弘历贵为天子,西藏称他为文殊皇帝,蒙古称他为腾格里特古格奇汗,已经半神半佛了,还给自己取号长春居士、信天居士,非要弄个与民同乐的架势,最后又号封自己为十全老人,直接就把自己当人了。你说你到凡间走走就算了,何苦非要混迹众人里,让人认不出你是皇帝,是要显示虚怀百姓的慈悲呢,又或者,仅仅是为下江南巡游时像周星驰演的那样方便青楼里进出。最后呢,世人记住的也就年号乾隆二字。

不成功的,百姓也就罢了,若是皇族重臣就危险得多,什么八王之乱之类,威胁了政权,管你姓啥是不是兄弟姊妹基本都得杀。但凡犯了错误的比如吴三桂,子孙要是不换了姓名恐怕血脉得给杀绝了。所以那些人恨不得自己无名无姓,让你找不着。把那只鸟画得孤绝凄恻的八大山人,就是明皇朱氏后裔,入了空门,叫啥都不知道了,留下画页上的名字看着都在哭。

名字太多了,反而不大记得住,记住的最后也还是一个。

10

说了这许多,留在史册上的名字,要么光耀千古,要么遗臭万年,不好不坏的是写史者串联事件证明事实的过渡。历史,不是复仇者联盟写,就是灭霸写,没关小民啥事。所以隐姓埋名,收了刀光剑影,冷眼看世界,就有了多一种可能。

隐姓埋名铸剑(隐姓埋名刀剑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