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武清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区域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中我校为主办校,同片区的杨村四中、英华中学、王庆坨中学、黄花店中学为协办校,共有来自五所学校12个学科的23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来自全区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和部分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观摩。
课程简介
本节课是高二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数学思想。
授课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对椭圆定义的讲授中,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途径,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类比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简介
首先进行动手实践,形成椭圆定义。本节课由行星运动轨迹引入椭圆,再由生活中的椭圆的实例让学生对椭圆有感性的认知。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画椭圆,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由此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椭圆定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类比所熟知的圆的方程的推导,来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此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进行研究。整个推导过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比、分析,经过复杂的运算过程共同完成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之后进行典例讲解。本节课设置四个例题,前两个主要考察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特征,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椭圆标准方程形式上的掌握,并提出方程的统一形式,为后续例题的解决做铺垫;后两个例题是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主要用的方法是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并且三道小题递进式推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深对椭圆的两个方程的理解,一题多解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散。
最后提出课下思考题和课堂小结。思考题的提出与刚开始的动手操作联系起来,首尾呼应,并为后面离心率的学习做铺垫。在课堂小结中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专家点评
张永成老师: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加强主体性和探究性。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本节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画椭圆让学生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图形的对称性,在师生共同进行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关键处设疑,以疑导思,从而引导学生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两个环节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例题设置针对性较强,且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最后思考题的提出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并为下一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做好铺垫,也激发了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兴趣。总之,本节课自始至终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均有体现,是一节高效、生动的数学课堂。
聂亚芝老师:本节课巧妙的创设情境,通过行星轨迹、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椭圆,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形成椭圆定义时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定义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采用类比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旧知探究新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类比的数学思想。例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探索性、层次性,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有效教学。
教师简介
数学教师
郭佳雯
郭佳雯,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担任高二年级数学组组长,高二1班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工作中一直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并提高。十余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励,参加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多次进行公开课展示,录像课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多次被评为“教学新秀”、“优秀青年教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市级奖项,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在班主任工作上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用心付出,用爱育人。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及“名班主任”称号。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