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栋

赛场比武竞风流(编组场里竞风流)(1)

图为郑州北站职工正在进行调车作业现场模拟演练。 康永继 摄

“报告值班员,18/22道岔区段出现红光带!” “明白,T97次列车Ⅰ道停车,开放信号。” “清扫员,18/22道岔区段现场检查”……11月18日上午,郑州北站下辖广武站职工学习室内,洪亮的呼唤应答声此起彼伏。运转三班车站值班员王全生带领班组成员,仅用了短短十几分钟,就圆满完成了一场因道岔区段红光带影响发车的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演练。他们利用休班时间自发开展模拟故障演练,为的是争取在即将开始的车站年度技能大赛中夺魁。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投入运用,对铁路职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州北站大力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车站领导班子更是把实现职工个人发展作为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车站出台了《职工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完善了一整套贴合实际、运作规范、推进有力的制度机制,倾力帮助职工实现岗位成才。

车站构建了 “天天学、月月练、季度打擂台、年度大比武”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了车站、车间、班组三级职工教育网络,实现职工教育常态化。每月,职教科根据生产重点、安全风险关键、季节特点等下发月度职工教育计划,各车间和中间站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教学内容,采取集体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安排职工学习业务。

车站层面的练功比武包括季度擂台赛和年度大比武。每个季度车站在行车、调车、货检、调度4个工种举办技术比武擂台赛,车站要求各车间、中间站选派自然班组职工报名参加,避免成为业务尖子的表演赛。他们采取分组不分题的形式,将参加比赛的队伍抽签进行分组排序,现场抽取题目,依次进行模拟操作,现场打分,宣布成绩。当上“擂主”的班组,不仅能捧回亮闪闪的奖杯,还能拿到3000元的重奖。职工们个个摩拳擦掌,苦练技能。由于大家技术水平势均力敌,有一次赛场上竟然出现了十个队攻擂两天未能攻下的激烈局面。每年,车站都要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只要报名参加,第一轮就可以获得100元的 “出场费”,以后四轮设200元到500元不同的奖励,累计发放。获得大赛个人第一名的奖励2000元,车站还拿出2万元对组织得力的车间、中间站进行奖励。对路局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者,车站会采取“1 1”的方式给予奖励。去年,车站共拿出4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季度擂台赛、年度技能大赛获奖职工的奖励。

该站在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调车长等15个工种中设立 “首席岗位”,被评为“首席岗位”的职工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享受为期一年每月200元的奖励。该段还开展 “星级岗位”评选,将班组职工按工作成绩依次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岗位,连挂考核,奖优罚劣。此外,该段还进行了 “十大成才标兵”评选,从海选到公示再到表彰,车站做足各个环节,将职工的成才故事编成小品、快板,让先进典型戴红花、得奖励。

更为可喜的是,技师年轻化成为一种趋势。货运员冯小华等一批 “80后”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到技师的队伍。如今, “当技师、做首席”在郑州北站成为一种时尚。业务尖子、明星职工不仅可以得到实惠,还成为车站选拔班组长、进修、提职的主要后备力量。曾经连战10轮全胜、有 “金牌擂主”之称的慕涛被提拔为中间站站长,耿全建、郅慧等一批技术状元充实到生产一线管理岗位。

随着郑州北站职工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工们 “编组场里竞风流”,许多人成为 “业务状元”“技术标兵”,大幅提升了车站的整体素质,为铁路大枢纽的安全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