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最具烟火气?我想夜市和小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当夜幕降临,一处处夜市点亮灯光,一个个小摊冒了出来,烹炒的火苗、蒸腾的热气、喧嚣的叫卖、奔流不息的人群……似乎这才是生活的样子。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1)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2)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3)

▲点击播放精彩视频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4)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5)

近日

记者走进南昌市万寿宫文化街区

探寻夜市背后的摆摊人

其中有一群女性

她们把摆摊当作自己的事业

从她们的故事里

感受“烟火味”的夜南昌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6)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苦

kiki是个“90后”,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活动策划师,如今在万寿宫做“摆摊人”。她有三个摊位,分别售卖香水香薰、奶油胶DIY手工品和水晶灯。kiki开玩笑地说:“两次疫情居家,让我学会了两门手艺。”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7)

客人在kiki的摊位闻香

2020年南昌疫情期间,一直忙于工作的kiki停了下来,“没有活动,不需要策划。以前不够用的时间,突然就多得‘溢’了出来。”闲不下来的kiki开始学习剪辑和配音,后来受“地摊经济”的启发,想到了学习调香。“我很喜欢香水的味道。不同的调性闻起来有不同的心情。那我为什么不鼓捣自己喜欢的香水呢?”说干就干,她买来材料,收集好教程,开始“闭关”。调香要靠嗅觉,kiki从认识材料开始,辨别什么是好精油和原材料,再寻找纯粹的植物香,一个一个去对比,最后选择想要的原料。“整整两个月,我每天都要闻30多种香。”

学会调香后,kiki决定辞职,要做“摆摊人”,“以前的工作虽然收入可观,却总觉得缺少自由。”从铜锣湾到万寿宫,kiki的摆摊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也越来越忙。除了经营,更多的时间是花费在产品制作上。Kiki有一口融蜡锅,一次性只能融5罐,调香则要耗费几天的时间,“因为要调出自己想要的香味,所以要进行各种尝试和对比。”今年疫情居家,kiki又盯上了奶油胶DIY手工品。

kiki有两个女儿,“平时都是婆婆帮忙带。老公下班后也会来帮我摆摊。”说起家人,kiki很骄傲,正是因为丈夫和婆婆的支持,才让她能无后顾之忧地做一个全职摆摊人。“我希望能改变大家对摆摊的看法,摆摊并不低人一等,做喜欢的事,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我觉得很体面。”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8)

把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

“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不一会,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现在了记者眼前。“这就是捏面人,是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以泥巴陶土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形象。”廖凌凌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剪纸、面塑非遗传承人,从事手工制作及教学二十余年了。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9)

廖凌凌和她的面人

说起在万寿宫摆摊的原因,廖凌凌表示是“适逢其会”。今年年初,廖凌凌在万寿宫附近给学生上课,中午正好空了一段时间,闲逛中,她看到万寿宫的“元宵游园会”正在招非遗传承人。“我当时就想,巧了,捏面人在集市应该受欢迎。”廖凌凌立马联系了集市负责人,等到游园会开始,她在万寿宫有了一个小摊位。游园会期间,万寿宫人山人海,廖凌凌摊位前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游园会最后一天,廖凌凌捏的面人全卖光了。“其实超过了我的预期,没想到这么火。”

游园会的盛况也给了廖凌凌启发,能不能将集市当作窗口,向更多的人普及捏面人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于是,廖凌凌在万寿宫集市扎了根,她请人来帮忙看摊位,把摊位作为一个展示作品的窗口。廖凌凌的摊位上还有钥匙扣、背包挂件等装饰品,也都是捏面人的手艺制作的。“摆摊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对非遗的传播和传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捏面文化,也让我们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时下潮流融合,设计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作品。”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10)

“让我有了家的归属感”

“第一次出去摆摊,人家问我这个多少钱,我报价的时候紧张得声音都在颤抖。”大喜是万寿宫“仙丹集市”的一名兼职摊主,主打卖手工制作的娃娃,她已经有6年摆摊经验了,但形容第一次摆摊的经历,仍用了两个词总结:紧张、害怕。紧张源自于第一次,害怕则因为担心自己被“替换掉”。这种不安跟大喜刚来南昌找工作的经历有关。

捏面人手工坊(捏面人调香水做娃衣)(11)

大喜和她的娃娃

大喜是山东日照人,大学专业是服装制版与工艺,现在的职业是一名会计。“我属于千里奔袭嫁到南昌,刚来的时候找工作特难,后来就阴差阳错地做了会计。”大喜告诉记者,刚来南昌那两年,面临的困境很多:找工作难,沟通难,听不懂方言,吃不惯口味,没有朋友……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大喜才生出了搞“副业”的想法。“选兼职定位的时候,我就先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我的优势是会打板,做成衣,所以选择了做手工娃娃。”一开始,大喜只会给娃娃做衣服,销量并不好,于是大喜开始四处拜师,学习给娃娃编发、做饰品……渐渐的,大喜的娃娃越做越精致,很快就受到了追捧。

699市集、玛雅乐园的市集、江西艺术中心的市集……大喜见证了南昌市集文创的出圈、发展和变化。“2018年是南昌文创的黄金时期,相比那时,今年的生意比较惨淡。”不过,大喜同样很乐观,“摆摊不仅是赚钱方式,娃娃也不单是商品,通过摆摊,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也渐渐地多了让我留恋的记忆。”

大喜的摊位上有一台小缝纫机,没有顾客的时候,她就在缝纫机前琢磨衣服板式,“人忙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多想,赚钱的时候好好赚,没钱赚的时候就去学知识,远离精神内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忙起来。”

华灯初上,当万寿宫的灯点亮时,她们不再是老师、妈妈、白领……她们化身为“摆摊人”,在这点点星光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们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快乐。

来源:江西省妇联融媒体中心·东方女报社 记者黄心仪

视频:彭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