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型史诗级历史正剧《大秦赋》正在央视八套上映热播。细心的观众朋友们都会发现剧中同时出现西周国和东周国。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在周朝末期会同时出现东周、西周二君?

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周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定都镐京至公元前256年西周君割地献城,历经32代37王,享国790年。至于西周和东周,只不过是后世之人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并阐述史实而细分的历史阶段。当时之人并不曾有如此说法。

周朝为什么分西周和东周(周朝末年的西周国和东周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

那么,周朝末期的西周国和东周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史记•周本纪》记载,“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即可得知,所谓的西周国和东周国实际上是周天子在周王畿内分封的两个诸侯国。它们的地位就如同“战国七雄”一样,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

周朝为什么分西周和东周(周朝末年的西周国和东周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2)

讲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十分好奇,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代,羸弱的周王室怎么还在王畿的弹丸之地内建立封国?分封之后,周天子还有多少地盘?

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姬介病逝,其长子周哀公姬去疾继位三个月被次子姬叔篡权弑杀,周思公姬叔继位五个月又被姬嵬篡权弑杀,姬嵬继位谥号“周考王”。经过前几次王权之争后,周考王担心历史再度重演,就封给其弟王子揭洛河以南的地方,建立西周国,并且承袭周公的职位辅政天子。如此一来,姬揭则是首位西周君,谥号“西周桓公”。桓公之后,其子威公姬灶继承公位。威公之后,其子惠公姬朝继承公位,在赵成侯赵种和韩共候韩若山的压力之下,封其少子姬根巩地,建立东周国,谥号“东周惠公”。自此周王畿就成了周王室、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三分天下之势。至周朝末年,周王室实际只保留有王宫和宗庙,周围的城邑统归西周君管辖。而东周君的巩地与其他诸侯国相比也只是撮尔小国而已。

周朝为什么分西周和东周(周朝末年的西周国和东周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3)

周王朝伐纣灭商,制礼作乐,教民安居,创造了深远影响华夏民族的家国文化。然而,分封却让曾经率天下之土的王室最终无地可分。土即是国,无土则无国。周以分裂亡天下,秦有和合兴庙堂。故而,如今的我们在现代都市生活环境中越来越趋向于小家化,实际上这就是人际关系疏离的源头。人是群居动物,文化更是在集体中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或许我们更有必要还原曾经那种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大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