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为啥投江而死(如果时光回到公元前278年)(1)

小时候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敬佩的是屈原遗世而独立的清风傲骨;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惊叹于渔父的避世隐身,内心有明灯。

端午佳节来临,屈原形象在心中渐明渐亮,他的浪漫主义、理想情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也显得愈发珍贵。

屈原介绍: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

担任大夫和左徒期间,心系苍生社稷

力主改革朝政、联齐抗秦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总结: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

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屈原投江背后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原因在《渔父》中可窥见,屈原生不逢时,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家。渔父劝他处世自保,而屈原却认为只有以死明志,用生命书写了一曲千古悲歌。

关于屈原怀石投江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间,屈原作为一个有政治理想、政治觉悟的政治家,他自知已无法挽救当今局面,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已无法实现,反受奸臣排挤出去。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基于此,创作出了《渔父》耳熟能详的佳作。

但后文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不想与世同流合污的屈原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农民和庄稼人得到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茫茫一片的江水,屈原的影儿无迹可寻,屈原的尸体终究是沉在汨罗江底。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祭奠屈原。

日子很快就过去,又到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端午习俗

屈原为啥投江而死(如果时光回到公元前278年)(2)

屈原为啥投江而死(如果时光回到公元前278年)(3)

屈原为啥投江而死(如果时光回到公元前278年)(4)

赛龙舟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食粽

“粽”与“中”同音,寓意高中状元。

悬艾、撒雄黄

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除病疫,乐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