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这是毛主席1936年写下的一首词。此时遵义会议刚刚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和全军中的领导地位,透过这首词,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那扭转乾坤的气魄和洞悉时空的慧眼,他知道,中国革命虽然曲折,但一定会走向胜利。

而我们都明白,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排除万难迎来曙光,毛主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毛主席,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也绝站不起来。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1)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有人这样问过周总理,他曾经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手下工作过,后来又跟随毛主席的领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周总理只是笑了笑,简短而有力地说,谁能代表人民和革命的根本利益,他就选择谁。他选择毛主席,正是因为他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2)

历史淘汰了无数在追寻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人,最终选择了毛主席,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没有他,星星之火也许在还未燎原之前就已熄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讴歌十月革命,并且放下豪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一年之后,一位湖南伢子为其赴法勤工俭学之事,踏上了北京之路,他就是25岁的毛主席。两次进出北京,给毛主席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毛主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路前,也曾试验过“教育救国”、还曾尝试建设“新村”,最终与马克思主义一见如故。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3)

因为李大钊与陈独秀密切的关系,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成为了我国最早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贮备了最早的一批干部,奠定了思想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党员大多数都来自《新青年》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正式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陈独秀被推选为领导人,本以为最早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在《新青年》作为主要撰稿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上任之后能够带领这个年轻的政党逐渐成长,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然而人世间事物的发展总是会与人的期望出现差别,自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之后,作出的许多决策都表明,陈独秀在思想上并非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直认为“有史以来革命成功的,无一不是少数人压服了多数人”

他本质上,还有着资产阶级的精英思想,这就是他和毛主席之间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人是毛主席而不是陈独秀或者其他人。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4)

陈独秀

在第一次大革命初期毛主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时的中国革命加入了工农阶级分子,同时工农阶级形成了一个社会势力;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又实现了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苏俄和一个被压迫的阶级革命联合的第三国际,做了中国革命的有力后援。”

在这句话里,显示出的是共产党建立初期毛主席所初具的,不同于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1927年,毛主席发表了《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等文章,在里面明确地指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农民同盟军问题。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5)

毛主席清楚地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这片土地上,农民占绝大多数,只有依靠他们,与他们结成同盟,维护他们的利益,才是真正的拯救中国。

然而,在这个阶段,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陈独秀,他思想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观点还没有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陈独秀仍然认为现在的革命运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所以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正是因为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期间,他只一味地强调“联合”,并且不支持,甚至是否定工农运动,导致“马日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分裂进一步加剧。

他不断地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妥协,妄图依靠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取得大革命的胜利,而忽略了在自己手上没有军事权力的情况下,和国民党共事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个事实,最终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红军败走长征。

1927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前期,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并未被党所接受,所以才有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革命力量的严重损失。

后来,是毛主席力挽狂澜,才保住了中国革命的这一点星星之火不至于熄灭。正是因为他不断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才能够在大革命失败后把住马克思主义这杆大旗,在“八七”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提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6)

毛主席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于他深刻地知道谁能够赢得人民,谁就能赢得中国,在他的思想中,从始至终都尊重并且重视人民的力量,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或许会成功,但是绝对还要经历一番更加曲折更加艰辛的道路。

按照陈独秀等人对党的领导,有幸解放了新中国,最后也许还是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但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水土不服的,是注定无法生根发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重铸民族辉煌的。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7)

力挽狂澜的正确决策

如果论才学,论对西方哲学的学习,论革命理论,陈独秀、王明、博古,甚至是周总理,他们与毛主席相比都不相上下,但是毛主席有着自己最独特的一点,那就是善于将“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8)

他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更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他是一个实践主义者,他的所有著作文章和战斗经验,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查实践中形成的,毛主席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曾经提到他的处事的原则:“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正是因为这一点,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亦或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毛主席才能够带领我们党做出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策。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形成,党的建设问题,军队建设问题,这一切理论都是毛主席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形成的结果。

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将去往何处?这个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地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9)

如果没有毛主席,或许中国已经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少数人控制多数人”的代议民主,究其根本还是资本主义精英政治,况且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弱小,他们永远无法逃脱官僚主义的五指山。

毛主席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合作协商政治制度,代表着更广泛的人民利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就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三个政治制度,兼顾了人民的最广泛的根本的利益、少数党派的利益和少数民族利益,就像是一个稳固的铁三角,为中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10)

在经济制度方面,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而当时的苏联有着作为社会主义的极强的军事能力,和工业发展能力,毛主席先是照搬的苏联模式,但在不断地探索中,他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苏联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过于强调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所以,结合中国国情,毛主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不同于苏联的发展模式。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讲话。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寻找,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11)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议题,之后中国共产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才有了中国今天所取得的的成就。

在经济问题上,毛主席先是确立了中国经济的过渡时期,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这个决策,为我国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将要朝着社会主义现代会大步迈进。

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毛主席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初步探索,把理论实践相结合,指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究竟在何方。

毛主席一生中对中国革命的事业的推进,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探索,他所作出的贡献是说不尽的。

为什么说没有毛主席,帝国主义或许会被赶跑,但是中国人永远无法站起来,因为只有他坚定地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探索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他选择的这条路,就是中华人民的崛起之路。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12)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觉醒的少数中国人就已经在不断地对中国的出路进行探索,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再到后来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制,无数能人志士呕心沥血,却未能研发出一副真正能救中国的良药。

他们手上所持的都是镇痛剂,也许能够将帝国主义这暂时的病毒从中国体内拔出,也永远无法触及那深入骨髓的病灶。

到后来,新式救国理论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蒋介石妄图独吞中国的霸权主义,在那个年代手握权力看似拯救中国的人里,此二人显然都不是带领中华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良人。

没收帝国主义(即使赶走了帝国主义)(13)

走在时代潮头的伟人

泱泱中华大地,无数国家栋梁,他们愿意追随毛主席,正是因为毛主席目光如炬,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未来。

他在军阀混战、党派林立,封建余毒肆虐的混沌局势之下,一针见血地把握住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他不被眼前的利益遮蔽,不被私心腐蚀,以一双澄澈的眼,看清了深埋在地底的,折磨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腐朽政治制度。

中国要崛起,必须抛弃一切,打碎一切,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所有妄图在这座封建大厦重建高阁的行为都是靠不住的,中国的制度早已糜烂不堪,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只有那把名叫马克思主义的匕首,才能够刮尽那跗骨之蛆。

智者之所以是智者,就是因为他们有超脱当下政治体制束缚的慧眼,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然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