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点,再快一点…..

在这里

时间就是他们的对手

三分钟

跑赢死神,挽救一条生命

在这里

构建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急救“生态圈”

院前、院内急救、急诊手术、重症、急内外……

历经26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建立“定位西部,急诊危重症救治为一体,急诊、急救、应急救援与综合性医学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急诊新模式。

正常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能最大限度发挥三分钟作用的)(1)

如今,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已发展成近300名医护人员,设有急诊急救部、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急诊观察病房、急诊医学研究所的一体化急救中心。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专科救治的四环救治功能,明确了“一体化救治”以及“急诊、急救及应急救援”全方位发展战略和方向。

8月10日—12日,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办的

“第二届届中国西部急危重症联盟峰会”

第七届急危重症监测支持技术新进展培训班

第五届临床系统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高级培训班

将于成都正式拉开帷幕

正常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能最大限度发挥三分钟作用的)(2)

本次大会为期3天,来自国内外数百名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将齐聚成都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急危重症学科的发展进程,提高区域协作水平,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急危重症学科中应用的前景。

国内外急危重症大咖云集

共话急危重症学术新进展

在去年的首届西部急危重症论坛后,获得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急危重症领域的广泛关注,提高了急救中心的影响力,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救中心自身的发展,也而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兼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所长曾俊教授介绍,首届西部急危重症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大咖进行高水平的授课,在急诊、危急重症、创伤救治、应急救援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让西部地区的急诊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进了西部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及灾难现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正常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能最大限度发挥三分钟作用的)(3)

第一届西部急危重症联盟论坛现场

经历了首届西部急危重症论坛后,第二届中国西部急危重症联盟峰会相较于去年规模更大,大会倡导“联盟,共享,智能,专注”的主题,邀请到了来自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肠外与肠内营养等专业主任委员、相关领域的国际和全国著名专家,包括

40余位大咖专家将出席大会,共同献上一场危急重症及人工智能的学术盛宴,接轨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研究技术。同时,很多基层医院积极报名参加会议。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江华教授介绍,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了中芬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芬方主任Itkonen Pentti 教授,分享医学人工智能在芬兰的发展情况,“人工智能技术在急诊与危重症临床中的应用的进展,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江华教授表示。

正常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能最大限度发挥三分钟作用的)(4)

创伤及中毒联盟正式启动

提升区域内急诊技术水平

在灾难来临时如何更快的救助伤者,是所有灾难急救的重点,既要争夺时间,有需要避免二次伤害,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

从198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成立,到1992年10月急诊科升级成为综合性的急救中心,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4·25尼泊尔地震、 8·8九寨沟地震等的历练,再到现在急诊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急救中心这个与时间赛跑的队伍逐渐成长、崛起,更开启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发展创新之路。

作为西部地区急诊专业的领跑者,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一直引领着区域急诊专业的发展。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EICU主任周平教授介绍,本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四川省创伤中心联盟”及“四川省中毒中心联盟”正式启动。

“作为发起人,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将发挥带头作用与各地市州医院联盟,共同推进省内急诊事业的发展”,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孙明伟教授介绍,联盟单位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以提升省创伤救治能力以及中毒救治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急诊服务模式为手段,加强区域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带动四川省的急诊专业发展。

正常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能最大限度发挥三分钟作用的)(5)

主、分会场多学科学术交流

推出创新急诊人工智能产品

据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常委周平教授介绍,联盟峰会上根据不同课题开设了一个主会场以及三个分会场,分别从急诊、重症、人工智能、营养支持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

第二届中国西部急危重症联盟峰会大会内容:

1.急危重症监测支持技术新进展培训班;

2.人工智能技术在急诊与危重症临床中的应用最新进展;

3.急危重症肠外肠内营养研究和实践;

4.一体化创伤救治的模式创新与医联体发展;

5.临床系统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高级培训班。

如何加快急救中心的自身建设,优化急救流程,规范学科管理,加强学术交流,是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将持续进行的工作。

经过长期历练,急救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全方位的战斗型队伍,目前已经组建了创伤代谢多学科实验室、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使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教研”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建立急诊联盟,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积极地推动四川省急诊、急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芬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心开发了紧急医学救援智能管理系统和急腹症分诊系统两套系统,能够提高灾难救援的效率,有利于健全指挥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急诊救治的工作效率以及救治的成功率”,曾俊教授说。

据了解,本次大会上急救中心将会发布人工智能在紧急医学救援、急腹症分诊辅助诊断中的原创性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记者、编辑:王英

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