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鲁迅,我们一向的印象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殊不知,他亦是“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这“双减”之时,读读他的教育之作,发现真是呕心经典,超越时代,从儿童到青年,从游戏到爱情,鲁迅皆有所述,形象生动,睿智启迪。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摘自《五猖会》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1)

读摘选的鲁迅先生《五猖会》中这些文字,是不是眼前仿佛出现了自己要求孩子如何学习的场景?

没有经过上岗培训的人们为爱为婚生子,为人父母,对孩子大都有着比父母辈们更为关切的教育与期望,但常常却也是为此心力交瘁

“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只撰写了上述《五猖会》,还有《上海的儿童》、《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风筝》、《我们怎样做父亲》、《狂人日记》等关于孩子教育的作品。

不妨一起再来品味品味: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2)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

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作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摘自《上海的儿童》

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力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况且幼者受了权力,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却给予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爱”。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摘自《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摘自《风筝》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3)

鲁迅的父亲认为读书做官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所以他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五猖会》就生动地描述了他的良苦用心,也给鲁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背诵往事。

但是,鲁迅还是没有走家庭给他设计的人生道路,反而促使他对家庭和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清晰地认识到“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他反对“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在《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号,主张“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写下了这些经典之作!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青年,都会面临毕业、工作和爱情。

鲁迅先生,给青年们写下了《琐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无声的中国》、《北京通信》、《伤逝——涓生的手记》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摘自《琐记》

几乎每个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多少有过这样的感触吧。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多么重要!学问,只有经过实践变成专业技能,才会真正让自己有所自信,不然的确如鲁迅先生所说“两处茫茫”。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摘自《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摘自《无声的中国》

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然而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途,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

所以,我终于还不想劝青年一同走我所走的路;我们的年龄,境遇,都不相同,思想的归宿大概总不能一致的罢。

但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

——摘自《北京通信》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4)

鲁迅鼓励青年向上、做事、发声,成为一束光,不要怕冷笑和暗箭,要勇往直前

他号召青年发出民族的真声音。他认为只有发出这种民族真声音,才能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参与世界事务的资格和能力。

虚怀若谷的为青年设计了人生的三件事:生存、温饱、发展。这三件事,不只是五四时期,同样是现在和未来的青年之目标!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情,人皆向往,少男少女亦会懵懂的心动钟情;青年,更是义无反顾。

但是如果能在相爱、结婚前读读鲁迅先生的《伤逝》,或许会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让爱长久?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5)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

这是真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摘自《伤逝——涓生的手记》

鲁迅先生在唯一的一部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主题的作品中,通过子君与涓生自由恋爱、冲破世俗、同居一起却最后悲剧结束的爱情故事,让人看到这不只是那个时代不曾解放的原因,放在今天,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两个人携手奋斗、没有双方父母祝福、没有社会法律及习俗支持的爱情,同样无法让婚姻继续下去。

鲁迅先生这些对孩子们充满关爱的作品魅力唯有亲身阅读体会,方能形成自己对于孩子良好的教育观。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6)

笔者通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再次深切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平等尊重、无私地关爱、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

身心健康,不伤害他人,也会保护自己,能坦然面对得失成败,内心强大,无惧人生风雨!

让孩子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去爱,有颗感恩之心,懂得家的温馨,是靠每个人彼此的付出!

耳濡目染地带动孩子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

在学校能考第一当然好,不能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学,并终生保持这份学习力!

上学,其实也是一步步向着完全的独立在迈进,离开小家,融入大家,帮助孩子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专业课学习,也支持孩子其它的正当爱好,让孩子多些情趣

高中以下,倘若遇到了心动之人,为避免爱的伤逝,还是等到更为成熟些再来谈,让纯美的爱来得慢久些!

父母教育孩子最暖心的结果便是,人生中多了一个极像自己、又比自己更为优秀的好朋友,爱孩子也为孩子所爱,无话不谈……

国庆了,顺祝各位父母和孩子们共度佳节,美好相伴

关于鲁迅的教育理念(从幼到青从玩到爱)(7)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会瑄删除。)

会瑄 资深策划、文案、房产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