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1)

鲁本斯,巴洛克艺术大师,他有一套作品叫《玛丽·德·美第奇组画》,在这套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玛丽·德·美第奇与幼子路易十三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而鲁本斯的处理堪称自己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鲁本斯因为这次委托,他也开始代表祖国成为一位外交家。

1621年,鲁本斯接到玛丽·德·美第奇太后的委托,为她所居住的卢森堡宫提供绘画。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2)

说起来,鲁本斯与美第奇太后颇有渊源,二十年前,美第奇与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结婚的时候,鲁本斯就在现场,那个时候,鲁本斯还是一个年轻人,为曼图亚公爵服务。亨利四世堪称一位伟大的君主,这位三亨利之战的胜者为法国抚平了宗教争端的伤痕,《南特敕令》缓和了法国两种信仰间的紧张关系,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玛丽·德·美第奇成为摄政,直到1614年,他们的儿子亨利十三成年,年轻的国王与母亲受到各自宫廷的影响,不久就产生不和。1617年,玛丽被流放,但是1621年,玛丽回到巴黎,全心投入到卢森堡宫的装饰中去,于是,她就找到了鲁本斯。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3)

玛丽的委托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在画廊中描述自己的一生,一共24幅画作。至今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玛丽会选择委托鲁本斯来承担这个任务。当然,美第奇家族素有赞助艺术的传统,她不可能没有听闻到鲁本斯这个冉冉升起的艺术大师。

鲁本斯在1622年初前往巴黎确定了各项条款,六周时间里,鲁本斯完成了合约以及前7幅画的主题离开巴黎,前往安特卫普来完成这些画作。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4)

鲁本斯

想要描述一个人的一生是困难的,特别是描述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鲁本斯明白玛丽一生的不稳定与充满戏剧性,他需要一个圆滑而又充满想象的方式来描述她。与亨利四世不同的是,玛丽的一生没有什么巨大的胜利也没有什么被打败的敌人,而且玛丽的生活还充满丑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与亨利四世的遇刺案的关系。

而在1622年的西欧,鲁本斯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欧的宗教纷争。作为一个佛兰德斯人,为了自己的祖国,鲁本斯却又必须注意在创作中不能冒犯到路易十三,因为法国是佛兰德斯求之不得的结盟对象,但棘手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玛丽与路易十三的和解是不稳固的。

但是鲁本斯却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可以说在创作这套组画的时候,鲁本斯穷尽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5)

玛丽·德·美第奇与亨利四世

美第奇组画在图像修辞方面极为成功,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放在个人身上,也可以作为拟人寓意关联的标志,比如橄榄象征和平,天平象征公正,棕榈象征胜利,拿着橄榄的女性象征和平,拿着天平和剑并蒙着眼的女性象征公正,拿着棕榈的女性就象征着胜利。鲁本斯对这些象征之物有着丰富的知识量,他用命运三女神象征命运沉浮,希腊诸神为玛丽献计献策,玛丽本人有时也会扮做女神。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6)

玛丽与亨利四世的婚姻

这套组画是在世名人与神话人物之间的奇妙组合,描绘玛丽与亨利四世的婚姻就用了四幅画来描述,比较有趣的是,鲁本斯把自己画到了画中,而且因为虚荣心,早早秃头的他还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头发浓密的年轻人。

在描绘玛丽与亨利四世的第一次相见时,鲁本斯把他们画成了宙斯与赫拉,但是这种隐喻却像是他们神圣婚姻的隐喻——整个欧洲都知道国王的风流韵事,恰巧宙斯也是一个多情种子。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7)

玛丽·德·美第奇

在下面的作品中,鲁本斯描述了玛丽作为太后设计的双重联姻,西班牙公主安娜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结婚,而路易十三的妹妹与未来的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结婚,这幅画被称为《交换公主》,两位公主头上的天使们播撒着“金色年代的幸福”——玛丽的理念和鲁本斯的画都很有道理,法国和西班牙的矛盾要到1644年,三十年战争的最后阶段才会爆发。

而描绘玛丽生活的作品,则被鲁本斯命名为《玛丽摄政的美好时光》,在《交换公主》之后,家庭矛盾和政治阴谋称为玛丽的生活主轴,玛丽在作品中称为公正统治的化身,丘比特和密涅瓦环绕在玛丽身边。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8)

黎塞留

这套组画在艺术上堪称鲁本斯最伟大的作品,但是法国宫廷带给鲁本斯的却是苦涩和失望,首要的因素就是黎塞留的背叛,虽然玛丽对黎塞留有知遇之恩,但是随着地位的提升,黎塞留却背叛了太后,转而效忠国王,最初黎塞留对鲁本斯的态度还好,但是当黎塞留意识到眼前的画家未来会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代理人时,他对鲁本斯的态度就急转直下。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9)

鲁本斯

1625年5月,鲁本斯抱怨道自己对这个宫廷感到厌倦,但是鲁本斯在巴黎不是毫无收获的,他在这里认识了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迪皮伊,这个时候欧洲的政治形势也越发严峻,鲁本斯发现自己越来越深入地牵扯到政治,黎塞留的眼光很不错,很快我们的画家就要代表祖国成为一位外交家了。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美第奇肖像(玛丽德美第奇肖像背后的鲁本斯与欧洲)(10)

路易十三

鲁本斯在1624年就完成了美第奇组画,他留在巴黎是为了创作亨利组画,但是黎塞留的阻碍让他无从下手,1631年,玛丽再次被路易十三驱逐,这个创作计划就完全废止。更有趣的是,这次被流放的玛丽在布鲁塞尔参观了鲁本斯在卫普河畔的住宅,见证了鲁本斯的艺术收藏,1642年玛丽死于科隆,而这里是鲁本斯一家在50年前住过的房子。

当我们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懂得在一幅画作中,作家面对着什么,而作家又如何与这些背后的因素相纠缠,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所谓在画中看到的历史,大抵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