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的意义(数说十三五平安)(1)

平安,百姓的幸福之基。“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为目标,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平安舟山建设,交出了社会治理舟山样本的高分报表,也让平安成为海上花园城的又一张“金名片”——

连续1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市级和三个县(区)同步获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成功捧回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并被列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

26万平方米,144幢楼房,3342户常住居民,道路四通八达。作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城市社区,去年1~11月,定海西园小区每月电动车电瓶被盗的警情均为0起。

这让10000余名居民倍儿有安全感。“之前一共被偷了6辆自行车,还有贼骨头爬进屋里。但这两年,他们都不敢来阿拉小区偷东西了。 ”洪阳在西园小区住了25年,他把治安变好的原因归结为“小区里的高科技像群众的眼睛一样雪亮”。

2018年,西园小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智安小区”建设,这是我市“雪亮工程”成果落地的最直观体现。“50个网格红外摄像头、双向7套车辆抓拍系统、1套门禁系统,这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小区总体发案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入户盗窃案件实现‘0发案’。”社区民警翁昌瑞说。

以西园小区为试点,全市已建成治安视频监控5106个、智能卡口400套,接入社会面视频监控1.8万余个,基本实现了治安重点部位的全覆盖、可接力,“五类”恶性、侵财、“两抢”、盗窃案件逐年下降。

数字赋能跑出平安建设“加速度”,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则切实推动了基层治理减负增效。目前,全市各县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已建成运行。

“我们这儿就是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据普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普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集多元化解、诉讼服务、信息指挥于一体的区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并被中央政法委列为“基层治理大数据应用研究”基地。3年多来,该中心已累计解决各类诉求20.67万件,包括人身死亡案件在内的290件重特大纠纷得到妥善处置,重大疑难案件调处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均为100%。2018年至今,普陀区民商事案件连续3年分别下降15.86%、34.91%。

近年来,从陆上到海上,聚焦《高水平建设平安舟山,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实施意见》,“瀛洲红帆”“东海渔嫂”“蓝色天眼”“海上娘舅船”等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如朵朵浪花不断涌现,助力我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格局。

“舟山打造的‘海上枫桥’升级版,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经验也在全省范围推广。”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东海渔嫂”为例,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东海渔嫂”十大员队伍382支5800余人,实现了志愿服务数字化、可视化,并在市域治理中撑起了新区“半边天”。

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平安基石。我市将以走在前列的标准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展示“重要窗口”的海岛社会治理风景线。到2022年底,我市将力争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