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热播剧《大唐荣耀》所赐,唐代睿真皇后沈珍珠狠狠蹭了一波热度,从历史上一个默默无名的苦命人瞬间广为人知,还一跃成了唐代宗李豫的真爱。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1)

剧中,沈珍珠才华横溢,师父还是名扬四海的大诗人李太白。她与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相识于民间,相互为彼此的才气所吸引,一个非卿不娶,另一个则非君不嫁。

两人成婚后,可以说是鹣鲽情深,天天撒狗粮,羡煞旁人。纵然后来世事多变,这对恩爱夫妻被迫劳燕分飞,不能长相厮守,可他们仍然相互牵挂着彼此,在心中默默祝福着对方。

唐代宗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个沈珍珠,甚至在她离开后,一生空置后位,因为旁人再也入不了眼。

然而,翻阅史书,只能说影视很美好,真实的历史很骨感。

唐代睿真皇后,史书未载其名,出身于世代望族的吴兴沈氏(为了方便,下面依旧称沈珍珠)。她的父亲名唤沈易直,曾做过秘书监。如此看来,沈珍珠也算是出身不凡了。

一个是天潢贵胄,一个是世家名门贵女,确实十分相配。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2)

不过很可惜,李俶与沈珍珠之间并没有什么浪漫的邂逅。他们的相识,其实再平淡不过了。

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

估计是瞅着长子李俶成年了,身边不能没人伺候,太子李亨便挑了一些宫女给儿子做侍妾,以便为皇家开枝散叶。沈珍珠便是其中之一。

没错,沈珍珠的身份是广平王的侍妾。她也只能作妾,因为李俶的正妃不仅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博陵崔氏,更是杨贵妃姐姐韩国夫人之女。

虽然身份上矮了别人一截,但沈珍珠的运气却是好到爆——因为她生下了李俶的长子,即日后的唐德宗李适。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3)

鉴于正妃崔氏随后为李俶生下了次子李邈,沈珍珠和儿子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然而,十几年后,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写了沈珍珠以及其子李适的命运。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手握重兵、身兼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将领安禄山造反了。

在潼关失陷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部分皇室成员和大臣仓皇逃往蜀地。行至马嵬驿时,众人对杨氏一族长期以来积蓄的不满爆发,军士哗变,将杨氏一族及其亲眷诛杀殆尽,并胁迫李隆基赐死了宠冠六宫的杨贵妃。

崔妃早期“挟母氏之势,性颇悍妒”,为人嚣张跋扈,素不为李俶所喜。如今“母党皆诛”,李俶更是连戏都不愿意做了,待她“恩遇渐薄”,导致崔妃不久便郁郁而终。

如此一来,李邈的地位也随之变得尴尬了。生母不仅为父亲所厌弃,更与臭名昭著的杨家关系密切,李邈虽是嫡子,却注定从此与皇位无缘了。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4)

崔妃母子衰落之日,正是沈珍珠母子崛起之时。然而,沈珍珠却无福消受了。

原来,早先逃难时,李俶带上了自己的长子李适,却没有携带沈珍珠,以致于长安陷落后,她落入叛军手中,与其他皇室女眷一同幽禁于东都掖庭。

由此可见,对这个为自己生下了长子的女人,李俶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感情。不然,他绝不会只顾着自己逃命,而将她一个弱女子丢在注定保不住的长安。

关于沈珍珠的结局,《旧唐书·后妃传下》如是记载:

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

李俶率军收复东都时,再次见到了苦命的沈珍珠。不过,这次也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了。

其实,就算前线战事再忙,遣一队亲兵送沈珍珠回长安,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但是,李俶并没有这么做,只能说这位沈氏在他心中的分量真的很一般。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5)

甚至,再阴谋论一点,完全可以猜测是李俶担心沈珍珠的存在有损他的名声,以及拖累长子李适的前程,自己命人结果了沈珍珠。

史书记载李俶登基后,十几年间一直命人在找沈珍珠。然而,这更像是为了皇长子李适而刻意做出来的面子工程。

可以说,真正造成沈珍珠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罪魁祸首,正是她的丈夫唐代宗李豫。

沈珍珠没有活在丈夫的心上,却活在了儿孙的追忆之中。

她的儿子李适登基后,立刻遥尊她为皇太后,并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寻母之旅,堪称活人版的“小蝌蚪找妈妈”。哪怕屡屡遭到欺骗,唐德宗李适始终不曾怪罪任何人,只因担心找不到母亲。只是,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生母所在何方。

由于不知其母是否死亡,李适甚至终其一生都不敢给沈珍珠奉上皇后的尊号。直到宪宗李纯登基后,才在礼仪使的建议下,追封曾祖母沈珍珠为睿真皇后,将灵位祔于代宗庙。

与备受忽视的沈珍珠相比,另一个女人才是唐代宗的心头最爱,堪称是宠冠六宫。

这个女人,就是代宗的贵妃独孤氏。

独孤这个姓氏,瞬间就能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最牛老丈人——三朝国丈兼大帅哥独孤信,以及他的三个女儿: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元贞皇后。

虽然也是独孤氏,不过这位贵妃却与盛极一时的外戚独孤氏没有关系。其先祖本姓李,只是随独孤信改姓而已。

史书只记载了她的父亲名叫独孤颖,官至左威卫录事参军,甚至“失其何所人”,可见家门不显。

论出身她不仅不如崔妃,甚至连沈珍珠也比不上。不过,比她们幸运的是,她获得了丈夫李俶的宠爱。

李俶究竟有多么宠爱她呢?《旧唐书·后妃传下》如是记载:

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

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长秋虚位,即唐代宗为了她不立皇后。可见所谓唐代宗爱沈珍珠至深,一生为之空置后位,纯属无稽之谈。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6)

如此盛宠,比起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也是毫不逊色。

独孤氏进宫的时间已无法确知,不过,天宝九载时,她生下了儿子李迥,这是当时广平王李俶的第七个儿子。

后来仓皇逃难中,李俶也没有落下独孤氏。这一点,与号称是李俶最爱的沈珍珠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动荡不安,兼之唐代宗早把长子李适视为接班人来培养,如果册立宠妃独孤氏为皇后,那么她的儿子就会成为嫡子,进而会威胁到李适的地位。为了维护朝局稳定,唐代宗只好抑制私情,并没有册立心爱的独孤氏为皇后。

虽然没能成为皇后,但是独孤氏被册封为贵妃,一直是代宗后宫中事实上的女主人,而且还获得专房之宠,一时风头无两。

独孤家也因为出了一位宠妃,满门荣耀。独孤颖一生默默无闻,官小位卑,因着这位在后宫“爱遇第一”的女儿而荣赠工部尚书,独孤贵妃尚在人世的叔父和兄弟都因此加官进爵。

唐代宗宠爱独孤贵妃,甚至爱屋及乌,也格外偏宠她所生的一双儿女。

韩王迥,代宗第七子。以母宠,既生而受封,虽冲幼,恩在郑王之亚。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唐代宗先是晋封自己的长子李适为鲁王,仅仅十几天后,就将第七子李迥徙封为韩王。

当时和李迥一同成为亲王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唐代宗的嫡子郑王李邈。而时年不过十来岁的李迥之所以能够越过几位哥哥获此荣耀,正是因为他是独孤贵妃的儿子。

独孤贵妃的女儿华阳公主自幼聪悟过人,韶秀可爱,深得唐代宗的欢心,由是钟爱特异。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当这个小女孩儿因病早夭时,唐代宗沉浸在失去爱女的哀痛中无法自拔,导致一连数日不曾上朝。

大唐荣耀里的沈珍珠最后找到了吗(她才是唐代宗最爱的女人)(7)

爱女的早夭严重打击了独孤贵妃的精神。一年后,悲伤过度的她也香消玉殒。

独孤贵妃死后,唐代宗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将心爱的女人追谥为贞懿皇后。并命宰相常衮代写了一份哀诏,文旨凄悼,览之者恻然。

至此,独孤贵妃终于升级,成为独孤皇后了。虽然这是身后之事,却依然是代宗朝的独一无二。终唐代宗一生,再也没有哪个女人获此荣宠。

逝者长已矣。然而,唐代宗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却并没有断绝。

贞懿皇后独孤氏死后,唐代宗将她的灵柩放在宫中长达三年之久,一直不忍心安葬。时时看望寄托哀思,就差上演一幕“人鬼情未了”了。

直到大历十三年,在朝臣们的屡次劝谏下,唐代宗才不得不将独孤皇后下葬。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如此描述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其实,唐代宗对贞懿皇后独孤氏的宠爱,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