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中国近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想必各位对胡适都有所了解,不过是从课本上了解的。今天,一瓢从歌曲的角度,让大家了解一下胡适先生。

读胡适的诗有什么感触(胡适的这首小诗)(1)

希望

胡适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是白话文的提倡者。1921年,时逢夏天,胡适到西山访友。胡适先生的朋友熊秉三夫妇送给胡适一盆兰花草。胡适欣然把兰花草带回了家,并且小心照看。胡适先生在读书写作之余,照看兰花草,可直到秋天,还是未能开花来。于是胡适先生写下了一首小诗。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胡适先生从山中带来兰花草,自然是希望快快开花的,但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兰花草还是没有开花,但胡适先生仍然对兰花草寄予希望,不愿放弃,期待“明年”可以开花。

读胡适的诗有什么感触(胡适的这首小诗)(2)

兰花草

胡适先生的这首小诗,后来由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修改如下。

《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由《希望》改编成的兰花草,为了适合传唱,对原文改动颇大,但意思总归是没多大改变的。我们很容易从《兰花草》一首歌中,看到无尽的希望。

读胡适的诗有什么感触(胡适的这首小诗)(3)

应用之广

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兰花草》,才让胡适先生的这首《希望》广为人知,但我们哼唱《兰花草》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胡适先生的这首《希望》。而且,为了不忘经典,如今道路上行进的洒水车,也会选择播放一些几年老歌。比如,这首《兰花草》在许多城市的洒水车上,都会播放。

读胡适的诗有什么感触(胡适的这首小诗)(4)

背后之用意

胡适先生为兰花草写下《希望》这首诗,何尝不是自己理想的表现。胡适从山中带来了兰花草,也从国外带来了自由主义。他想兰花草开花,何尝不想自由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这便是那个时代文学家的共同理想,希望中国变得更好。


我是一瓢文化,您的互动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