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遗产日主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

中南民大校园,中外同学在快乐地切磋“非遗牌艺”(左起):何博、赵灿、林璟璇、杜楚

“知节气,懂中华”。今天(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这样几位学子,在校园树林的石桌上玩起了他们喜欢的“中华节气牌”游戏并拍摄小视频,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新青年对“二十四节气”非遗文化的敬意。同时也当作一次快乐的文化传播实践课题作业练习,作为“大创”项目的案例积累。

文化和遗产日主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

文辞符号识气象,节气序律读中华。——非洲同学杜楚在认真记录节气牌游戏牌型组合规则。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中华节气牌为例》是中南民大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项目,这支“大创”团队的发起人分别是:文传院16级广告林璟璇、付沂萌,文传院17级新闻李健、赵灿、何博等5位同学。之所以选择民俗化的牌艺游戏作为“大创”项目课题,项目负责人李健认为,中华节气牌用牌张拼连游戏的方式传播和记忆“二十四节气”十分有趣,寓知于乐,让年轻人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记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耕时代流传至今的文明智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表达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中华节气牌”也可称作“非遗牌艺”。我们项目的宣传口号是“非遗文化,快乐传承”,这也正好符合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口号“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的意涵。

文化和遗产日主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

非洲同学杜楚:“我喜欢中国文化”!

快乐游戏“三缺一”,外籍学友来凑齐。参加这次节气牌游戏的还有一位黑皮肤的国际教育学院18级杜楚。来自非洲乌干达的杜楚同学汉语普通话十分流利且会打中国麻将,他对类似于麻将玩法的节气牌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自己就是通过几场节气牌游戏的牌张拼连组合记忆,才对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得到了解和加深印象的,他说自己毕业时要买一副“节气牌”带回乌干达,也用快乐游戏向本国年轻朋友宣传中国的民俗文化。最后,他面对现场摄像镜头开心地用汉语普通话大声地说了一句“我喜欢中国文化”!

(图文供稿:付沂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