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政治新贵蒋万安,凭借独特的血统与身份,成为今年最令人关注的政坛新星。其实在数年之前,这位蒋介石的曾孙,并没有参与过政治。他一直在美国从事律政工作,干得很有成就,只是在近年,突然停止在美的事业返回台北,进而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参加国民党的选举。

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帅气的“蒋四代”,改变了人生轨迹呢?这与他父亲的执念,似乎分不开。

蒋经国与江西万安 父子二人白手起家成新贵(1)

一、章亚若含冤而死

蒋万安是蒋经国的孙子,蒋孝严的儿子。不过蒋孝严、万安父子,与蒋经国的关系并不亲密。按古代的嫡庶观念,蒋孝严和兄弟章孝慈是蒋家庶出的儿子,他们的母亲是没有名份的“小老婆”。

怎么回事呢?孝严、孝慈兄弟的母亲章亚若,与蒋经国有一段婚外情。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之后,在蒋介石亲自安排下,在江西赣南搞了一个类似于实验区的行政区域,让蒋经国通过开府一方的形式,逐渐积累从政经验。

蒋经国当时刚从苏联归来,行政理念受苏共影响颇深,试行的很多办法都带有红色味道,很受当时赣南各界欢迎。他在赣县开办了预备干部培训班,征召四方青年到赣南来。

当时有一个自南昌逃难来的女学员章亚若,气质极好,容貌姣美,又颇具才气,蒋经国一见钟情,动用行政力量把章亚若调到自己身边。

一个是英姿飒爽的“天潢贵胄”,一个是娇美动人的美娇娘,你有情我有意,一来二去,蒋章二人竟成一段孽缘。

1941年,章亚若怀上蒋经国的孩子。当时蒋经国已有妻室,乃是在苏联患难时娶的妻子蒋方良,系苏联人。蒋经国不能亦不敢破坏婚姻,无奈只好把章亚若送到大后方桂林,要她在那里安心养胎。

1942年初章亚若诞下一对双胞胎男孩,蒋、章二人都十分高兴,尤其是章亚若,希望通过两个麟儿获得蒋家的认可,好歹要一个名份。章亚若并未奢望取代蒋方良,哪怕以外室的身份存在,获得蒋介石夫妇的默许也可以。

但经国十分为难,他知道,蒋介石一贯讲究道统、人伦,作为政治家,不敢在这方面惹来物议。

经国先把这件事小心翼翼地告诉了比较开明的宋美龄,让她想办法给蒋介石透露一下,试图给章亚若明确一个名份。

宋美龄听说此事很高兴,选择一个蒋介石心情不错的时机,趁吃饭的功夫,对蒋介石说:“恭喜你又添了两个孙子。”

蒋介石一楞,美龄赶紧把章亚若生子之事说了,蒋介石没有生气,脸上满是笑容,还允许按照蒋家孝字辈为两个孙子取名。经国本以为就此能获得父亲的承认,谁知蒋介石只认孙子不认儿媳妇,劈头盖脸把经国训斥一顿,说他胡闹,太不像话。

蒋经国与江西万安 父子二人白手起家成新贵(2)

章亚若闻讯如坠冰窖。

经国再也不敢提给亚若身份的事,事情一直僵着。过了五六个月,章亚若突然意外患了严重的腹泻,到医院诊治时,打了一针,在十几分钟内就去世了。

章亚若之死充满着各种疑云,许多当事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其中细节我们也不必去考证过多,但几乎所有人的说法都指向一个问题:章亚若之死不正常,很有可能就是那一针药剂要了她的命。

二、孝严兄弟早年之辛苦

蒋经国并未追查章亚若之死的原因,尽管有很多明显的线索,他都弃之不理,只是命手下人来桂林安葬了章亚若,两个儿子也没接到赣南,而是交给章亚若的母亲周锦华代为抚养。

据章家人说,他们那时整日不安,生怕有人来暗杀他们,斩草除根。周锦华后来带着一儿一女到贵州投奔在那里当县长的长子章浩若。1949年10月国民党溃败之时,经国派手下人安排了船只,把周锦华一家送到了台湾。

不过到台后,蒋经国仍然没有把这两个儿子接到家中的打算。周锦华愤怒不已,从那之后再不受蒋家一点恩惠,两个孩子也都改姓为章。

周锦华一家都住在新竹的乡下,人口又多,形势又乱,生活贫困无着,但周锦华一直勉力维持着一大家子的运转,和儿女们一起拼尽力气挣钱谋生。周锦华并不是一般人,章家早年在南昌也是书香门第,比较重视教育。尽管生活很艰难,周锦华仍然坚持把两个外孙送到学校读书,这是两兄弟后来能够成才的关键因素。

据孝严回忆说,那时他们家里穷,穿得都破破烂烂的,上学时和其他穷人家孩子一样都打着赤脚。周锦华心疼两个孩子,做了两双小布鞋让他们穿。孝严、孝慈都是有心的孩子,他们的同学大多是穷人,习惯了不穿鞋,他俩不想跟大家不一样,又不想让外婆不开心,就想了个两全之法,每天穿着鞋出家门,到学校时又脱下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周锦华不顾年迈,竭尽全力为两个外孙供应生活,小学时每到放学,都拄着拐杖去接,冬夏春秋,四季的衣服,虽然俭朴,却都裁制的合体舒适。

章家房屋少,人多,住得挤——二舅章澣若家多达七个儿女,饶是如此,周锦华还专门给孝严兄弟准备了一间专门的小书房。

经国其实也在不断关心双胞胎儿子的情况,还派秘书王升送来钱财,周锦华全都拒绝不受,声言章家不缺这个。

孝严兄弟后来每每忆及外祖母之坚强、自立与慈爱,无不潸然泪下。外祖母之恩,实重于泰山。

1961年周锦华去世,两兄弟接着由二舅抚养。后来两人分别考上了大学,孝严在东吴大学外文系,孝慈在东吴大学中文系。一家考出两个名牌大学生,殊为不易。

孝严、孝慈后来忆及自幼的经历,最感谢的人就是外婆周锦华,虽然自幼失母,但外婆的关爱尤其是自强自立的性格,教导兄弟二人养成了自力更生、完整健康的性格,孝慈不无深意地说:“如果不是外婆这种个性,我和孝严很可能是草包一个,却狂妄得不得了。”

这话是有所指的,草包,狂妄,与蒋家某位子孙非常像。至于内涵的是谁?估计大家都能猜得到。

蒋经国与江西万安 父子二人白手起家成新贵(3)

三、奋斗之路

周锦华去世之后,蒋经国得以开始给两个儿子送钱送物,资助他们上学。

但两人始终没能认祖归宗,因为蒋介石始终没有就两个孙子的事情发话,蒋经国也不敢说起此事。孝严、孝慈仍是自走自路,得不到蒋家半分照顾。

1967年,孝严考入台“外交部”,从此进入政界。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国的嫡出儿女们在政界大都没有太好的发展。

蒋家长孙蒋孝文虽然勉强受乃祖之命,当了个小官,但他自幼骄生惯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唯独无甚真实本事,反而因为过于享乐造坏了身体。蒋介石一生靠军事起家,希望蒋家代代有军人——蒋家第二代纬国勉强算是在军界立足了,希望孝文能成为第三代中的大将军。迷途骄纵至此,蒋介石唯有叹息。

蒋孝勇、蒋孝武等发展也一言难尽。盖因蒋氏子孙动见瞻观,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经国的政声,经常处于反对派的纠指弹劾之中,故而很难有什么作为。孝武后来甚至因为江南案被迫退出政界,也可说是聚光灯效应。

我们回过头说孝严、孝慈兄弟。

孝严进入“外交部”后,无人知是蒋介石的孙子,蒋介石也不知道孝严的情况,所以,孝严基本上是靠自己努力取得进步的。

孝严在1974年决意到美国当外交人员,经国得知后,坚决制止孝严去美国。理由不外乎他的身份敏感,如果到了美国,那里的媒体一旦披露了他的身份,必定会重新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经国正处在准备接位的关键时期,不想节外生枝。

孝严决意与父亲对着干,说去美国自己有优势,他会英语法语两门外文,足能胜任外交工作。

经国最终允许儿子出国。

孝严在美国期间,一边工作,还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到美国高校进行深造,在乔治城大学取得了国际关系和法学的学位。

孝严在美国期间一直没有透露家世。1975年蒋介石逝世,孝严接到电报后要回台奔丧,向台驻美外交部门负责人请假,该负责人惊讶地说:“蒋‘总统’去世,你奔得什么丧?”

孝严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我是蒋经国的儿子。”

该负责人大惊失色,说你何不早说。

孝严回台奔丧,据说引起经国诸子的不快,对他抱有很大敌意。

经国力排众议,让这个庶生儿子在蒋介石灵前致词。

至此,算是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两个儿子。

经国后来有一次与两个儿子见面,一番唏嘘,经国说:“无论如何,还是自己的儿子好。”

经国对孝严兄弟的亲近和爱护,令蒋孝文、孝武、孝勇三兄弟都颇为介怀,与孝严、孝慈二人不交一语。

然而越是这样,孝严兄弟就越是更添动力,决心以自己的实干在世上立身。

孝严在美国任职多年,从小小一介职员开始,慢慢地当上了科长、北美司副司长、司长,到1986年,一路升任台“外交部”常务次长,成为那时台当局最年轻的次长。

当时岛上政坛评价章孝严,按部就班,逐步升迁,靠实力说话,但速度明显快于常人。

说白了,蒋经国根本不用发话,部中官员自然会给予令人难以察觉的照顾,时间一长,升官速度就比别人快起来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蒋经国嫡子中在政坛发展最好的蒋孝武,成就远远不如孝严。

蒋孝武直到1988年才做到台驻新加坡的一个商务代办代表(类似于外交负责人),直属于“外交部”,而当时孝严已经做到常务次长,是孝武的顶头上司。

当时岛内舆论,对蒋家正嫡和庶子颇多对比评价。

大多是褒孝严而批评孝武,加上兄弟之间多年的隔阂,难免使双方产生较大的隔阂。

蒋经国对此痛心不已,经常充当两派儿子们中间的调停人,蒋经国亲自提出,早晚要让孝严、孝慈兄弟归宗,只是碍于夫人蒋方良的面子。

蒋方良自随他到中国以来,几十年深居简出,绝不参与政事,与她的婆母娘宋美龄形成鲜明对照。蒋方良只在家中相夫教子,蒋家满门对这位俄籍夫人都充满着尊敬,经国同样不例外。

所以孝严兄弟归宗的事一拖再拖,直到经国去世,也没有办成。

四、万安回台

上世纪90年代有些杂志采访孝严及相关当事人,说在经国去世之后,嫡庶兄弟之间,似乎关系有所和解。

有一次,蒋孝武回台述职,到孝严的办公室,两人谈话谈了100多分钟,这是前所未有的深度交流。以至于坊间演绎,这是嫡庶兄弟关系回归正常的标志。

两人秘谈究竟谈了什么,当事人没有透露,外人自然永远无法知晓。

但有一个无法避开的尴尬,不管嫡庶兄弟之间面子上再怎么和谐,孝严、孝慈却一直姓章,认祖归宗的事,从1987年经国开始操办,到他去世之后转由孝武、孝勇兄弟操办,这件事却一直搁置。

1990年4月28日,台湾有关方面举办了关于蒋经国的纪念会,经蒋孝武、孝勇同意(那时蒋经国长子孝文已经病逝),举办方特意邀请了章孝严、孝慈两兄弟。

蒋经国与江西万安 父子二人白手起家成新贵(4)

会上有人好死不死地问孝严、孝慈,为什么二位的认祖之事一直没有下文呢?章孝严颇有深意地说:“四十年都等了,为何不能再等一段时间?”

等什么呢?等宋美龄的意见?还是蒋方良的意见?其实宋美龄早在四十多年前孝严兄弟诞生之时就接受了他俩,蒋方良也只是一位不问世事的衰朽老妇,并不会过于干涉蒋家的事务。

大概阻挠认祖之事,还在于深扎于蒋家嫡派子孙头脑中的敌意吧。

直到2005年,孝严才正式改姓为蒋。而那时,弟弟章孝慈已经去世,永远失去改姓归宗的机会了。孝慈的子女在怨望中拒绝改姓,仍以章姓行世,他们甚至拒绝与蒋经国嫡出的子孙们合影。

蒋经国去世前曾表态,他的子孙绝不参与“总统”竞选。所以蒋孝武、孝勇兄弟基本与政治绝缘,孝武、孝勇的子女们也都远离了政治。

蒋家第四代子孙中,以孝勇之子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等人为代表,蒋友柏出生于1976年,人长得高大帅气,在美国留学,有一定才华,和弟弟友常合力创办了橙果设计公司。还出版了一本《悬崖边的贵族》。蒋友柏长相与蒋介石颇有几分神似,脸形偏长,完全摆脱了蒋经国的短脸。他还当选过“全台湾 30 岁以上女性最想谈恋爱的对象”,是不折不扣的娱乐热点人物。

蒋经国与江西万安 父子二人白手起家成新贵(5)

但毫无疑问的是,蒋经国嫡出的子孙,与政治彻底绝缘了。

反而是孝严这一枝,却干得风生水起。

孝严后来一直做到国民党副主席,成为国民党中不言而喻的蒋氏代表。

孝严之子蒋万安,生于1978年,在美国读的书,学的法律专业。

2009在旧金山创立了万泽国际法务事务所,为台湾在美国的企业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2013年,正在其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蒋万安突然宣布回台北发展,引起不小轰动。

接受采访时他说,在台湾及东南亚的业务面很大,回来发展很合理,而且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

蒋万安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015年3月,蒋万安以“年轻人站出来”为口号,正式在台北市参加选举,成为蒋家第四代中投入政坛的第一人。

台湾媒体如同见了血的狼一样,纷纷大肆报道蒋家人重涉政坛,并且刻意渲染蒋万安突破乃祖不涉政治的遗言,一定程度上是对嫡系子孙的“复仇”。

对此,蒋万安宣称,自己不是"王子”,参选不是报仇,也“无仇可报”。

2016年1月16日,蒋万安以89673票、46.86%得票率,当选第九届民意代表,为蒋家政治历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2022年5月,国民党中常会提名蒋万安参选台北市长,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会上称赞蒋万安是国民党最重要、最具有未来的人。

如今,蒋家第四代人已经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道路,嫡派子孙都在经商,而庶出子孙,却在政坛开辟了不一样的天空。

那道从1941年开始划下的嫡庶鸿沟,终究在八十年后,导引出两股巨大的互不理会的洪流。

毫无疑问,这是蒋万安对含冤而死的祖母章亚若最好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