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月”到“探火”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创新中国,十年跨越

今天,一起来看看

那些勇敢超越的故事

从“奔月”到“探火”

他是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

祝融、嫦娥、玉兔

是中国人心中独有的浪漫

孙泽洲和他的同事们

让蕴含着这些中国文化的航天器

一个个奔向浩瀚的宇宙

一边“奔月”,一边“探火”

就是他的日常

什么什奔月(从奔月到)(1)

2016年,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立项

同一年,嫦娥四号立项

当时,46岁的孙泽洲

担任了这两项任务的总设计师

开启了一边飞月球,一边奔火星的生活

这听起来挺浪漫,但压力是巨大的

两场“大考”

孙泽洲和团队都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什么什奔月(从奔月到)(2)

火星探测任务一般都是循序渐进

先环绕探测,熟悉火星情况后

下一次再释放着陆器到火星表面探测

而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

就实现了我国首次

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2021年2月10日

天问一号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5月15日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这份满意答卷的背后

航天人做了哪些努力?

“奔月考试”

是要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尝试过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月球背面和地球的通信很难实现

无人敢干,但如果成功

将对深空探测意义重大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

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十年间

孙泽洲和无数航天人

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者,也是见证者

从“奔月”到“探火”

推动着中国航天一步步远行

去探索宇宙更多奥秘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一个个硬核作品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梁建英

我国高铁装备行业赫赫有名的女将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她和无数铁路人

一起推动着“中国速度”一路领跑世界

什么什奔月(从奔月到)(3)

高速、平稳、安全的高铁

如今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不过这一切来之不易

因为没有统一的车型标准

不同平台研发的列车不能互通

2013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启动

开启了中国高铁新征程

当时,梁建英作为中车青岛四方公司的总工程师

接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最大限度保障旅客的安全

是梁建英最看重的事

为了把安全性做到极致

梁建英和团队

进行无数次的设计与论证

梁建英说:

“一列车零部件的构成大致是五十多万个,

每列车的图纸都是一万多张,

每一个零部件都会对车辆的整体性产生影响,

那时候压力还是蛮大的。”

令梁建英自豪的是

经过艰苦攻关,不断改进和升级

“复兴号”在运营速度、安全性、舒适性

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在全球都首屈一指

什么什奔月(从奔月到)(4)

梁建英担任主任设计师的

“和谐号”CRH380A

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2017年“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

梁建英担任总工程师的CR400AF

是“复兴号”的主要车型之一

梁建英和中国铁路人的梦想

在奋进拼搏中一个个变为现实

不断突破的背后

是勇于挑战的中国铁路精神

综合《焦点访谈》

来源: 央视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