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

文/紫依

童瑶、海清、冯绍峰、张颂文等人主演的《心居》,热度很高,取材很现实,只是看得人特别不舒服。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适感?

最大的原因还是过于真实。

比如顾家作为上海本地人,虽然嘴上对外来媳妇——冯晓琴,客气地说着“辛苦你了”,“这个家不能没有你”之类的话,可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她这个外地人;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2)

这一点,其实我们能够理解。

本地人特有的那种优越感,再加上冯晓琴确实跟顾家相差比较大,她没学历,没工作,没房没车,还拖着一个高中学历的妹妹,等着人家帮忙安排。

冯晓琴再怎么倔强,她也不得不低头。

可谁知随着剧情推进,其他支线也开始有这种鄙视链的存在了。

比如顾家的表亲,顾昕,他找到一个老婆,父亲是厅级干部,家里有四五套房子,举手投足间都是贵气。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3)

明明是双方父母见面,场地他们定,要求他们提,顾昕的父母只能点头哈腰,说什么听什么。

表面上,他们客气地称呼亲家,实际上,每一个条件提得都不太合理,顾昕就差在脑门上刻着“上门女婿”四个大字了。

而日常生活里,官大一级压死人,女方家处处高人一等,很明显就是,当官的看不起平民百姓。

紧接着,顾清俞这个眼高于顶的金融女,年薪百万,有房有车,各方面没得挑的本地上海人,主动下嫁给中专生施源时,他的妈妈居然还刻意摆谱,想要给她一个下马威。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4)

为什么呢?

就因为小时候,顾家是租他们家的一个小房子住的,出身就是租客,算不上是血统纯正的上海人。

哎呦喂。

上海本地人还歧视上海郊区人民呢。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5)

看了我是极度不爽,就差冲上去一巴掌呼她脸上。

一条鲜明的鄙视链就这样理出来了。

都是上海人,本地人瞧不起郊区人,当官的瞧不起平民百姓,而上海的郊区人,又瞧不起外地人。

虽然讨厌,可这却也是真实存在,让人不得不提。

(1)冯晓琴:外地媳妇的不易,哪怕成功嫁进门了,仍然无法赢得本地人的尊重

海清饰演的外来媳妇,一出场就给人一种精于算计的印象。

她早起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所有人都在酣睡,她已经在菜场买菜。

在菜场上,她10块钱可以讲价成8元,买了菜还要顺走一两根葱,厉害的家庭主妇形象;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6)

回到家里,她叫所有人起床,早餐是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准备好的。

她给上火的奶奶准备苦瓜汁,为了避免她忘记,什么时候吃多少药,她都准确地放好;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7)

她给爱喝茶、看报的父亲泡八宝茶,细心地替他把坏掉的眼镜腿,用万能胶粘好。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8)

然后帮老公儿子收拾出门的包包,细心地送他们出门去上班和上学。

如果她没有千叮咛万嘱咐地给老公写一张纸条,告诉他务必趁着小姑子生日聚餐的时候,按照话术向她借100万买房,一切就相当完美了。

明面上,她是一家之主,实际上,她做的事情跟高级保姆差不多;

因为嫁给顾磊,冯晓琴名下仍然无房无车,没工作,每个月只有固定的生活费,她再怎么省,也是省不下多少钱的。

可她能怎么办呢?

老公顾磊是个安于现状的老好人,他认为现在一家五口住在父母的四室一厅的房子里,十分舒适,又何必要瞎折腾?

对于顾家来说,娶了冯晓琴这样的免费保姆,生活是很有质量的;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9)

可对于冯晓琴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原本是正常的想法,她却会被顾家人视为有心机。

顾家人,以小姑子顾清俞为首,背着她的面开家庭小会议,大家盘算着如何避免冯晓琴占到便宜,如何保障顾家的利益。

真实吗?

太真实了。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0)

所以,冯晓琴所有的心里话,都只在闺蜜面前说,她自知顾家人永远都不会瞧得起自己,所以,她要不断地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2)顾昕:明明娶了好人家,过得却像是赘婿一般,永远抬不起头

顾昕这个人,其实挺让人看不懂的。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1)

原本他有一个女友,也做投行业务,郎才女貌的,十分般配。

可当他发现同事对自己有意,而且对方父亲还是厅级干部时,他就火速踢了女友,攀上高枝。

最让人意外的是,一开始他母亲发现,那位女同事长得不高,也不好看时,是嘱咐顾昕要保持距离的;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2)

可当顾昕说出她父亲的身份时,全家人的态度就变了。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的那顿饭。

女方母亲从头到尾都拿着挑剔的眼光,冷眼看着他们。

而他们原本也是上海人啊,住的也不算差啊,怎么吃顿饭就这么上不得台面。

爸爸呢,发现是好酒,就好像占到大便宜一样,使劲地喝。

妈妈呢,连外套都不脱,看到鹅掌,直接就上手。

虽然礼仪方面是差了点,但这原本就是阶级之差,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俩对于“入赘”这事,却是上赶着的。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3)

一听说,婚房双方各出一半的钱,女方父母每个月出2万替年轻人还贷,酒席钱女方出,不要彩礼时,他们的眼睛就亮了;

直到那个言语上的陷阱出现时,他俩都没有提防。

女方父亲提出,在新房交房前,小夫妻先住到女方家里,暂时过渡。

表面上,他们确实提出了挺丰厚的条件,实际上,这跟做上门女婿有什么差别?

尤其是婚后一对比,爸妈卖掉唯一的房子替他凑首付,自己住到环境非常差的出租屋去;而顾昕住到女方家去,动不动就要看别人的脸色。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4)

这世上,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啊。

(3)顾清俞:说好的下嫁,却还要被婆婆看不起,摆下马威

顾清俞跟施源时隔二十年再相见时,已经是天上地下的水平了。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5)

一个是高知女性,有房有车,收入高;一个是中专学历的导游,住在弄堂里,身兼数职,家里还有个生肾病的妈。

如果不是初恋滤镜在,顾清俞何至于找施源这样的人?

所以,施源是有清醒的认知的,一开始他不敢肖想,直接删了微信;

可后来,是顾清俞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追求,又是约吃饭,又是约看电影,还去接机,甚至自己求婚。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6)

如果不是太追求纯爱了,她何至于如此?

可恰恰因为她的主动,才让自己掉价,被爱摆谱的顾源妈妈看不起。

两人都领证了,第一次吃饭,他妈妈还特地把发小的女儿请来家里做客,就是为了让顾清俞看看,施源原本要娶的,是怎么样的人。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7)

确实,如果他们没家道中落,她没有得病,施源绝对不是现在这番境地。

得到的太容易了,反而让对方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以为自家儿子还是上层阶级。

心居顾清俞最后跟谁在一起了(心居冯晓琴顾昕)(18)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施源不是如今这样,他们家也是断然看不上顾清俞的。

顾妈妈骨子里那股傲气,恰恰说明了他们之前的地位之差。

结语

这个世界很奇妙,所谓的一物降一物,不过是社会阶层的差别,是隐藏着的鄙视链。

如果你不说,我不说,大家会默认这事儿不存在。

可偏偏《心居》拍出来了,直接摆在你的面前,让你不得不直视时,你又退却了。

想骂两句,又觉得没必要,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