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1)

很多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一哭得了人心;二哭稳了军心;三哭麻痹敌人,可谓是哭着哭着,就有了三分天下的底气。

刘备才是三国里最懂人心的人,他每次哭都恰到好处,每次哭都能扭转局面。

哭不是情绪,是策略。

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人,哭来一个文武全才的相国,帮他逆袭成王,兴国富民。

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要跟大家讲吴王阖闾的故事,虽然他春秋霸主的名号颇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阖闾的能力和功绩。

阖闾,一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可怜公子,靠着一个“哆啦A梦”伍子胥,竟然逆风翻盘?

阖闾怎么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凭什么让伍子胥忠于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

吴王阖闾(约公元前547年—496年),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

排队当王,吴王僚不讲武德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眛、季扎,最小的季扎贤能有才,吴王想把位子给他,却坚辞不受。

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诸樊即位(也就是公子光父亲),并约定兄终弟受,终会轮到季扎。吴王诸樊率兵伐楚时中箭身亡,按约定传位给次弟余祭;

余祭即位后,仅当了四年王,就被越国的俘虏刺死,又将位置给了其弟余眛;

余眛也遵照父兄约定,快病死时,把位置传给季扎,奈何季扎志不在此,还是坚辞不受。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2)

这下难办了,谁来当吴王?

如果按照这种论资排辈的方式,父辈的季扎不受,到下一辈就该是诸樊的长子公子光(也就是阖闾),可余眛的儿子僚不讲武德,插队当王,就是后来的吴王僚,公子光非常不满。

吴王僚也知道公子光心有怨怼,所以一直在找机会试图弄死他。

公子光隐忍不发,偷偷派谍人去他国,寻访豪杰勇士,图谋诛杀吴王僚,夺回王位。

楚国的谍人椒丘派人传信,说在楚国发现一名贤才,伍子胥,文武双全,力气大到可举千斤巨鼎,只可惜时机未到,需要一些时日。

公子光非常激动,派人将最心爱的沥镂剑送去相赠,他日伍子胥若愿意,就让他带着此剑来吴国相见。只是没过多久,椒丘被杀害,此事不了了之。

公元前522年,伍氏一族因费无忌陷害被楚平王下令诛杀,唯伍子胥逃脱,不知所踪;

公元前519年,伍子胥在吴国梅里的闹事行乞,公子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他急忙派心腹被离前去招揽,谁料吴王僚半路截胡。第二日,伍子胥就成了吴王僚的上大夫。

公子光暗恨:没钱没权没势力,想要招揽个人才太难了!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

公子光就跟吴王僚说:伍子胥之所以投靠你,是为了借吴国报仇。我们怎么能置吴国千万百姓的性命不顾?怎么能为伍子胥的私仇,就对楚国开战?我们出钱出力又出人,打胜了只有伍子胥高兴,打败了难堪的是我们吴国啊。

吴王僚觉得有道理,就宣布暂时不打楚国,气得伍子胥当即辞职,跑到梅里的阳山脚下种田当农夫。

吴王僚反复无常,不守承诺,让伍子胥不愿意再出仕,公子光的离间计得逞。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3)

能屈能伸,哭来一个强力外援

这天,公子光与被离带上厚礼,乘坐一辆全封闭的车来到伍子胥的阳山庄园。

伍子胥对他心怀不满,态度甚是冷淡,两人相对而坐,场面十分尴尬。

一旁的被离打破僵局,干巴巴地对伍子胥说:“公子知道伍将军辞去上大夫之职,归隐阳山庄园,特地带来米黍布帛,看望将军。”

“我是亡国之臣,不敢受公子厚赠,如今生存都很困难,没有能力报答公子之情。”

“伍将军一定恨我入骨。”公子光坦荡地说:“是我劝谏吴王疏远将军,不要兴师伐楚,不要助将军报父兄之仇,雪灭门之恨。”

“这个……”伍子胥见他单刀直入,直接把话挑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其实,我是不忍心看着将军明珠暗投,希望成灰啊!”公子光叹息着解释。

“公子此话何意?”

公子光见伍子胥面色有所好转,故意欲言又止,迟疑片刻,终于说道:“吴王僚生性贪婪多忌,非将军托付之人。我从中阻拦,实在是为将军好啊!”

“公子昔年托椒丘赠我宝剑,我常佩戴在身,不敢忘公子之情。投奔吴王僚,并没有背叛公子之意,只是想借兵伐楚复仇。公子劝止吴王僚罢兵,让我大仇不得报。我背负血海深仇,寝食难安,公子可知道?”伍子胥见公子光坦诚,他也不忸怩,将心中不满讲出来。

“将军的心情,我何尝不知?我的处境,又不比你好多少啊!”公子光说着,竟然流下泪来。

伍子胥是一个刚直之人,他父兄被杀、伍族被灭、几度生死、流亡他乡……这么惨,都不曾哭泣,却见堂堂公子泣得这般凄凉,一时不知所措。

“我父亲是吴王诸樊,伐楚身亡后,依次传位给王叔,原本该由四叔季扎即位,他却不受,逃居延陵,按序当是我继承王位。吴王僚是一个窃贼啊!”

公子光说着说着泣不成声,哽咽着继续道:“我离间将军与吴王僚,是想结纳将军,希望你能助我复位。如果将军能助我,事成之后,愿与将军共国,若有失信,人神共愤。”

公子光说罢,拉着伍子胥的手跪地痛哭,伍子胥手忙脚乱的搀扶,呐呐地说:“你知道我毕生心愿就是兵伐楚国,报我伍氏之仇……”

“楚国与我有杀父之仇,我岂能不报?”公子光擦着眼泪大声承诺:“只要你帮我顺利夺取王位,我一定命你为大将军,亲自带兵伐楚。”

伍子胥大喜,从此两人秘密往来,公子光经常派人送锦帛粮食,接济伍子胥,两人初步达成合作关系。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4)

公子光知道,伍子胥只当自己可利用,并没有效忠之心,这种关系太薄弱,一不小心就会散伙。

很快,有个机会送上门,这将彻底改变伍子胥的立场。

这天,伍子胥接到楚夫人的求救,让他想办法接她来吴国梅里避难。

楚夫人是楚国太子熊建的母亲,虽然太子熊建死了,但是作为太子最忠诚的臣子,伍子胥肯定不能推辞。

伍子胥秘密找到公子光,想请他出手相助。

“吴国兵权掌握在盖余、烛庸、庆忌三人手里,我调不动一兵一卒。”公子光沉思良久,叹息一声,安慰道:“不要失望,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

“你不是认识太子庆忌吗?”

伍子胥点头,回答:“在雍都与庆忌同场较技,有过一面之缘。”

“你技高一筹,力压庆忌,是吧?”

(懒虫另一篇“贤臣|伍子胥:人到中年,你最痛苦的是什么?”有写两人举鼎较技)

伍子胥笑着点头,算是回答。公子光又接着说:“你可以去找庆忌。”

“能行吗?”伍子胥疑惑,当时庆忌面红脖子粗的囔囔着要跟他一决高下,那样子可不像善茬。

“庆忌虽然恃勇骄狂,但是服勇士。如果由我向吴王僚进言出兵救楚夫人,他必有猜疑。庆忌进言,一定会成功。”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5)

第二天,伍子胥按照公子僚的办法,上门拜访太子庆忌,一番恭维,直把庆忌哄得哈哈大笑。

“听说父王封你为上大夫,将军为何辞职归田?”酒过三巡,庆忌也打开话匣子。

“大王原本同意出兵伐楚,助我复仇,因公子光劝谏而作罢,我不想大王为难,故而辞职归田。”

“姬光恃勇忌能,将军千万不要与他来往,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而为。”

伍子胥见庆忌性格豪爽,故意作欲言又止状,搞得庆忌直嚷嚷,“是朋友,就有话直说。”

“已故楚太子的母亲现居郧城,楚王听信费无忌之言,欲除之而后快。近日,楚夫人传信命我请救兵接她来梅里避难。”伍子胥面有难色,故意停了下来。

“这得出兵嘛!”庆忌沉思片刻,说道:“得有一个理由。”

伍子胥一看有戏,急忙说:“他日子胥伐楚,当立公子熊胜(太子熊建儿子)为王,楚、吴永世相亲,不交兵戈。”

“这个理由有诱惑力,但是不足以让父王出兵。”庆忌问道:“还有吗?”

“自从宋国大夫向戍倡导弭兵会盟后,中原诸侯列国之间相对和平,晋、楚、齐、秦四强由于国内矛盾激化,国事趋于衰弱,被迫放慢对外扩张、争霸中原的步伐。这可是吴国乘势崛起的大好机会啊!”

“我这就进宫面见父王,请兵伐楚。”庆忌本就好战,立刻就坐不住了。

吴王僚听了儿子的进言,决定发兵,但是在人选上犹豫不决,最后任命公子光为帅,伍子胥陪同出战伐楚。

公子光接到命令笑了,他早料有此结果。

楚强吴弱,又师出无名,这仗不好打,打赢了他可能得一个伍子胥,打输了吴王僚会以此为借口治罪,很可能性命不保。

这场仗,只能赢不能输!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6)

上天都站公子光,两军刚交手,楚军统帅病死了。

公子光利用“晦日”,亲率三千死囚趁机偷袭,扰乱楚、许、蔡、顿、胡、沈、陈等七国联军部署,又斩杀胡、沈国君和陈国大夫,散布谣言,让敌军自乱阵脚,迅速溃败,他乘胜攻占州来,还偷偷派人连夜赶往郧城,救出蔡女楚夫人。

因为主战场在鸡父,历史上称鸡父之战,又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

这伍子胥对公子光另眼相看:这是个有远见、有谋略的政治家。

此战役,不仅让公子光得到兵权,提高在军中的威望,还因为救出蔡女楚夫人,让蔡国与楚国关系破裂,还拉拢了楚太子派系的人心,比如伍子胥心里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了。

一举三得,公子光利用伍子胥救楚夫人伐楚这一件事,彻底改变自己在吴国朝堂弱势的局面。高招啊!

后来,伍子胥变得积极起来,主动帮公子光谋划王位。

伍子胥安排专诸去太湖学烤鱼,公子光邀请吴王僚到府上吃鱼,专诸将鱼肠剑藏在鱼腹里,献鱼时趁吴王僚不备,将他杀害。

公子光终于当王,史称吴王阖闾。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7)

位置稳了,心态变了

公子光当王后,论功行赏,到伍子胥这里,只给了个“行人”的虚名,连官阶都没有,放到今天就是个顾问,有事咨询,无事就在家喝茶种地。

伍子胥对此并没表示不满,公子光虽然没给他封官,却给了他宰相实权。表面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咨询国事都是主动前来,有时候还行跪礼,说到激动处,还会起身相拥,实在亲近。

“寡人欲强国图霸,请先生赐教。”吴王阖闾谦虚的询问伍子胥。

“楚国亡臣,父兄含冤,骸骨不葬,蒙垢受辱,才来投奔大王,不敢当此称呼,更不敢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如果没有先生,寡人还屈人之下,幸蒙先生一言之教,才有今天。寡人诚心求教,难道先生以为寡人不足交吗?”

“我听说‘疏不间亲,远不间近’,我怎么能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居于谋士之上呢?况且我大仇未报,我连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又有什么资格筹谋国事呢?”

“吴国谋臣,无一能及先生,请不要推辞,等国事安定之后,寡人一定会助你报仇。”

伍子胥见他并没忘记当初承诺,也不拿乔,开始认真讨论国事。不知不觉中伍子胥答应帮吴王阖闾,先发展壮大吴国,再图谋伐楚之事,然后又接了一个筑城的大活。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8)

伍子胥主持修好了姑苏城没多久,阖闾又来找他,说日夜睡不着,十分苦恼。

“寡人想早点兑现承诺,出兵伐楚,替你报仇,无奈寡人立位不久,内政不稳,盖余、烛庸逃亡在外,对吴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阖闾说到这里,瞥了伍子胥一眼,继续说道:“最近得到消息,庆忌在艾城招兵买马,打造战船,图谋攻吴。庆忌一日不除,寡人寝食难安。”

“我过去和大王暗地图谋吴王僚,既不忠于君,又没有德行,现在要是再讨伐他儿子,恐怕上天也不容吧!”

“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接着又杀了武庚,周朝的人民并不认为周武王的行为有什么不对。我现在所作所为,又怎么会违背上天的旨意呢?”阖闾说罢,起身撩衣,向伍子胥行跪拜之礼。

伍子胥又被忽悠着,安排了要离刺庆忌,解决了阖闾的心腹大患。

阖闾大权在握,江山坐稳,志得意满,心花怒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君臣共贺,半点不提伐楚之事。

每次伍子胥提起伐楚,阖闾就托词说改日再议,以后再说……

这天,阖闾又被伍子胥堵在宫门询问,实在没办法,就说:“出兵伐楚,是吴、楚两国之间交兵,你是楚国旧臣,命你为将,天下诸侯岂不讥笑我吴国无人吗?寡人情何以堪?可是寡人的臣子,还真没有适合的人出任主帅呀!”

伍子胥知道他在推诿,又不能言破,想了想就说:“臣保举一人为帅,一定能马到成功。”

“阖闾没想到伍子胥顺着杆子爬,只能问道:“他是谁?”

“此人名叫孙武,字长卿,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大王如果能得到孙武,就如周武王得姜尚,齐桓公得管仲。”

“吴国有此人?寡人怎么不知道?”

“孙武不是吴人,他是齐国将门之后。”

“齐国人?寡人只识伍子胥,不知孙武。”阖闾见伍子胥还要说,假装打着哈欠,挥挥手道:“寡人乏了,伐楚之事,以后再议吧!”

伍子胥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9)

后来,阖闾发现伍子胥不再提伐楚,而是转而推荐孙武,只要抓到机会就给他说孙武如何了得,正式场合就推荐了七次,阖闾实在没办法就答应见一见。

为了考验孙武,阖闾故意让他当众讲用兵之道,又让他用后宫嫔妃搞一场实战演练证明自己,最后损失了两名宠妃,证明孙武果然是个人才。

阖闾再也找不到借口,只好派孙武和伍子胥先打盖余、烛庸两个吴王僚的旧臣,这两家伙不顶事,没两下就被打败了。

孙武和伍子胥带着吴军伐楚,势如破竹,五战五胜,直接打到楚国都城,楚昭王吓得弃城而逃。

阖闾兴奋地率领众将士进城,不听孙武劝诫,执意拆毁楚室宗庙。不顾伍子胥阻拦,下令把楚将臣的官邸赏给吴国将士,楚将臣的妻妾美女也分赏给大家,财宝可任意取之。

阖闾也住进了楚王宫,每天任意睡楚王妃嫔。

打败了楚国,阖闾开始觉得可以征服宇宙,谁不服就干谁,之前阖闾让越王跟他一起伐楚,越王找理由没去,阖闾现在想弄越国。

阖闾不听伍子胥强烈反对,带着三万兵马去打越国,结果被越国大将灵姑浮斩断脚趾,因伤重感染而死。

阖闾临终前,听从伍子胥建议,传位给夫差,跪塌顿首,低泣请求伍子胥辅政。

伍子胥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发誓:生为吴国臣,死为吴国鬼,辅佐夫差,万死不辞,如有二心,人神共诛。

春秋战国吴王阖闾 诸侯阖闾吴王两张脸(10)

【结束语】

阖闾到死还在套路伍子胥,他之前为什么迟迟不伐楚?

因为对伍子胥来讲,伐楚报仇就像吊着驴子的胡萝卜,只要这件事还没成,他就得尽全力强大吴国。

阖闾还担心伍子胥伐楚成功后,扶持公子熊胜当王,会留在楚国辅政,这将是吴国最大的损失。

可惜,阖闾没料到自己死得这么突然。伍子胥正如他发誓那样,辅佐夫差,万死不辞,最后自刎,死在吴国他乡!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吕氏春秋》《伍子胥的复仇之路》《吴越春秋》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懒虫讲人物故事​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