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名著排行(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二章桃花扇)(1)

第1页 作者介绍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作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尚任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十七日生于曲阜湖上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清初诗人、戏曲家。

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写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康熙破格将他由监生提升为国子监博士。

康熙二 十四年初, 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同年七月初,便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人海口。孔尚任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张瑶星道士。这时,他还结交了不少明代遗民,其中有冒襄、云涛等。在淮扬的四年对他以后写《桃花扇》有直接的影响。

用尚任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尤其爱好书画古玩,有《享公痛》一书,记载其收藏。他也擅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等传世。

孔尚任与洪昇被并称为“南洪北孔”,被誉为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他们的作品《桃花扇》和《长生殿》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卒于曲阜。

第2页 名家点评

清人刘中柱:

“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

奇而真,趣而正,谐而雅,丽而清,密而淡,词家能事毕矣。

前后作者,未有盛于此本,可为名世一宝。”(《桃花扇题辞》)

清人刘廷玑:

“海内之重东塘者,不仅诗也。即以诗言,而《湖海》《岸堂》《石门》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乎当代之大家矣。”(《长留集序》)

文学史家赵景深:

孔尚任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立场和思想倾向的士人,一需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对康熙皇帝一度怀着强烈的感激之情,但因为不得志,他对清廷的掌权派不满,他希望施展才能,不羞谈仕途经济。但在浊流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并且对历史和现实有自己的见解。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土,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

长篇名著排行(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二章桃花扇)(2)

第3页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之后,不少明朝的遗老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悲和人生愤慨。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贞璠重气节的品格、忧世的心肠、归隐的行为,无不对孔尚任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早就有过把南朝遗事形诸笔墨的想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出仕后,经过十余年的辗转奔波,返京多暇,“乃挑灯填词”,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桃花扇》的胚胎,虽萌发于作者的青年时期,但硕果却是结聚于作者经历种种曲折,思想成熟之后。

人物介绍

1、李香君

《桃花扇》的女主角。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身为妓女的李香君虽处在社会最底层,其人格却散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芒:善良、正直、勇敢,不贪慕虚荣,不畏惧强权,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

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致头撞桌子,鲜血飞溅;

为了抗议无道的阮大铖等人,她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在舞台上当众痛斥他们;

她和侯方域历尽悲欢离合,辗转多年才又重逢,侯方域身为须眉男子,都选择了投降清廷,她一个柔弱女子却斩断情丝,至死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令其余男性角色全都相形逊色。

2、侯方域

《桃花扇》的男主角,字朝宗,香君的恋人,他对待香君恋其风貌,更尊重其品格情操。能够克服阶级的偏见,对青楼妓女李香君产生始终不渝的深挚的爱情。

作为一个复社文人,在拥立问题上,侯方域主张拥戴贤君;在调解四镇争执中表现出他能顾全民族危亡的大局,也出了一些好主意,始终反对权奸,具有欲挽狂澜的爱国思想。

但他又显得软弱无力。最后与香君栖霞山相逢,国破家亡,别人劝他出家,他还想着夫妻一同还乡。张薇的话提醒了他,也批判了他。由于扣紧了他的出身、教养、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他的软弱和气节并存便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3、杨龙友

杨龙友,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与阮大铖类似,但与之又有不同,他有怜香惜玉之心,有时也良心发现。杨龙友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这也使他左右逢源,往返于尖锐矛盾的两派人物之间,在人物关系中起着穿插的作用。

长篇名著排行(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二章桃花扇)(3)

第4页 主要内容

明朝崇祯年间,复社文人、河南名士侯方域在南京避乱,客居期间,欲寻一位秦淮佳丽以慰寂寞,闻知名妓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就非常想结识。但苦于无钱,不敢贸然前去。奸臣马士英的妹丈杨龙友得知此事,向魏忠贤的余孽阮大铖献计,要他帮助侯方域出妆奁酒席之资,以拉拢侯方域,希望侯方域为阮大铖说情,让复社领袖陈贞慧、吴应箕不要再和阮大铖作对。

阮大铖就依计为侯方域出了一笔钱。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见面,两人一见钟情。新婚燕尔之际,杨龙友向侯方域说出了真相,请侯方域帮忙。侯方域听信杨龙友的话,答应帮阮大铖解围。可是李香君却因阮大铖是祸国殃民的阉党,严词叫侯方域拒绝。阮大铖阴谋失败,对侯、李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这时武昌统帅左良玉因为军队缺粮,要移军南京。侯方域怕这样做会引起内乱,就写信劝阻左良玉。阮大铖却因此诬陷侯方域“勾结左良玉作乱”,怂恿凤阳巡抚马士英杀他。侯方域逃往漕抚史可法处避难,并为史参赞军务。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自尽,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马上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马、阮两人一人被封为宰相,一个被官复原职仍为光禄寺卿。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马士英、阮大铖又开始作威作福,陶醉于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之中。

阮大铖强逼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香君坚决不从,倒地撞头,血喷满地,连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都溅上了血。还是她的养母李贞丽冒名替她去嫁了田仰,才算解围。

后来杨龙友就扇子上的血迹画成了一株桃花,香君托教她唱曲的苏昆生把这把扇子送交侯方域,请他早日回来与她重聚。侯方域返回南京,正值马士英、阮大铖大肆搜捕复社党人,他和陈贞慧、吴应箕一起被捕入狱,根本未能和香君见面。

这时李香君也被阮大铖选送入宫,充当歌妓。在宫中,香君仍坚持自己的气节,决心“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她借机在宴会之上大骂祸国殃民的奸臣,最后被软禁在宫中。

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权贵们带着“那一队妖娆,十年细软”,仓皇逃遁。侯方域乘机出狱,随张瑶星住在栖霞山,香君也得以从宫中逃脱随人入山。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相遇。由于国破家亡,在张瑶星的指点下,他们割断“花月情根”,双双“修真学道”去了。

长篇名著排行(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二章桃花扇)(4)

第5页 名言佳句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重到红楼意惘然,闲评诗画晚春天。

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

3、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4、(玉芙蓉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归来谁念王孙瘦,重访秦淮帘下钩。徘徊久,问桃花昔游,这江乡,今年不似旧温柔。

5、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