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下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还在因为一个人的癫狂而持续着,那个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将想要篡权的戈林和希姆莱双双开除党籍后,只有戈培尔还获得着他的信赖,此时的希特勒仍在地下30英尺的总理府地下室内胡乱指挥着这个国家继续在战争的深渊中跋涉。而令人吃惊的是,此时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平民与公职人员还在遵从着这个狂人的命令继续战斗,并枉送自己的性命。尽管激战正酣,175万柏林民众却仍呆在城内,没有离去。

柏林战役最后的胜利(攻克柏林1945年4月28日)(1)

朱可夫的部队从北面和东面,科涅夫的部队从西面和南面,苏军的两只铁钳以钢铁与烈火开道,在战争的最后一周中逐步将柏林守军的活动范围压缩成一个10英里长,2—3英里宽的狭长条形。德军“明谢贝格”装甲师凭借着该师最后的5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城市的南端抗击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与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混成的强击群,该师在此处一直抵抗至4月28日,随后才撤往安哈尔特火车站。武装党卫军第11“诺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已经将该火车站和周边街区改造为坚固支撑点,“明谢贝格”装甲师的残部则继续转移至波茨坦火车站,此处距离总理府与政府部门区更近。4月28日,魏德林向希特勒做了最后一次汇报,称柏林守军只剩下可供战斗2天的弹药。此时魏德林守住的范围只剩下从北面的施普雷河到南面的兰德韦尔运河之间的狭窄地带。

由于崔可夫和卡图科夫都需要时间收拢并整顿各自的部队,突破兰德韦尔运河的战斗被定在4月28日早上发起。随着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朱可夫开始担心自己手下的两个主力集团军会为攻克柏林市中心,这一不亚于授予近卫第8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的英雄”荣誉称号的至高荣誉而发生争执。在另一个方向,苏军于下午跨过了施普雷河,第3突击集团军的部队拿下了位于莫阿比特的柏林旧监狱(此处还是戈培尔的“总部”),解救出被关押的7000余名囚犯(其中包括很多盟军战俘)。从海关大楼的楼顶看去,库兹涅佐夫的第79步兵军已经可以远远看到国会大楼。在柏林东部,别尔扎林(N. E. Berzarin)中将指挥的第5突击集团军与纳粹守军展开逐屋争夺。苏军开始以连或者营为单位开始挨个清理柏林的300余个街区,此时困兽犹斗的德国守军同样以小股规模展开行动,并组成了配备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坦克猎手”小队。与此同时,斯大林再次修改了朱可夫与科涅夫负责的地段,科涅夫负责夺取的地域被压缩至蒂尔加藤公园以西,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将负责攻克德军抵抗激烈的夏洛滕堡区、格吕内瓦尔德区、施潘道区与波茨坦区,但距离最大的荣耀——总理府和国会大厦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柏林战役最后的胜利(攻克柏林1945年4月28日)(2)

“攻克国会大厦所在的国王广场一带”,佩列维尔特金(S. N. Perevertkin)少将所指挥的第79军接到了这个荣耀却同样危险的任务。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之初,国会大厦曾被纳粹为栽赃共产党人而人为纵火,因此这座建筑也被苏联人看作是纳粹第三帝国的象征。佩列维尔特金的部队必须沿着施普雷河一路突破至河曲处,再通过毛奇大桥才能进入国王广场。此时该桥被德军构筑了重重防御,桥上密布着火力点,并被埋设了炸药。国会大厦、内政部大楼、克罗尔歌剧院以及使馆区,都被纳粹守军布设了大量机枪火力点、堑壕和路障。这些区域都是第79步兵军的主要目标。佩列维尔特金的部队意图在午夜刚过后不久立即发起突击冲过大桥,但被德军的火力赶了回来;直到日出前,由于苏军被击毁的坦克残骸挡在桥面上,攻势一直没有取得进展。日出后不久,第150和第171步兵师终于攻克大桥并抵达了南岸,但德军的反击随即将苏军钉在原地。德军的反击让苏军在4月29日只攻克了内政部大楼(也被称作“希姆莱的私人王国”)和周边的区域。在当夜获得了第207步兵师的支援后,30日,战斗逐渐向使馆区、歌剧院与国会大厦等方向延伸。苏军已经推进至勃兰登堡门对面几百码的地方,党卫队旅队长(相当于少将)威尔海姆·蒙克(Wilhelm Mohnke)以及几百名党卫军士兵此时把守着总理府和已经被焚毁的希特勒尸骸。当天晚些时候,苏军第150步兵师的部队将象征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开始在守军当中传开。苏军的进攻已经将德军分割为4群,每群的数量在千人上下。5月1日到2日,在战斗继续进行的同时,双方开始就德军投降的事宜开始进行接触。苏军的重炮炮口放平,对德军盘踞的建筑物抵近直射,平民们只能躲在地窖与地下室中自求多福,仍在抵抗的狂热分子还对苏军发动了反击。德军拒绝按照斯大林的想法于“五一”劳动节当日投降,不过魏德林随后于5月2日面见崔可夫,并接受柏林守军于当日早上6时45分无条件投降。此后的几天中,150万仍未放下武器的柏林市民与守军和苏军之间的零星战斗仍时有发生,柏林市区的战斗直至5月8日才真正结束。

柏林战役最后的胜利(攻克柏林1945年4月28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