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静水有土养殖技术

1.建池

鳝池形状可因地制宜,若是方形,最好填去池角,使池角成弧形,黄鳝在暴雨天或者晚上,一般在池角处聚集现象,会造成不良后果。水深10厘米,水面以上需留30~ 50厘米。池底最好是水泥底,池壁用水泥和砖砌成,内壁要光滑,池壁要高出地平面 10厘米以上,防止雨水直接流入池内。池沿砌成向池内伸出的倒檐(宽5厘米以上),以防止黄鳝逃跑。若是挖池处土质较硬,黄鳝钻不进洞,可以在池底和池壁加一层厚5厘米以上的三合土,打实。但接近地面处要用砖砌高出水面 10厘米以上。进水口用竹管或塑料管做成,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一般安装在泥底线下,以能将水全部排出为宜。以排水口向池安一条80-100厘米的橡皮管,可以随时移动管口高度调节水的深度,管口安装网套防鳝逃跑。皮管口是溢水口也是排水口,可以排低也可以排干,以便每天进新水时随时可将污水溢出,又能保持水深。排水口要设在进水口对侧。在池底铺30-40厘米厚含有机质较多的泥土,土层软硬要合适,使黄鳝能打洞又不会闭洞。铺好泥后,将鳝池水注满浸泡2-3天,然后将水排出再加满清水浸泡3-4天,脱碱。浸水排干后,再加水到10厘米深,就可放入鳝种。最好是先在池中试养几条黄鳝或小鱼,放池后在3-4天内一切正常时,才将鳝种投放。室外的养鳝池,可以在池内种一些芋头、慈姑、茭白等,用于黄鳝遮阴和栖息。还可在池边上搭架种丝瓜、南瓜、葡萄等藤蔓植物,其藤蔓延伸棚上,既可遮阴降低池水温度,也可防鸟类的危害,

2.放养

放养时要将大小不同规格的鳝种分池放养。其密度要根据黄鳝种规格和水源条件。一般每尾在20- 25 克的规格,水源条件好的鳝池每平方米可放养3 千克,水源条件差的放养2- 2.5 千克。4月中旬放鳝种,11月底可收捕,成活率可达900以上,每千克可达8-10尾,最大的可长到每千克 6 条左右。

3。投喂饵料

投饵的最好办法是集中在鳝池的进水口处便于饵料下水后其气味流遍全池,黄鳝会集中吃食。因黄鳝有晚上食饵的习惯,所以驯饵最好选择晚上,但晚上投饲操作不方便,待驯饲形成生活习惯后,投饵的时间向后推迟2小时,以后可再延迟到 8: 00-9: 00投饵 1次,14: 00~15:00投饲 1次。若投饵后2-3小时有剩余的话,要将残饵捞出,避免水质污染,之后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在正常的情况下,投饵后l小时之内已经食完的话,说明投饵量太小,应适当增加投饵量。投饵量还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水温的高低而变化,如阴天、闷热、雷雨天的前后,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都要适当地减少投饵量。室外鳝池遇下雨天一般不投饵。黄鳝生长最快的水温是25-28℃,此时要适当地增加投饵量,而且要投喂质量较好的饵料。为增加动物性的饵料来源,可在鳝池上挂3-8瓦的黑光灯,灯泡离水面 5厘米,引虫落水,使黄鳝吞食;也有用肉骨、腐肉、臭鱼等放在筐中,吊在池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蛆掉入池中增加黄鳝的活饵料。养鳗的配合饲料喂黄鳝是最好的,在黄鳝已习惯吃人工投喂的饵料时,由于摄食量比较大,而且能将大块的饵料吞入,造成消化不好,几天不摄食,甚至胀死。所以,投饵时一定要将饵料切碎,做到量少次多,一天投喂2-3次,每次投饵时问相隔4小时左右,以1小时内吃完最好。投喂的饵料要新鲜无毒,可以煮成熟饵。发病死亡的动物肉、内脏及血等,不能投喂。

4.管理

(1)水质管理

黄鳝饲养池水浅,水质易恶化,能引起黄鳝停食,并易患各种疾病。因此鳝池的水质管理最好有微流水。鳝池内的残食和黄鳝的粪便,很容易使池水污染变质,所以要多换水,正常情况下2-3天换 1次水,天热时每天换 1次水,并清洗食物和污染的地方,将污物随水流排出;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水温温差不能超过3℃。水质好,黄鳝在吃食时,就会发出“吱吱”声,特别是晚上声音更清晰,可以根据黄鳝吃食的声音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2)做好防逃工作

要经常检查各进、出水口的防逃设施,及时发现是否损坏,以便及时修理。在下雨时,特别是雷雨天,应防止雨水流入池中,黄鳝能随水流逃窜。

(3)调控温度

高温季节一定要采取降温措施,遮蔽日光的直射,加强通风,在池四周喷水等。气温下降时要注意保暖,如防风和用薄膜覆盖保温等。

(4)做好防敌害工作

主要是防止鸟、兽、蛇、鼠等危害。

(5)防病

关键是加强水质管理和保证饵料新鲜,适量投饵,不擦伤鱼体,则黄鳝发病率较低。若发现死鳝应及时捞出,发现细菌性疾病,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消毒。泼洒药液后,要注意观察黄鳝的活动情况,发现黄鳝不适应需及时换水。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场地(黄鳝静水有土养殖技术)(1)

黄鳝养殖户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