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

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如果内心非常认同,那么就能认识到“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这句话是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书中,开篇写下的六个字。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丰富的从业经历,让他写出了这本曾在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的经典之作,被西方媒体称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

这本书通过与读者的理解和沟通,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书中,跟随作者去寻找真正的自我,通过人生这一场艰辛之旅,让自己的心智逐渐成熟,最终到达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唯有自律,才是把控人生的最佳方法。

我们都知道,人生实苦,但是自律的人,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加上一份甜味儿。

作者讲述有一位30多岁的财务工作者来就诊,想让作者帮她纠正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

第一个月里,作者跟她讨论了与老板的关系,甚至聊了父母的情况,还有对工作与成就的看法,但这种常规的分析并没有解决她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他们讨论吃蛋糕,她说喜欢先吃爱吃的奶油,然后再吃蛋糕,作者就以此建议她,想要不拖延工作,就要改变之前的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的做法。

以工作七个小时为例,先用一个小时把棘手的工作做好,然后再用六个小时去做剩下的工作,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自律的四个原则中的一个,即推迟满足感,另外三个则是: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作者提到: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只有承担属于自己的人生责任,不回避更不逃避,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面对的问题,才能不让这些问题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实事求是地了解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忠于事实,对事实掌握越多越充分,越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真实与虚假的漩涡之中。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就是作者认为的“保持平衡”,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及时调整心态和状态,才能轻装上阵。

正如作者所言:“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当我们能熟练掌握自律的方法,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把控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真正成熟的人不外乎以下四点(深到骨子里的成熟)(1)

真正的爱,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说到爱,很多人会想到夫妻之爱和亲子之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作者曾接待过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

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对作者说妈妈对他的爱太深了,因为怕他在外面受到伤害,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天天开车接送他上下学。

直到他上高中三年级,妈妈仍然不肯让他坐校车上学,经过他的苦苦哀求,妈妈才同意让他坐校车,因此他认为妈妈真的太爱他了。

但是作者告诉他,这并不是爱,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因此作者强调说:“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真正的爱是一种拓展自我的体验,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

作者还特意指出对爱的另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把依赖当成了爱,尤其容易出现在因感情失意而极度沮丧的患者身上。

在亲密关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会让我们想要亲近某个人,表面上看是与对方彼此深爱,但内心深处只是依赖对方而已。

当我们能够把关注点落到自己身上,爱自己的同时更要完善自己,才能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勇敢去追求独立自主。

因为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在懂得“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之后,我们更加愿意付出真爱,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同时滋养自己的心灵。

真正成熟的人不外乎以下四点(深到骨子里的成熟)(2)

寻找信仰,建立与现实适应的世界观。

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为此,作者提到了两位女性的故事,其中名叫凯茜的女性,20岁就结了婚,但因为与丈夫在生活上的不和谐,产生强烈的性幻想。

可是从小受制于母亲的灌输的对天主教规的绝对信仰,让她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并且觉得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因此变得疯疯癫癫。

而另一名叫马西娅的女性,长期患有抑郁症,虽然生在富贵人家,但父母却只关注自己的事业,没有给予马西娅足够的情感陪伴。

她平时总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打扮得像个贫穷多病的中年妇女,受高知父母的影响,坚信人类只有摆脱神灵的束缚,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作者的指引下,凯茜逐渐从把神灵奉为一切转变成不再相信神灵的存在,而马西娅则从否认神灵转变成相信上帝是存在的。

其实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与现实相适应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努力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敞开怀抱接纳现实,会更加有助于我们寻找到与自己适配的信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带领下走向更好的人生之路。

真正成熟的人不外乎以下四点(深到骨子里的成熟)(3)

认识潜意识,才能拥抱真实的自我。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集体潜意识”理论中指出:“我们的智慧来自于对全人类智慧的继承。”

由于集体潜意识的存在,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的时候不懂得如何把握,从而会错过一些好运。

所谓恩典,其实就是“帮人们接纳从天而降的恩典,让人们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鼓励人们坚持前行。”

作者在接待新患者时,会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大圆圈,然后在圆圈内画一个小方块。这个小方块是一个人的意识,而圆圈内的其它部分则是潜意识,占了总面积的95%以上,由此可见想要更多了解自己,就要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作者曾接待过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女性患者,她经常在遇到问题时生气,但从不肯承认自己在生气,也不肯把愤怒表达出来。

有一次女患者开了一张支票给作者,作为支付的治疗费用,但是她却没有在支票上签名,作者问她是否在生作者的气?

女患者第一反应依然是否认,不承认自己在生气,直到亲眼看到签名处的空白后,才忍不住抽泣起来,承认自己的确在生作者的气。

当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潜意识的时候,才敢于面对当下的问题,真正地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锻造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去拥抱真实的自我。

真正成熟的人不外乎以下四点(深到骨子里的成熟)(4)

作者告诉我们:“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而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以自律为前提,体会到真正的爱,以信仰为支撑,在潜意识的反应下,慢慢地修炼自己。

从这一刻开始,从解决问题出发,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拥有丰富而又充沛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