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些刺激点的话题。

刺激味蕾的。

平时,下饭综我们看得多了。

那么,你最喜欢的下饭菜,又是什么呢?

可以先到滑到评论区回答飘的问题,再继续往下读。

因为接下来要聊的,就是大家的——

《下饭菜》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

比起《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带点文化气息的片名。

《下饭菜》听着特朴素。

制作班底却不陌生。

还记得那部播了三季,豆瓣平均8.9的《早餐中国》吗?

每集只有5分钟,却让多少小伙伴半夜看完之后,就决定第二天跨越山海,只为吃一碗当地的米粉。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

这次的《下饭菜》,便是《早餐中国》导演的新作!

又一部百集规划的大flag。

先看海报——

和《早餐中国》一脉相承的卡通配色,彰显着节目的年轻范。

再看画面内容——

一只猫、一头牛,一只雄鸡唱树头。

一汪水、一片田,一轮太阳照屋檐。

外加两个干活的农夫,清新的乡野风扑面而来。

而C位,一碗白米饭。

《下饭菜》便是围绕这最简单的“一饭”,讲述了中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与生活百态。

准备好了吗?

新一轮的美食之旅,从别人家的餐桌起航!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4)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5)

什么样的菜,才能被称为下饭菜?

有人说咸,有人说辣,有人说香,有人总结说,得让人食欲大开才算。

再具体点。

不少人心目中的下饭菜top,不是香辣带劲的辣椒炒肉,就是酸爽的酸辣土豆丝。

酸辣咸香,才能下饭,话没错。

然而,《下饭菜》显然不想把标准,只停留在味道上。

第一集,导演就用两道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要能满足一家人的口味喜好,就是一碗合格的下饭菜。

这两道菜,不仅不符合我们对下饭菜认知,甚至很多人吃都没吃过。

羊乳饼夹火腿。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6)

小银河自然村,地处云南大理郊区。

由于远离城市,全村一共才一二十户人。

居民少、风景好,再加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日子也过得极其悠闲。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7)

就连制作一道下饭菜,都是以年计时。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8)

火腿,云贵高原长年的充足日照给了猪后腿充足的咸鲜后劲。

羊乳饼,用新鲜羊乳煮沸,倒入羊奶藤泡成的酸水,静置凝结,再装入布包挤干水分而成。

乳白带黄,油润光滑。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9)

再将二者分别将切成大小相同的方块,叠放装碗,与米饭一同上锅蒸熟。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0)

吃的时候,火腿的咸鲜,捆绑着乳饼的奶香在口中翻滚离散,味道和嚼劲,获得双重满足。

再拌上一口热腾腾的白米饭。

火腿咸味淡去,米饭清香散开。

多嚼几口,仿佛就看到了大理的无边风月。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1)

同样,第二道菜,也不算常见。

福建连江苔菉镇的煎带鱼。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2)

相比起上一道菜的费时复杂,煎带鱼,要简单得多。

切成条状的带鱼,中小火单面煎至金黄。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3)

最重要的一步,是“剂”。

将煎好的带鱼在加了白糖的虾油中蘸一下,发出“滋滋”响声。

放入口中。

煎带鱼本身的脆咸鲜香,裹上虾油的甜鲜,就成了鱼乡人家最日常的下饭菜。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4)

在我们看来,或许这两道菜,都不是印象中常规的下饭菜。

但却是当地人最爱的美食。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5)

不过,主创们也不光探寻一些“冷门”的下饭菜。

这不,第二集的猪蹄炖土豆、柴火矮脚鸡。

听着是不是更熟悉?

前者来自湖北恩施,芭蕉乡。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6)

后者则出自贵州兴义,鱼补鲁村。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7)

所以你发现没,尽管菜品在变,风味在变。

但不管是云南的小银河村,福建的苔菉镇,恩施的芭蕉乡,还是兴义的鱼补鲁村。

节目组寻访的,都是散落在山野村落的家常菜。

相比于大多美食纪录片,都将镜头对准美食城市、网红新宠,《下饭菜》想对准的,其实是一些更真诚,更具生命力的食物本味。

从这一点反倒更得见主创心思。

著名的美食之都固然令人神往,但五湖四海间每一个角落里的味道,才更值得人们去探寻。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8)

如果说,上一部《早餐中国》,拍的是大街小巷上的烟火气息。

那么《下饭菜》拍的,应该就是传统中国的乡愁。

什么是乡愁?

是离家万里,转过一条街角,忽然撞到一缕菜香。

诶,这味道,像极了妈妈做的。

《下饭菜》,不仅想拍出妈妈的味道,更想带领观众,重新回到家乡。

怎么带,是个问题。

《早餐中国》里,每个老板都有播放一首自己最爱的歌曲。

这是因为导演想展示的,是中国人的社会百态,人情冷暖。

而这首歌,便是老板们诉说少年、青春、爱情、过往的一个出口。

经历了汶川地震的老板杨昌志,用《我想有个家》表达安稳日子的欣慰;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19)

看重邻里关系而坚守豆汁店的老板尹新安,最爱的一首歌是《朋友别哭》;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0)

而大学毕业后嫁给豆腐脑老板,一同开店至今的李凤秋,放起自己最爱的《布列瑟农》时,对丈夫说:

这首歌代表了你不知道的,我的一种情感。

这是他们人生的背景音乐,最遥远也是最真心的角度。

而到了《下饭菜》,人间烟火的主题变成了乡愁。

因此,单曲循环,也改成了“一道附加题”——

一道,关于家乡的问题。

比如第一期,结尾拍的是一群退休的阿公阿婆在公园里对唱情歌。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1)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2)

问题就是:

你老家的老人,有哪些娱乐活动?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3)

而第二期,拍的是渔乡人家。

这里的渔民大多为了讨平安口彩,不能说“翻”字,不能翻鱼,不能扣碗,不能跨网……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4)

问题则是:

你的家乡有哪些生活禁忌?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5)

有趣吧。

这些问题,有些能瞬间勾起你的家乡回忆,而有些,或许提醒了你先前不曾留意过的,家乡的侧面。

但《下饭菜》想表达的,还不止于此。

拍《早餐中国》时,导演就说过:

人们认为早餐的浪漫,早餐的烟火气,在做早餐的人眼里,完全是另一种含义。

烟火气并不全是美的、温暖的东西,它是很辛苦的,也是复杂的,是无穷无尽的重复。

换句话说,你所吃的每一口美味早餐的背后,都是老板们起早贪黑的劳作日常。

《早餐中国》不仅想拍出饭桌上的早餐味道,更想拍出食物背后的人的酸甜苦辣,冷暖过往。

于是,我们在《早餐中国》里看到:

亲情。

《河南洛阳·驴肉汤》中,父亲住院,叛逆的儿子在独挑大梁时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付出。

爱情。

《江苏南京·皮肚面》中,夫妻二人辛苦半生,结婚时丈夫花光积蓄为妻子买了件皮衣,一直留到今天。虽然没时间穿,但挂着看一看也是温暖。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6)

创业艰难。

在哈尔滨做了12年砂锅生意的刘江、何洋夫妇俩。

聊起开店早期的辛苦时说,两个人在店里吃、在店里睡,睡醒了凳子分开了,两个人“都掉凳子空去了”。

人生叹惋。

90后老板张娟因为妈妈生病,只能退学帮助爸爸开豆腐泡馍店。

可她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将早餐店开得越来越好,“不管有没有文凭,都要尽量往好的去做”。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7)

这些或美好或心酸的过往,不仅没让热气腾腾的早餐美味变淡,反倒更让人体会到,味道背后的人情蕴味。

而在《下饭菜》,美食背后的辛劳,也随处可见。

第一集里“煎带鱼”。

渔民林秋达说打渔辛苦,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哪怕半夜三更捕鱼回来,大家也会等在码头进行买卖交易。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8)

第二集里“柴火矮脚鸡”。

店主说儿子本来可以当老师,结果却非要回来开饭店,可儿子却觉得开店也挺好,可以认识不同的人。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29)

食物赋予人类力量与美味,却也让人类为之而奔波。

有人奔波,是在家乡起早贪黑。

有人奔波,是在异乡打拼漂泊。

但无论此乡他乡,口中心中牵念的,还是那一碗,从儿时就不变的味道。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0)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美食纪录片?

好吃肯定是一个原因。

但好吃不一定好看。

在《舌尖上的中国》出现之前,中国美食纪录片一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拍的,要不就是寡淡的美食制作过程,要不就是厚重的文化历史渊源。

一道菜,不是名列“满汉全席”,就是引领“八大菜系”,最差的,也曾被下江南的乾隆御笔钦点,“朕觉得好吃”。

这种看似高端,却与普罗大众相距甚远的展现,是注定无法让观众共情的。

所以,当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的“舌尖体”出现时。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1)

中国人忽然感知到,原来自己的一日三餐,竟有这么多的情感依存。

再之后,美食纪录片越拍越细致。

像《宵夜江湖》《沸腾吧火锅》《开动吧!海鲜》等,便是只展示某一类型,某一品种的美食。

专攻烧烤的《人生一串》创意,就是导演陈英杰,和朋友在北京簋街撸串时忽然想到的:

现在路边烧烤摊越来越少了,可能再过些年,它就消失了。又没有人专门为它拍过纪录片。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2)

但说是拍串,其实还是拍人。

试想一下,当男人、夜、烟、酒、孜然、肉食、烟火、江湖等关键词放在一起,定然会碰撞出更多的故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把烧烤摊称为中国的《深夜食堂》。

而《人生一串》也不负众望,虽然导演并未太着墨人物,但我们还是能看到那些掩藏在浓烟下的动人情绪。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3)

一杯酒,一句话,一口肉串,一滴泪,说着不同方言的食客们就这么在烧烤摊前推心置腹。

而观众们的口水和泪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激发出来。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4)

第二类,便是《早餐中国》这种。

时长更短,题材更活,画风内容也更年轻化。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5)

可分解意味着泛滥;

年轻,同时也代表着不长久。

导演在拍完《早餐中国》后接受采访说:

吃饭应该很简单,一碗主食,一个菜,一碗汤,往往就够了。现在大家吃得太热闹了,四处觅食,打卡,总感觉除了吃没有别的事情做了。

食物一定是起修复情绪作用,当这么多美食纪录片同时出现,太喧嚣、太疯狂了,耳朵被吵得不行,眼睛又被扰乱得不行,还怎么修复呢?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导演才会准备拍一部叫做《下饭菜》的美食纪录片。

将美食回归最本真的状态,不迎合大众,只服务日常。

简单男人味(够土才是他原本的味道)(36)

在《下饭菜》里,家乡的美食,虽然简单,却是有烟火气的。

家乡的生活,虽然辛劳,却也是宁静绵长的。

这些食物和故事,和我们当下的嘈杂,同一时间发生,却仿佛处于一个平行世界。

一边是村头大树下的情歌对唱,一边是微博评论里的激情互骂;

一边是十年如一日的岁月悠长,一边是一夜成名后的高楼巍起;

一边是安稳度日,只求儿孙健康,一边是追逐风口,奔波人心浮动。

尽管我们大都活在后一种的世界当中。

但前一种,才是牵扯着我们人生另一头的生活基调。

正如《下饭菜》主题所示,“慢食简吃,一碗生活”。

拍好一道菜,配上一碗饭。

朴素而又妥帖,才是最本真,也最能抚慰生活的中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