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从出生、名字、死亡都是一个谜,就是这样一个谜一样的男人率领他的子孙和蒙古铁骑,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就连他的死亡时间和密葬之地也像一个谜一样,史书记载也是扑朔迷离。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1)

1225年秋,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仍不退兵。西夏国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骄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时年66岁。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为他举行了一个很特殊的葬礼,密葬了这个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人物。他没有留下陵寝和宝鼎,只在他坟地周围30里处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卫这块禁地。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700余年,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寝所在之地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2)

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至今,全世界的目光仍然聚焦在蒙古高原上,多少人想要揭开成吉思汗密葬之地的谜底均无功而返,还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孟松林在《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里记述,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是严格保密的。为了不走漏风声,送灵的队伍沿路遇人则斩,遇牛羊则杀,这些护送的将士一边杀一边说,“到阴间伺候我的主人去吧!”就这样,一些偶然碰到送灵车队伍的人也都遭到了杀害。经过三个多月的行程,灵车终于到了位于克鲁伦河畔成吉思汗的皇家行宫。至此,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然后把成吉思汗密葬于三河之源的不峏罕·合勒敦山。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3)

葬后用万马踏平,栽上松树。最后牵来一对骆驼母子,当着母骆驼的面,宰杀一头小骆驼,把血洒在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地。葬仪结束后,这里成了禁地,任何人不得入内。其后的几年,每当祭祀之时,带上母骆驼,人们跟在母骆驼的后面,就会准确无误地找到密葬成吉思汗之地。历经百年数载,幼树成林,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密葬之地。

关于成吉思汗的密葬地,各种史书说法也不一样。《蒙古秘史》没有明确记载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的何月何日,在何地死亡,只记载了,猪儿年(丁亥、1227),成吉思汗升天,甚至连享年多少都没有交代。

《史集》记载: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了自己的在蒙古高原的行宫。当他听说唐兀惕地区复叛,便发兵出征,将那个地区征服。他就在同一猪年秋八月十五日去世,死在第73年上,享年72岁,蒙古人与此说一致。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4)

《史集》明确了死亡的时间、年代和年龄。但没有说到死亡的地点和密葬的地点。只是在后面提到不峏罕·合勒敦山。今蒙古国确实有这座大山,从这座山的一个坡面流出许多河流,这些河流沿岸有无数的树木森林。

《元史·太祖纪》所述:“秋七月壬午不豫,乙丑,崩于撒阿里川哈唠徒之行宫。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逐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掏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帝深沉而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

《元史》明确了成吉思汗辞世于撒阿里川,享年66岁,葬于起辇谷。这些也许有可信之处。撒阿里川是一个非常美丽辽阔的草原,那里确实有成吉思汗的行宫,但是成吉思汗死于征战西夏国的时期这是真实的事实。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5)

起辇谷(蒙古语:狼多的山谷),但至今没有发现位于何处,许是不峏罕·合勒敦山中的某一个山谷就是当年的起辇谷吧。距成吉思汗结婚地合刺主鲁格山不远的一个山谷,日本人认为是起辇谷,在那里日本人用当今最先进的地理扫描仪地毯式的扫描了一遍,什么也没有发现。宾德尔敖包之北约11公里有一座契丹古城,美国人认为那个山谷是当年的起辇谷,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可能密葬在那里,并在此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挖掘也是一无所获。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6)

《蒙古黄金史纲》记载:“在成吉思汗遭受病魔的痛苦,临死之前,曾有意要求身边最好的战将和皇妃陪葬。他最好的大臣雪你惕人赛音吉鲁格台说道,你可爱的孛儿帖合敦将要为你殉节,你弟弟们还要为你服丧,你忠诚的战将还要为你固守江山。你的儿子们虽然孤独,但是还要继承你所创建的国家。为了你的江山,为了你的国家,为了你的孛儿帖合敦,为了你的被丢弃的儿子,让他们在平川之地指示水源,在崎岖之境指示道路吧。听他说完,成吉思汗放弃陪葬的要求,并亲下谕令你们就不用陪我了,你们就为世界在平川上指示水源,在崎岖之路上指示道路吧,又说了一些临终前的嘱托,既毕,于丙亥(丁亥,1227年)年67岁,7月12日宾天。

这里说出了具体的辞世时间,灵柩车运往汗山大地,在那里营建了万世陵寝,修筑了永世坚固的八白室。还记载护送成吉思汗的灵柩车行至穆纳(穆纳:内蒙古阴山山脉的西段)之泥处,车轮深陷,费尽百力,车仍不出,赛音吉鲁格台唱说祈祷,众将跪拜,并把身穿之物,居住的“房子”,掩埋此处,方能出走。后葬于不峏罕·合勒敦山。这里也提到密葬地是不峏罕·合勒敦山。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7)

《蒙古源流》记载的和《蒙古黄金史纲》记载的情节基本相同,陷车后也是赛音吉鲁格台哭着吟唱,灵车方可启动。一直护送到称为也克哈札儿的地方。由于请不出成吉思汗的“金体”,在绝望中人们只好修建了永久的陵墓,在那里建起了普天供奉的八白帐,据说主上的金体安葬在按台山阴(阿尔泰山),肯特山阳的“也克·斡贴克”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相距两千余公里之遥,实际上关于成吉思汗的密葬之地,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世界征服史》是13世纪伊朗史学家志费尼撰写的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远征国外的历史著作。其中记载,成吉思汗的病情愈来愈重,因为不能把他从所在之地挪走,他便在624年刺马赞月4日(1227年8月18日)与世长辞。也没有交待死亡地点和密葬地点。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8)

成书于1939年的《草原帝国》是法国历史学家、游牧民族历史文献专家勒内·格鲁塞创作的一部中亚通史著作。据此书所述,在围攻西夏时,成吉思汗在1227年夏天于今平凉西北的清水河畔和隆德地区扎营。并于同年8月18日在平凉以西地区去世,终年60岁。成吉思汗的遗体葬于斡难河(鄂嫩河)和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具体的死亡时间和寿命,埋葬的地点与前面提到的也是有所不同。

总之,有两个地点已被多数学者认可,即死于今六盘山清水河畔,灵柩运送到位于今蒙古国肯特省境内克鲁伦河畔的成吉思汗皇家行宫停放吊唁。

孟松林认为,运送成吉思汗金体的灵车所走的线路应该是从六盘山清水河畔出发,一直沿着贺兰山之南,黄河之北行进,进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翻过阴山,再沿着阴山北麓,进入蒙古高原嘎日宾戈壁草原,一直向东北方向,经过中戈壁草原,到达克鲁伦河畔的草原。只有这条路线能躲开高山、沙漠、石滩、戈壁。古代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现在也是中国最为丰泽的粮仓,所经的嘎日宾戈壁草原也是蒙古国南戈壁省境内最为优良的草原。

成吉思汗的陵墓西迁(扑朔迷离的成吉思汗密葬之地)(9)

史书记载运送成吉思汗金体的灵车陷入泥潭的“穆纳”之地是今天的阴山北麓,阴山山脉是蒙古高原横贯东西的大山脉,因为没有详实的记载,现在无法确定具体的位置。也许,成吉思汗本来就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密葬之地,在一生的奔波征战之后,他渴望在另一个世界清清静静地生活。

成吉思汗的伟大也在于此。他所留下的世界之谜成吉思汗密葬之地,直到现在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等诸多国家不惜巨资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寝,但都以毫无所获而告终。

蒙古国前任总统巴格班迪讲得好:“根据成吉思汗传授的遗嘱,他的陵墓永远不要让活着的人知道。我们应该遵循成吉思汗的遗嘱,不要找他。让它永远成为谜,那些愿意猜的人就让他们去猜吧。”

成吉思汗之名响彻寰宇,这个谜一样的男人,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千百年来的不解之谜后走了,留给更多的人去解开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或许他不愿向其他帝王的陵寝一样被后人打扰,早已化作蒙古高原的山川、河流融入他曾经为之征战的土地,他们相濡以沫,他们相思相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