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暖思淫欲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本性,荣登太后宝座,北魏实际的操控者胡太后也不例外。

经过忍辱负重的后宫生涯,又历经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大权在握的胡太后望着自己用心经营的还算不错的国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逐渐放下紧绷的神经后,觉得是时候犒赏一下自己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负大好年华。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1)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胡太后觉得应该为一直护佑自己的佛祖做点什么。

建寺庙雕石佛都属于常规操作,胡太后要的是不同凡响与众不同,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皇家大手笔!

动用八十万人力,在洛阳龙门、伊阙山建造了石窟寺;在皇宫旁修建了永宁寺,寺中的九级浮屠永宁寺塔高九十丈,塔上立柱高达十丈,共百丈有余,塔高百里外可见。浮图塔四面窗上镶满了金钉铜铃。铿锵之音,余音绕梁,十余里可闻。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2)

相传在挖掘佛塔地基时,挖出了30尊金佛,被胡太后宣扬成了佛祖显灵的神迹。(这个我个人推测,大概率是提前埋好的。)

永宁寺内铸丈八金佛像一尊,中等等身金佛像10尊,玉佛像2尊,僧房楼观,尽是珠玉锦绣,炫饰而成,真个是五光十色,骇人心目。寺院遍植松柏,小桥流水,美不胜收。

这座永宁寺塔不仅规模空前,而且绝后,此后千年再也没有超过他的佛塔出现。

胡太后不仅自己建佛寺,而且要求地方官员也要建造五级浮屠,在她的带动下,仅仅洛阳就有大小寺院1300多所,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都是寺院,全国有近3万所寺庙,200万僧侣,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力人力。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达摩祖师来到洛阳,还没有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中缓过神来,又一次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怀揣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目的,不远万里从佛教故地来到东土,忽然觉得自己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灵魂深处估计在不停的问自己“难道这里不需要我了?”)

达摩祖师之后到嵩山面壁九年不知道和这有没有关系?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3)

继续说我们的胡太后,满足了自己精神需求后过,物质上的享受也一样不能少。胡太后热衷于游乐饮宴,只要一高兴,那就是随意封赏,反正国家的钱花着不心疼,图的就是开心。上行下效,北魏王公贵族们也都竞奢夸富,豪奢无度。众王爷们都替当年的石崇王恺感到遗憾,遗憾石崇王恺没能活到现在看过他们的富有。

俗话说得好“挣钱如针挑土,花钱如水推沙。”北魏百年积攒下来的基业,怎能经得起这样折腾。

享受着无拘无束的放纵人生的胡太后任然不满足,虽然现在的她就如众星捧月一般,但是到了夜深人静,仍然会感到孤独寂寞。毕竟此时的她不到三十就守寡,内心对爱的渴求强烈地骚扰着她不安分的心,她需要一个枕边人。

第一个被胡太后选中的人叫杨华,这个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容貌过人武艺高强,是众多女子目光追逐的对象。杨华当时身为禁军将领,负责守卫宫廷,难免要经常与太后接触。久居深宫的胡太后,久耐不住如炽的情火,将杨华诏入宫中,迫其相通。杨华在短暂的欢愉后内心一直感到恐惧不安,毕竟这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迟早会招来杀身之祸,无奈之下,利用外出巡边的机会投靠了南梁,可惜了跟南梁打了一辈子仗的杨大眼,儿子却被迫投入敌营。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4)

得到投敌消息的胡太后十分的心痛,不仅仅是失去了一员护国大将,更是失去了一个完美情郎,往日缠绵悱恻的一幕幕涌上心头,百感交集之下,为了纪念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感情,为远走他乡的情人写下来一首感人的情诗。

《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说实话,这首诗还是比较有水准的,将失恋后忧伤痛苦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胡太后对于杨华是动了真感情。

感情受挫,生活还是要继续。

好在胡太后坐拥天下,可供挑选的情郎多的是,这次将胡太后吸引住正是宣武帝的异母弟清河王元怿,又是一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大帅哥,元怿不仅外表俊美,更是有内涵,博览经史,才思敏捷,性格宽厚仁爱有气度,作为元诩的亲叔父,竭力辅佐朝政,明于决断,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很有名望。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5)

如此优秀的人怎能不让人心动?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胡太后不畏世俗,勇敢地向自己的小叔子表达了爱意。清河王元怿作为一名品德端正的正人君子,断然拒绝了胡太后,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后,胡太后将元怿禁闭于宫内,给他两个选择,要么从了她,要么就关一辈子的禁闭。考虑到江山社稷,清河王元怿也只能勉强答应,牺牲自己委身与胡太后身边。

贪图享乐的胡太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就要来了。

胡太后的妹夫元叉被提拔为领军将领后,贪赃枉法为非作歹,被正直的清河王元怿多次弹劾打击,逐渐怀恨在心,暗中联系宦官刘腾欲加害元怿。刘腾因为曾助胡太后上位,自视功高,近年来也是卖官售爵不断谋利,自然也处处被元怿针对,也将元怿视为绊脚石。于是经过一番谋划,正光元年(520年)两人发动政变,将胡太后幽禁于北宫,并诬陷杀害了清河王元怿,北魏王朝也开始了灭亡的倒计时。

元叉和刘腾以还政孝明帝为名,将十一岁的元诩作为傀儡摆布。胡太后前期虽然贪图享乐,但对国家治理还算上心,加上有清河王元怿的尽心辅佐,北魏还不至于迅速衰败。但元叉和刘腾两人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疯狂敛财,残害异己,为所欲为,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523年,刘腾病逝,胡太后觉得翻身的机会来了,对外表现出一副专心修行佛法,青灯古佛不问世事的样子,使元叉逐渐放松对她的戒备,之后找到机会对孝明帝元诩哭诉自己的不幸,回忆当年的母子情深,大打亲情牌,以出家为尼、“永绝人间”来逼迫孝明帝。头脑简单的孝明帝无奈,只好让元叉恢复了胡太后自由。之后又联系其他王公贵族寻求支持,胡太后在元雍的支持下,逼迫元叉交出兵权,于孝昌元年(525年)再次临朝摄政,下令追削刘腾官职,没收全部家产;贬元叉为庶人,后又下令赐死。

重新掌权的胡太后面对的是一个乱摊子,六镇起义的动乱波及了北境大部,而乘机做大的军阀势力也蠢蠢欲动,本该重拾信心整治旧山河的胡太后却选择了继续沉沦。

也许是五年的冷宫生活消磨殆尽了她的智慧和勇气,也许是无情的争权夺利使她意志消沉,此刻的她想的是如何继续享受得来不易的自由。

这一次胡太后竟然寻得了入宫前的旧情郎郑俨,郑俨早年在胡太后父亲帐下任职,胡太后还未入宫前两人就两情相悦,这么多年过去了,胡太后也一直暗中找寻这位情郎,功夫不负有心人,偶然间得知郑俨正随大军与叛军作战,军国大事再大也没有床上事大,一纸调令将郑俨调入宫中,升任中书舍人,后又加封为中书令。

郎情妾意,情意浓浓,两人竟然光明正大的双宿双飞,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胡太后甚至不准郑俨再接触其他女人,就连郑俨的原配夫人也不行,每次郑俨回家,都会派宫中內侍监督,只准和夫人说说话,而且不能在家久留。时间一久,面对虎狼年纪的胡太后,郑俨也感到力不从心了,为了找人替他分担这份幸福的事业,他又向胡太后举荐了另外两人,徐纥和李神轨。选人的标准就是相貌俊郎身体好,至于品行才德不做考虑。

现在的胡太后就像热恋中的女人一样,完全被情欲冲昏了头脑,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对于情夫们提出的要求都毫无保留的应允。一时间郑徐二人权倾朝野,朝政混乱比起元叉刘腾期间更加不堪,官员提拔升迁都有明码标价,上至朝堂下到地方充斥着昏庸无能贪赃枉法之徒,政府的根基已经动摇。

随着孝明帝不断长大,对胡太后的淫乱生活流露出了不满情绪。孝明帝身边的近臣也暗中怂恿元诩主政,胡太后觉察到儿子的不满,由此对元诩产生戒心。逐步将为元诩出谋划策的人一一杀掉。元诩与胡太后虽为母子,但为了权利,矛盾越来越多。

感觉到自己不断被孤立,越发不安的孝明帝决定,向自己的岳父,晋阳军阀尔朱荣求助,希望其能带兵进京帮其夺回大权。密信发出后没多久,又觉得不妥,就又写了封信,让尔朱荣先不要来了。

此事不知怎么的被胡太后得知,不禁勃然大怒,就有了废除孝明帝的想法。身边的郑俨徐纥等人知道,一旦胡太后失势,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也不断的的在一旁煽风点火,怂恿胡太后先下手为强,胡太后权迷心窍,经不起情人的怂恿,在情夫与亲儿之间,选择了情夫。亲情在权利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而这边的尔朱荣先后收到孝明帝的两封信,敏锐地察觉到宫廷动乱要发生了,这么多年不断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的他,不满足只做一一个地方军阀,他要乱世称雄。

属于尔朱荣的机会来了。

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公元528年3月31日),胡太后将年仅19岁的孝明帝毒死,并将孝明帝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冒充皇子立为皇帝,自己继续临朝听政。仅仅一天后,便又将小皇帝废黜了,改立3岁的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

胡太后对外解释道,这都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但是这种将国事当儿戏的行为,无疑将自己推向了社会的对立面,也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半个月后,终于等到机会的尔朱荣便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名,拥立元子攸为帝,晋阳起兵发动叛乱,径直杀向京师洛阳。

到了关键用人时刻,胡太后环顾四周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就这样被尔朱荣轻松攻进洛阳,自己做了阶下囚。对于这样的红颜祸水,尔朱荣根本不给胡太后解释的机会,直接将她和三岁的小皇帝沉入河中,结束了胡太后的荒唐人生。以后尔朱荣又将2000多名王公大臣拉到洛河边全部杀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一夜之间北魏的统治阶层全部烟消云散。

后三国百科(后三国风云之王朝的掘墓人)(6)

曾经立志做下一个冯太后的胡太后,也曾努力过,也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本可成为一代女杰,但她只学会了像冯太后一样蓄养面首,并没有学会冯太后“床上女人床下太后”公私分明的原则,没有学会冯太后节俭的品质。失控的欲望最终毁灭了自己和身后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