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特刊,深度好文
《如何构建经营人的赚钱体系“心”模式?》专栏,是企业家、老板们、创业者、管理者需细细品悟的问题。如下每期的文章标题,就是一个个学习的展示内容。希望您点击“关注”以不错过每一篇文章;点赞、转发、成为粉丝以表示您对我的支持与认可;发表您的评论和见解以便我们共同学习和进步。长按“点赞”3秒,为强力推荐此文,谢谢!
行善是日常而不平常的“为名行善”和“为民行善”,是行“上善、阴善、阳善”!
人们对行善的认知,多数只停留在做好人好事和捐款捐物上,认为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品行习惯没多大关系,所以就不太重视。这是有认知的不足或偏差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学习:什么叫行善?为什么要行善?行善跟我有关系吗?该如何行善?行善快乐吗?
1、什么叫行善?
行善,顾名思义就是“做善事”。行,是谓语行为动词“做”;善,是宾语名词“好事”“善良之事”;亦可作为词组为谓语来用。民间常说是“做好人好事”为“行善”;佛教指“布施”“放生”为“行善”;儒道指常怀“仁,义,礼,智,信”五常心和行“利他成人”和谐共存之事为“行善”。他们赋能行善的共同点都是: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利他和谐。
佛教视“布施放生”为行善。布施,分为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布施,可以广结善缘,舍去悭(qian,吝啬)贪,培植善根。法布施,为宣说佛清正法,以助人资长立善根;财布施,又分内财施与外财施,内财施为以自己身躯施与众生,如释迦如来的舍身饲虎,外财施为以自己所有衣食财物施与他人不受饥寒困苦;无畏布施,即安慰灾难、恐怖、畏惧之事以助人祛除怖畏而无畏。简言之,布施就是慈悲利他、舍己为人、无我不求回报。而放生,则是解救待杀活物(动物)予以新生而回归自然,是以慈悲为怀不杀生。
儒道视“立德,立信,立诚,立人”和常怀“仁,义,礼,智,信”五常心及施与“利他成人”之事为行善。主指(主旨)社会人际的和谐关系并良性循环,是一种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的“善意”“诚信”的善举付出。
至此,你应该对“行善”有了明确的认知了吧。为此,行善不是浮于表象的为善,而是根植内心的为善。行善,肯定会带给你名利上的果报与福报,但不能以求果报与福报之名利目的去行善,否则就是假善,反而会因名利反噬名声。如是,《列子·说符》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
因此,行善,是以善行为本,利安一切,爱敬存心,成人达人,匡扶正法,救人危急,舍财作福,爱惜物命,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南怀瑾国学大师对“行善”有深刻一说:行善,分行阳善和行阴善。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是指做了“为人所知”之善;“凡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善。”,是指做了“不为人知”之善。阴善,也就是民间俗话说的“阴德”,行阴善即为“积阴德”。
而我认为:“阴阳平衡即为道”,“道”是阳善与阴善的平衡制高点与道德制高点,是阴阳平衡的动态因果局,皆为万宗归一的“道本位”,即为道善之“上善”,为此:行善,是为“上善”、“阳善”、“阴善”三维一体。
以此,国学大师还说道:阳善与阴善的所得“果报”与“福报”是不同的。他说:“阴善,天报之;阳善,人报之。”,也就是说:行阴善,有阴德的人,上天会恩赐与他,且“福报”很大;而行阳善,则是大家恩赐与他,即人们会知道他(她)、称赞他(她),甚至成为‘网红’,且“果报”的既得利益现实可见。为此,无论行阳善还是行阴善,行善就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果(《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为此,阴善,天报之;阳善,人报之;上善,“天地人和”道报之。
因此,我认为:行阳善,为扬名务实之善;行阴善,为埋名渡世之善;行上善,为无名普世之善。都是为善行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要崇尚。
如要区别,只是内心境界不同,或“道法”不同,以及“阳善”和“阴善”为“放”即为名而释放自己的能量;“上善”为“聚”即无名道、无名而“呼吸吐纳”(动态的循环平衡)自然道的能量,与道一体。都为主观意念和客观本质,只要发自内心、源于善念之“主”,各为其主行善就好。
2、为什么要行善?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行善积德,可以保佑你升官发财!行善就是积阴德,能保佑你下辈子投个好胎,“拼个好爹”。显然这是不对的,缺失善念。
明代思想家袁黄所著《了凡四训·积善之方》有曰:“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近义之先人圣言。此为解答为什么要行善的“劝善”之名句,实为最“平常心”的行善果报与福报之答案。以此,你是要“善”还是要“恶”呢?是要“行善”还是“行恶”呢?是所谓“人在做,天在看”!
人为什么要行善?有人说:初级行善是为了善报,是为获得内在的心安,给自己积德积福,或为了名利双收的善报;中级行善是为了修炼自己,消除身上的恶习和业障,以求修心、修行、修德,以善行天下;高级行善是为内心自然而发,返璞归真至宇宙“道本位”,与天地人和之“大道”同呼吸、共平衡、为一体,是“刻在骨头上,流在血液里,行在心灵中”的本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上善,阴善,阳善”。
有人说: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佛法自然”、“道法自然”,佛道是大医,是大医王;佛法、道法是大药,是大治王。当下众生和社会害了什么病?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忘恩负义,特别是时下最大“冷笑话”新闻即法国因美英澳核潜艇亚太合作公告后大骂美国“忘恩负义,损人利己”而撤回驻美大使。大家仔细观察还会举不胜举。而行善,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以解除“业障”、“心魔”、“悭贪”。
有人说:行善,就是“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善,就是“授手滴水恩,仁爱德善道。”;行善,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大家一定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文学家范仲淹吧,被世人誉为“北宋第一人”、“第一流人物”,其“自立、读书、清俭、行善”8字箴言,流芳百世。
3、行善跟我有关系吗?
你知道人身最大的恶,是什么吗?人身最大的恶,也是最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的恶,就是“脾气”!就是不好的意想;就是容易冲动、发脾气的性格;就是惹是生非的“坏脾气”、“臭脾气”、“恶习气”!—— 它不仅克财,还克人,更克命。
脾气不好的人,最容易滋生恶意或愤怒,最容易“上头”、脑门子发热,心里老想着是别人的不是“太气人”了,必须要和他“捯饬捯饬”,不然会“骑到我头上来”,“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吗。可想而知,脾气不好的人,和爱嚼舌头的人,一定是心无善意,为矛盾制造者。
也就是说,牙齿是硬的,但会掉,易磕碎;舌头是软的,不会掉,但会烂。所以,“死的鸭子嘴硬”不可取,“牙齿硬”不可取,“嘴巴臭”不可取,而“舌头软”(指爱说好话,言而有信,说话有温度,语言和口气中肯平和)的人,就是在行善。而“舌头烂”(指爱嚼舌头,背后说坏话,恶语伤人,得理不饶人)的人,就是在行恶。
是人都有脾气。只是每个人的表现形式和发挥程度不一样而已。外向型的,冲动上头,不依不饶,直接开干;内向型的,浅薄固执,暗暗较劲,爱打冷战;综合型的,不温不火,或冷或热,或“温水煮青蛙”;善意型的,是为你好的善意批评、教育,是“家长式”“兄长式”“知心朋友”般的威严或严厉。例如“菩萨低眉,金刚怒目”的“怒目”,你说是哪类型的?
我认为,脾气就是性格,脾气就是运气,脾气就是福气!如果大家遇事头脑清醒,对事不对人,有事心平气和,有问题摆桌面谈,不去斤斤计较刻意是非,而是心平气和,秉持法律法规原则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善意”并“善始善终”,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这就是“善心、善信、善行”的互为行善。因此,对人不发脾气,也是一种行善!
你知道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吗?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大德行善!
为什么?《大学》有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也。”;《中庸》有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立成大德,不仅获得财富,还同时拥有地位、名声、长寿);《易经》有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钱,不是最大的财富。
俗话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心善行善,才是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也就是说:人心不善,为人不正,拜佛也没用。即使你很有钱,还很有权,如无善信、良心、衷心、孝心、初心而为善行善,终归要以“人民的名义”处置、除之。又有人说:我老百姓一个,不求名利,但求无过。呃,“无过”即为善,你为自己家人“无过”就是在为家人付出大德之善,就是在行善。例如“子不教,父之过。”,你做到了吗?如在做或做到,就是行善。
4、该如何行善?
行善,有很多种方式方法,但又形无定式、行无常形,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善意、善良之举(即善举),都是在行善。
且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事无常态,人无常性”,人与人的认知不同、性格不同,你认为是在做善事,可他(她)却不以为然或不领情,那怎么办?热炒 凉拌,只要是你心中有善有爱的真情流露,善与不善自在天理之中。
行善,如能做到日行一善当然好,如做不到,也是人之常情而不必拘泥。常言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为此“心中有爱,所行皆爱;心中有善,所行皆善”。是因:佛由心生,相由心生。
如是:爱由心生,善由心生。因此,行善除了“为名行善”,更要推崇朴实、普世的,有社会责任感和修心修性修德的“为民行善”!
我现在说说几个“日常但不平常”的行善之举,而且是可以做到“日行一善”的善举,只要你学会了、照做了,就能得到“五星高照”、“五福临门”、“八方来财”!
(1)不发脾气:
不发脾气就是在行善,就是对你身边人的尊敬,就是对你自己的尊重,是你在以善维和、方正圆融、向善和睦、上善有容。
俗话说“相由心生”,经常发脾气不仅伤肝伤心、伤人伤己,还会伤到你的财气和福气,久而久之就会相由心生而改差你的命运。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忍一忍,让一让,东边不亮西边亮”。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或自己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男人的脾气,影响他的事业;女人的脾气,影响她的婚姻。
(2)多相信、常诚信:
“多相信常诚信”就是在行善。相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相信”的力量;诚信,就是坦诚相待、恪守信用、做事“靠谱”戒欺。“相信”和“诚信”是需要一颗善心的,是需要“以信为本”的,是需要戒骄戒躁、戒恶(wu)戒欺的。这是佛教里的“大善”(佛教用语)和儒道里的“本善”(善与诚是天然之本)与“人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
可能你会说:“我心本善,奈何人心不古啊!”。确实!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呢?那就是“人心不古,千奇百态,何必同流合污”?《三字经》有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人性“本善习远”(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的人性理学思想,是劝人向善的道德启蒙伟作,我们何不重拾本善呢?
(3)多行三善:
行“语善,眼善,心善”就是在行善。除“善行,善心,善信”这三善外,还要在“语善,眼善,心善”这三个感官上“一日三省吾身”而行善,哪怕是取其一而“日行一善”。
语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雪。一句好话暖人心,恶语一句让心寒。俗话说:“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在人际交往、待人处事中,语言是行为意思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可以是“武器”,也可以为“糖衣”,亦可谓“忽悠艺术”,或为鬼谷子內楗术(说辞所谋术)说服他人之“三寸不烂之舌”之言辞。因此,语善要切忌“一言不合龙頟(e)候,击剑拂衣从此弃”,而要“一言九鼎楚援赵,金玉良言铭肺腑”;切忌嘲讽、蔑视、戏弄、打击、诽谤、造谣、中伤等的“恶语相向”,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辞中肯、言和心顺。
还要深悟“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王阳明·明代哲学家、心学家)的精髓,即和人交谈时,并不是什么话都能说,也不是只捡好听的话说,说话时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口说满,也不能把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全抖出来,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语气、情绪,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眼善:
看世间万物,要心存善念。这里有个“苏东坡看佛印”论佛的故事:佛印说苏轼“居士像佛”,苏东坡居士说佛印“大师似粪”,佛印笑而不语,苏轼哈哈大笑,后被苏小妹嘲讽苏轼是个大笨蛋,其实已被自己所骂。你知道为何吗?因为“你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似)什么,自己也就是什么”,你视佛印为大粪则自己就是大粪。这就是佛说的:“心中有佛皆为佛”(心中有佛,则所见万物皆为佛),心中有善皆为善。这更是为人处事的大道至简的道理。也就是,你不把别人当人,你已不是人;你不把亲人当亲,你已不是亲人。
心善:
是指常怀“渡人之心”、“利他之心”、“同情心”、“仁义心”、“道德心”、“爱心”,并以善行和诚信为本(即‘君子之道’),有“爱人如己”的心田美,她是主观意愿与客观行为的“善与爱”的大义之美(是指既有善的本质又有爱的付出的高尚美)。
简言之,心善就是又说又做、言行一致的心美与行美的“心地善良”大义。而不是任人摆布、任人欺负的“愚善心地”小义,或被视为“软柿子”,或被曲解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心善,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gui)依,是善爱的心安理得,是幸福的滋养圣地。心善,则心宽、心正、心康、心安且必有福报。
5、行善快乐吗?
行善快乐!行善,是“真情流露,天性使然”,行善是“同情心和爱的天性善举”,行善是“让生活充满爱”,行善是“幸福的使者”。
行善,能潜移默化地善变你的做人模式,而让人更加亲近你、让你更亲和人,并让你的人生旅途更加幸福灿烂。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你把行善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修为,一种生活常态,一种精神价值,幸福快乐已成你的生活云裳。
来吧!让我们一起:善行为本,行善为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下篇标题:做生意,就是经营人的成人达己!
敬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