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滨州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毕业啦,很快他们就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家长,这个暑期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你做好选择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稻妈闲聊幼小衔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稻妈闲聊幼小衔接
最近滨州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毕业啦,很快他们就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家长,这个暑期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你做好选择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在上一期【稻妈闲聊】的网友互动中以及后来又询问的很多朋友的回答中,稻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部分没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孩子较小,目前还没有幼升小压力的家长,一边倒的反对将孩子送入幼小衔接班,认为让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更为重要;
正要面临幼升小,或者未来一两年内将要面临幼升小的孩子家长们则纷纷表示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很有必要,这一类家长往往很焦虑,害怕孩子不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变化,害怕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掉队;
那些孩子已经上了小学的家长们大部分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之前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家长表示后悔,认为孩子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为了缩小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家长只能在课后多进行辅导,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
为了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稻妈又采访了一位有小学一年级教学经验的老师。这位受访老师认为,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她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中,大部分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表现的学习习惯更好,能坐得住、听进去。她认为,上幼小衔接班的目的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是在于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提前培养坐姿、握笔姿势,以及学习习惯。而她所教的孩子里也有少数没上过幼小衔接班依然成绩突出,学习得快、掌握得牢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孩子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即使上过幼小衔接却依旧成绩平平。
由此看来,上幼小衔接班学到了多少加减乘除、拼音、识字并非是孩子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对孩子的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幼小衔接班实际是给孩子接受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适应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期。而在此过程中,如果家长只是给孩子报上名,把学习习惯的养成完全寄托于幼小衔接班,平时在家不注意习惯养成的巩固和培养,那么上幼小衔接班的意义并不大。反之,如果家长有时间、有精力,注重培养,在家里也能培养出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平时我们聊起“幼小衔接”,大部分家长都觉得是指各幼儿园开设的“幼小衔接班”,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其实家长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变化、帮孩子建立对小学的向往;提前按小学的作息对孩子进行时间干预、确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等,这些入学准备都是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都是为孩子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而做的铺垫。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无论家长最终决定送或不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都应该提前引导,让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一些初步认识。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稻妈为家长们做了一些总结:
1.学习工具的准备。
家长应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教会孩子使用方法。比如铅笔、橡皮、削笔刀、作业本等。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削笔刀,作业本封面的填写、作业本的使用等等。要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家长可以从旁指导,但尽量不要代劳。
2.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对这一点,父母不要过分苛责,要动动脑筋把玩与学联系起来,为孩子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互动,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引发兴趣。比如孩子如果不爱读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和孩子一起读。不仅如此,还能进行分段落朗读、分角色朗读,如果读错,还可以在对方脸上贴上小纸条当做惩罚,这样寓教于乐,将学习和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了。
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对陌生的小学生活会感觉很新奇,对学习也充满了渴望。家长应该抓住孩子的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求知欲,给孩子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要求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并陪孩子制定好时间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经常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在给孩子解答时,遇到自己不会的可以对孩子说:“你问的这些问题,妈妈也不完全懂,等你上学了,老师会告诉你的,因为老师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到学校上学,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这样做,也可以激发孩子对上学的兴趣,对老师的崇拜。
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给孩子树立热爱读书看报的榜样,节假日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让孩子看看别人看书学习的情景,接受一下文化氛围的熏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教育方式。
3.孩子心理准备。
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期待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期待又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呢?
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新学校参观、熟悉环境。开学前,带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位置,然后告诉她学校的一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外活动的种种乐趣,逐步让孩子熟悉校园环境,对学校产生好感。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千万不要说“上学就要吃苦”“上学后就没那么轻松了”“不好好学习老师会训你的”等等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应,或者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太好,家长也不用急躁,遇到问题要和孩子一起面对,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引导,多说鼓励的话,比如“宝贝,你真厉害呀,如果......就更好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最后,借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稻妈觉得这句话有二层意思:一是说教育孩子就像种植农作物一样需要一个缓慢、漫长的生长周期,不能像制作工业产品一样迅速出炉;二是孩子的成长不能像工业加工一样做到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长出的样子也各不相同。
家长要把孩子当做一粒还没发芽的种子,给孩子充足的阳光、水还有关爱,等待这颗种子慢慢发芽、渐渐长高、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