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试着在头条记录一些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初期
初期,我比较依赖标准答案。知识点多在各地中考题的标准答案中总结。所以,在这个阶段,自己的想法会少一些,基本是照本宣科。知识点不太固定,有时会加入一些不太常见的知识点。总怕给他们的太少,所以,经常增加(在某些题中发现的知识点)孩子们的感觉呢,会比较累。我呢,会比较纠结,在做题时,见到自己没有总结的知识点时会纠结,要不要再增加。这个时期,在不断捕“鱼”。
教学探索期探索期,我对于标准答案的依赖有所降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开始探索一些知识点的真正含义。举个例子。在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铺垫”、“伏笔”。初期我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铺垫”,什么是“伏笔”。这个时期,我会用最通俗的比喻告诉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寻找、应用思路。
在探索期,纠结少了,会想着把知识点变作自己的思路。这个时期,会给“鱼”分类了。
进阶期进阶期,我有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知识点总结趋于完善。这个时期,我开始考虑那些知识性不强,但需要有个非常完善的思路,这种题型。比如:句子含义类题。
研究这种题型,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我不断的做题,不断总结。然后应用到课堂中去。比较有意思的是,我总是能在上课中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蹦出来。是那种即便冥思苦想也没有的思路。我想,这就是和孩子们思想碰撞后产生的火花吧。然后,我再总结一下,再后面,面对不同的孩子时,也经常可以有不同的收获。这个时期,收获了一些珍贵的“鱼”。
瓶颈期瓶颈期,每个学期都会有。其实不太想面对,但是庆幸总能趟过这条“河”。
处于这个时期的时候,会有自我否定心理。会推翻自己之前的总结的思路或者知识点。有时候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笔,会一直发呆。不过,也庆幸,在这个时期,总是可以在课堂中找回激情。孩子们不明白的地方,总是要反复讲解,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讲着讲着就能有新思路了。这个时期,或一直有,没法避免,面对就好。这个时期,在研究修“渔网”。
近期近期,感觉还是不错的。很长时间,虽然也有自己的思路,但是总感觉有些隔阂。说白了,还是没有追根溯源。近期,会有想法,去思考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为什么那个回答。
举个例子:之前讲解开头段作用,会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讲。要求孩子们背下来,做题用。近期,我会给他们讲先看“首尾”、再看“中”、接下来看“总”、最后看“题”。剩下的再加入不常见的知识点。相当于把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方便他们记忆和理解。这个时期,编织“渔网”会更适合“捕鱼”了。
简单总结了一下,之前的教学思路的变化。
当然,现在的教学思路应该会在下学期产生变化。不管怎么变,总是在朝好的方向前进。加油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