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线上,《倚天》跟《神雕》相隔了七八十年之久。

倚天的武林,发生了很多变化。

《神雕侠侣》中的很多绝顶武功也都退出了武林。

一阳指、弹指神通、空明拳、降龙十八掌、玄铁重剑,都淹没在时间的尘埃里。

令人可惜的是,“九阴真经”随着郭靖战死襄阳,也没了踪迹。

大约七十年后,张无忌带着一部《九阳真经》横空出世。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1)

练成九阳 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在光明顶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六大派高手,先后被张无忌折服,武当七侠是他的叔叔伯伯,自然不会为难他。

“九阳真经”是张无忌武功体系的基础,也是《倚天》的武学天花板。

《九阳真经》虽不像“九阴真经”那样包罗万象,但防御力点满、内力绵绵不绝。

其实在《神雕侠侣》里面,《九阳真经》就出现过。

而且少林寺的觉远,还把《九阳真经》练到了大成境界。

而张三丰,就是觉远的弟子。

张三丰跟觉远并不是少林武僧,他们是杂役,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挑水劈柴。

除了从郭襄送给他的铁罗汉那里学过粗浅的罗汉拳之外,张三丰没有练过少林武功。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2)

因为觉远除了扫地之外,也不懂武功。

但是觉远在打扫藏经阁时,发现了隐藏在经书夹缝里面的《九阳真经》。

觉远虽然练成了九阳真经,却不知道这是一门绝顶武功。

他以为这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吐纳法门,因此也没有全部传授给张三丰。

张三丰虽然是一代宗师,他所学的《九阳真经》却只有半本。

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金庸笔下,有很多带着遗憾的人物。

譬如说乔峰,大家印象更多的是“塞外牛羊空许约”的遗憾和聚贤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凛凛神威。

乔峰自幼随玄苦大师练武习艺,身经百战未曾一败,他习武练功的艰苦又有谁知?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3)

重刀光剑影,轻日常琐事;重神功绝艺,轻平日苦练,这是武侠作品的桎梏。

因为后者是无关主线,繁琐而不讨好的部分。

就好像杨过苦修十六年,谁愿意总看着杨过天天在海浪里面折腾?

谁也想看杨过纵横武林,睥睨天下的豪迈。

这样一来,我们就容易过高估计“武功秘籍”的作用。

对一些武功体系已经成型的高手而言,是否值得付出时间再练其他武功?

大凡成名高手,武功早已自成体系。

除非如六脉神剑之于一阳指这样上下承继的武学,贸然改练其他武学,未必利大于弊。

若是像游坦之那样自身武功平平,捡到《易筋经》自然是不练白不练。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4)

若是自身体系本就不凡,分心二用就更是毫无道理。

对于武功已成体系的少林来说,九阳神功虽是一等一的绝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已。

何况是自创一派,横压少林的武当祖师呢?

鸠摩智想用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换取六脉神剑,天龙寺诸僧都觉得很不错,能够考虑。

经过枯荣大师点拨,随即悟通此理,断然回绝。

张三丰在金庸笔下乃是武林数百年不出的宗师人物。

枯荣大师能够明白地道理,张三丰自然不会不懂。

张三丰是张翠山的师父,张翠山是张无忌的父亲。

张三丰把太极拳剑,都毫不藏私地传授给了张无忌。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5)

张无忌性格敦厚宽仁,对敌人都心慈手软,对至亲张三丰更不会藏私。

张无忌之所以没有把完全版的九阳真经给张三丰,是因为张三丰根本不需要。

《倚天屠龙记》原著中,俞莲舟说过这样一句话:

“可是恩师当年蒙觉远祖师传授真经之时,年纪太小,又全然不会武功,觉远祖师也非有意传授,只是任意所之,说些给他听,因之本门武功总尚有缺陷。恩师心想于《九阳真经》既所知不全,难道自己便创制不出?他每年闭关苦思,便是想自开一派武学,与世间所传的各门各派武功全然不同。”

张三丰的武学境界,不一定就比“斗酒僧”差。

既然没有机会得到《九阳真经》,就不如研究出一套更厉害的武功出来!

于是他干脆自己开创出一套新武功,不再一门心思研究九阳真经。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6)

张三丰的武学境界为何比张无忌高?

他是开创武功的人,而张无忌是学武功的人。

这一点不仅俞莲舟说过,书中的旁白也有过描述。

张三丰不是鸠摩智、慕容博,总觉得别人的武功厉害。

百岁寿宴时,张三丰准备研究一套“太极拳剑”,并把这套太极功传授给武当七侠。

老张是这么想的:

“闭关参究的一门太极功也已玄妙精奥,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

说白了,老张研究“太极拳剑”,是希望武当七侠能够练成。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用了几年(张无忌练成九阳真经)(7)

这“太极功”远非老张的上限,而是武当七侠和张无忌能够练成的上限。

张三丰不想要完全版的“九阳真经”,他也不需要完全版的“九阳真经”。

就好像张无忌不会把七伤拳和乾坤大挪移传授给张三丰一样。

对“陆地神仙”张三丰来说,九阳真经不过是一件百年前的小事。

真正让张三丰记挂百年的不是九阳真经,而是郭襄。

如果再换个说法,就是慕容博拿着家传绝技的参合指,问扫地僧:“你想不想学啊?你想学,我教你!”

你猜猜看,扫地僧想不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