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村记忆之打谷(乡村记忆掰苞谷)(1)


掰玉米,俗称掰苞谷。过去,收获玉米全靠人工用手掰,把掰下的玉米棒运到家里或者场里,晒干后再一棒子一棒子地用双手把玉米粒揉下来。又到玉米收获时。走进田野,一片片的玉米地望不到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胀破衣衫,犹如耄耋老人捋着胡须,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向人们诉说着今年的丰收。在一块玉米地里,两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共同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在田野里争先恐后的奔跑,跑到了地头,把机舱里的黄灿灿的玉米粒倒在了四轮车或三轮车上,随时就运回自己的家里。看到此时田野里那一派喜人的“秋收图”和繁忙的景象,我不禁想起了过去人工收获玉米的日子。那时候根本没有机械,一家一户种几亩责任田,全是人工收获。几亩地下来,手都能磨出好多血泡,那种痛苦真是刻骨铭心。记得小时候,家里六亩地全靠父母两人干,我和二姐正在上学。每当秋季家里收获玉米时,那是全家人最头痛的事。有一年收获玉米的时候,正好赶上星期天,我一家4口人全部出动,那天一大早我们就钻进玉米地里,父母亲在前面一棒子一棒子地用手掰,将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扔在一堆,地里每隔不远就是一堆玉米棒子。我和二姐在后面就用竹篮子一篮子一篮子往地头运。谁知道,钻苞谷阔的滋味真难受。除了劳累和飞虫叮咬外,玉米叶子象刀子似的锋利,手腕和脸部到处被划破成小口子,一出大汗,疼痛难忍。有时候汗水流到眼睛里,难受极了到了中午,或者晚上,还要把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拉回家,堆放在院子里。喝罢汤,尽管劳累了一天,还不能早点睡觉休息。接着,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加班剥玉米皮。母亲说:“你先看我怎么做。”母亲先把玉米棒的皮剥开,左手把后面的根攥紧,右手握住玉米棒子,然后用力一掰,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就剥了出来。母亲问我:“会了吗?”我说:“会了”,我就和母亲一起剥起了玉米棒子。

第二天早饭后,我和父亲将头天晚上剥完的玉米棒子,全部装入麻袋里或化肥袋子里,用架子车拉到自家场里进行晾晒。等玉米棒子晒干后,就开始捅玉米粒了。

要知道,捅玉米粒的活可不好干,虽说不累人,但就是磨手,自始至终两只手都闲不住。在捅玉米粒的过程中,首先用锥子或罗丝刀将玉米棒子一道道沟,然后两只手使劲地揉,直到将玉米棒上的玉米粒一粒一粒揉下来为止。那天晚上,我刚开始边捅边揉、边说边笑也没事,揉着揉着,手心通红通红的,又热又烫,没多会儿,两只手就不知不觉地磨出了好几个泡,往下再也不能揉了。父亲发现后立即劝我说:“好啦好啦,你别在干了,上一边歇歇去吧。”这时,母亲赶紧回家找来碘酒,心疼地给我边抹碘酒边安慰说:“没事的,孩子!消消炎、止止痛,很快就会好些。”

说实在话,捅玉米粒是个慢性活,急也没用,要想将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一粒一粒地揉下来,几亩地的玉米需要用多长时间?这就可想而知啦!言而总之,捅玉米粒这个活费时费力,消耗精力,战线拉的太长。这个时候,农家最怕的是阴雨天,因为刚捅下的玉米粒含水分大,需要晴天晾晒,若遇到阴雨连绵几天,玉米粒非霉变不可。这样,损失就不堪设想了,将会给一家一户带来苦衷的。

后来,听说手摇式玉米脱粒机上市了,父亲就赶紧到集市上买回了一台,一经试用,虽然省去了很多人力,但依然不能摆脱人工操作的麻烦。

几年后,电动玉米脱粒机的上市,让庄稼人基本上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时,购买一台小型玉米脱粒机,接上电源就能使用,过去10个壮劳力一天的劳动量,当时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时间不久,电动玉米脱粒机走进了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后,大型玉米脱粒机应运而生。由于生产效率高,脱粒质量好,省时省力,大大地减少了劳动量。在那几年,大型玉米脱粒机已成为庄稼人最喜爱的农用工具。当时,农村经济条件差,家家户户买不起,只有个别有经济头脑的农村能人,投资购买大型玉米脱粒机,专门为别人加工玉米,既赚取了加工费用,又方便服务了乡亲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家家户户不再用人力收获玉米了,不仅减轻了庄稼人的劳动的强度,而且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彻底结束了人掰玉米、手揉玉米的历史。

玉米成熟时,家家户户只需开着四轮车或三轮车在地头等着装玉米就行了,再也不为繁重的秋收玉米犯愁了。如今,收获玉米全部是机械化了。看看眼前的情景,我感慨万千!我亲身经历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体会到人力收获玉米的艰辛,今天的机械化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感谢改革开放的成果,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如今,俺庄稼人过秋季越来越省心,短短两三天,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便不见了,而且达到颗粒归仓、秸秆还田。”村里76岁老生产队长朱永全形象地话说:“这眨眼的工夫,玉米就从田间送进家了,简直像做梦一样啊!”

“简直像做梦一样”,这正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感觉啊!从人工收获玉米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变迁中见证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广大农民真正尝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玉米收获方式的转变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但正是从这些变化中,从一台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那隆隆的轰鸣声中,广大农民聆听到了伟大祖国昂首前行的铿锵足音!

我的农村记忆之打谷(乡村记忆掰苞谷)(2)

朱晓吾,男,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汝南县人。1983年3月参加工作,本人爱好写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万余篇、达160多万字,不少新闻通讯和诗歌、散文作品获奖。连续20年荣获汝南县“十佳新闻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