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梯队(从幼到老都有学)(1)

图说:在宝宝屋里,暂时离开外婆的一位宝宝在开心玩耍 马丹 摄(下同)

今天下午2时,上海爷叔冯达带着刚午睡醒的1岁半小孙子来到了静安区江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爷孙俩都有“学”可上:小孙子在社区宝宝屋里由老师带着玩创造性游戏,而冯达直接在5楼的老年大学紧跟潮流上了一堂“玩转数字”的科技课程。

未来,像冯达爷孙这样从幼到老都能在社区找到专属教育空间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今天下午,“静安教育 友好江宁 升级典范”教育友好型社区正式全面启动,从适合0-3岁婴童的“宝宝屋”到适合耄耋老人的“柏乐阁”,社区教育将涉及六大领域,惠及全龄段人群。

“一老”“一幼”都有依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的趋势,“一老”和“一幼”,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点难点。适老化改造、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已经连续多年列入上海市政府民心工程。截至2021年底,上海全市已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71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向片区延伸。2022年初,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试点建设社区托育“宝宝屋”,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首家就开进了江宁社区的为老服务中心,为不少家庭解“一老一幼”难题,让老有所依、幼有所育——照顾幼儿的祖辈将孩子托付给为老服务中心的宝宝屋后,可以先到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再返回中心便民服务室理发,接走孙辈之前还能在中心的长者食堂打包午饭。

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梯队(从幼到老都有学)(2)

图说:沪上首间宝宝屋“嵌入”为老服务中心

据介绍,“教育友好型社区”指向“宝宝屋”社区服务共建、“悦享里”综合素养共育、“师友轩”职业能力共培、“桃李居”人才共赢、“柏乐阁”学习型养老共享、“惠风堂”教养指导共享等六个领域,覆盖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到全人群的终生教育。其中,“宝宝屋”为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临时性、计时制的集中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并用科学的保教方法,为新手爸妈、年迈祖辈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而“柏乐阁”则是为了提升社区老年人群多元社会角色适应力,未来将优化社区的老年学习空间,拓展学习内容,让老年人“紧跟潮流”“会玩数字”,开发生命教育核心课程,通过终身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社区资源助力课后服务

“你知道校经阁藏着哪些宝藏吗?”上周五下午,江宁街道图书馆馆长朱宇翔走进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带来一堂有趣的建筑历史课。这是社区《江宁启航》课程首次“试课”,朱宇翔是课程“外援”讲师之一。今天这一融合了江宁特色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课程正式启动,未来将走进江宁社区的7所学校,带着学生们深入社区、探寻历史和文化。

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梯队(从幼到老都有学)(3)

图说:课后服务时段,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学生正在上《江宁启航》课

“双减政策推出后,静安首创‘三段式’服务样态,为3万余名学生提供免费优质课后服务,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江宁街道与教育局共同合作、试点探索,推出社区合作新课表,助力课后服务升级。通过‘送进去、引出来’,整合社区优质课程资源,50多位名教师、名教练提供近20门课后服务课程,全年送课达2000余学时,8万余人次学生受益。”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邱中宁介绍说,未来,江宁路街道与教育局将继续探索,为社区内学校15到18岁的青少年提供真情景职业感知和职业体验,以及高质量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