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1)

第32届上海旅游节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2)

年少时在上海初识梦想,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而今,我的眼前,是一幅持续创作中的画,是上海几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是我关于上海的独家记忆。

——梁波罗(1938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影片《51号兵站》中塑造了地下工作者梁洪的形象,受到观众的喜爱。2017年,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我到上海的第一个家,就有窗台。”那是愚园路608弄的一栋四层楼小洋房,二楼住着作曲家梁乐音,琴声飘向楼上,环绕着住在三楼的梁波罗一家,由此在他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父母不久后也发现了他艺术上的才华,然而这个在家里唱歌都在音准上的孩子一出门就怯场,“一看就不是舞台上的料子”。

靠近窗台的地方放着一架钢琴,3岁多的梁波罗被妈妈抱到琴凳上,够不着地的两条腿在空中晃来荡去。然而,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黑白键实在枯燥。梁波罗时不时便会向窗外望去,只要见到院子铁门边出现钢琴老师的身影,就一溜烟儿逃到四楼。四楼的杨家姆妈特别喜欢这个浓眉大眼的小孩,总会帮他藏起来。有时他还会踩着屋顶的斜砖瓦,躲到烟囱后面。一直躲到妈妈找他的声音淡去,梁波罗便知道老师走了,又溜回了家。几次三番,妈妈终于打消了把他培养成一名钢琴家的念头。

这或许是“窗台”第一次“改动”了梁波罗的人生方向。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3)

愚园路街景

上世纪30年代,爸爸在电影公司上班,梁波罗记忆中,爸爸常骑一辆“带斗”的摩托车,看似粗犷的人物出门却蹬着一双皮鞋,考究到皮鞋上覆一层防雨罩,进家门前脱掉,皮鞋依然锃亮。这些生活细节,连同爸爸常挂在嘴边的“要守时”“今日事今日毕”“东西要物归原处”,都是梁波罗眼里的“上海人做派”。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4)

愚园路608弄

不久后,梁波罗跟着父母从沪西搬到了城市的北边,住到了北四川路(现四川北路)。梁波罗记得,窗台的斜对面就是一家电影院。那时,爸爸经常会搬一把凳子到窗台前,与梁波罗一同坐着。一个雪天,还是小学生的梁波罗看到电影院那边有动静,原来是影片《松花江上》的首映礼。窗台的视角刚好可以越过电影院的铁门,一位女士穿着带有镶花边的棉袄站在人群中特别醒目,那是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张瑞芳。从未见过电影明星的梁波罗好奇地探出头去张望,“没想到若干年后,她会成为我的同事”。

这或许是命运第一次在梁波罗的耳旁摇响了关于人生关于志向的铃声。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5)

后来,梁波罗一家搬到了四川路宝安路上的一个独栋小别墅,在那里,他迎来了上海解放,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接触了戏剧。

横浜路桥附近的上海剧专,初中生梁波罗正瞧着热闹。这个以高中生为主的寒假戏剧班正为抗美援朝排演一出话剧,导演挨个让男生读其中一段台词。一路读过来,导演走到了梁波罗跟前。“读一下。”“我也要读?”梁波罗赶紧正色,前面重复着听了很多遍,这段台词早已烂熟于心。读着读着,梁波罗突然入戏了,声泪俱下。一旁的导演为之感动:“男主角就你演了。”

话剧上演那天,梁波罗又习惯性地找了一个窗口朝外看去。观众鱼贯而入,蓦地,他有了一个想法:或许这就是我以后要走的路。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6)

那是上世纪50年代,高中生梁波罗是一个戏迷,一周要往戏院里跑个三五次,“当时的报纸打开一看,密密麻麻全是演出消息”。台下的梁波罗看着台上,心里已经开出另外一个小剧场:为什么这个人演得好,为什么那个差点意思。

一般来说,穷学生都会选择最便宜的戏票,但有一场梅兰芳的专场,梁波罗一跺脚买了2.6元的前排票,“那会的零花钱几乎都交给戏院了”。

因为扮相好,年轻的梁波罗常去“票戏”。当他发觉家里境况不如从前,便决定“下海”,通过演戏帮衬家里。于是放学后一三五学京剧,二四六学昆曲,礼拜天还要去大戏院练功。这样“夜以继日”的生活坚持了三个月,梁波罗撑不住了,功课没学好,因为没空练习,戏剧课的回课也让师父很不满意。梁波罗意识到路选错了,于是发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成绩一跃而上,拿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两张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前者。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7)

这一段时间,梁波罗的住处从北搬到东,从东搬到西,又从西搬到南:凤阳路、静安寺附近、华山路常熟路、淮海路瑞金路……每个地方都给梁波罗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记忆:宿舍里是高低铺,一到晚上呼声起伏,“就像铜管乐队”;上影的招待所两人一间,没有窗户,“每天调房间,隔壁床邻居都是到上海来出差的人,天天不一样”,“最好的邻居就是演《红色娘子军》的王心刚,他不打呼噜”;还有朋友家的老房子,挑高很高、客厅很大……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8)

上海电影博物馆

后来,梁波罗搬入单位分配的上影公寓,他挑选6楼的一个单元,对着零陵路。在这个窗台,他常会写点东西,也依旧保留着往外张望的习惯。万体馆从无到有,在他的窗前慢慢成型。

一有球赛,梁波罗就敞开窗户,打开球赛直播,关掉声音,窗外的音浪同步且更有现场感。遇上演唱会,他家就变成了场外VIP位,“一天听两遍,排练一遍,正式演出一遍”,梁波罗说话不疾不徐,偶尔适当留白,就像念台词一般,让韵味飘一会儿。他说,只有张学友会完整地唱两遍,“百听不厌”。他还说,窗外有几棵玉兰树,“我们家从不需要看月历,玉兰花开,春天就来了,天就要暖了”。

上海游玩必去的地方老上海(喜欢上海的理由)(9)

徐汇滨江

女儿怀孕后,梁波罗搬到了徐汇滨江。这是上海新发展的地段,用时下年轻人的叫法,就是时尚打卡点、潮流集聚地。站在窗台前,从某个角度能看见黄浦江,新与旧,变与常都汇于窗前。

作者:刘力源

编辑:刘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