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看《有书快看》的朋友,都是非常热爱读书的,要不就是想要热爱读书的,不过这说起这事啊,有书君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他对于书的喜爱,简直可以用"沉迷读书,无法自拔"来形容。
相信大家对于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都不陌生,《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来聊聊其中的《在人间》。
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于是他便跟着母亲一起来到外祖母家生活。
在外祖母家寄居的这几年,被他写成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1879年,高尔基十一岁时,外祖母去世了。
同时,他被破产的外祖父赶出家门,开始独立谋生,用他自己的话说,"于是我到人间去了"。
从这时起,高尔基便开启了他《在人间》的生活。
书中作者的名字叫阿廖沙,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起先,阿廖沙为了生存,跑到鞋店当学徒工,说的好听是学徒,干的却都是杂活。
每天清晨起床,阿廖沙就要给老板一家,还有大伙计他们擦鞋、洗衣服、烧水烧饭,等到了店里呢,又开始忙着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给买主送货,紧接着再回家做午饭。
在店里,阿廖沙发现,老板和掌柜们在顾客进门时笑脸相迎,阿谀谄媚,甚至可以跪在顾客的脚下。
但是顾客一走,他们却马上变脸,甚至用最肮脏的语言在背后辱骂她们。阿廖沙非常震惊他们的做法,并感到无比的厌恶。
后来,阿廖沙又到圣像作坊去做工,没想到啊,这里的掌柜也不咋友好,他十分不满意阿廖沙,总是想方设法的刁难他。
为此他还想了个一举两得的方法,那就是撺掇临店伙计和阿廖沙打架,趁机再破坏店里的圣像和圣书,这不,既收拾了阿廖沙,又创造了新生意的机会,多好呀。
要说这阿廖沙还真是个苦命的孩子,虽然他很爱劳动,但无论自己每天有多累,主人们还是对他进行凌辱打骂。
比如他在绘图师家里,老板的母亲和媳妇不让他看书,不许他点燃蜡烛,阿廖沙就只好等他们睡下之后,躲到柴棚里或顶楼上,借着月光看书。
看不清,就自己拿一个铜锅,把月光反射到书页上,还是不行,就自制煤油灯。很多次被老板的母亲发现,阿廖沙不仅挨打挨骂,书也被撕毁。
有一次,由于老板的小儿子不懂事,把茶炊上的活栓拔了下来,结果烧茶炊时出了事。
老板的母亲竟然不分青红皂白,用一捆松树枝毒打阿廖沙,结果阿廖沙背脊皮下扎进了很多松刺,到了晚上,整个背肿的像枕头一样。
种种的摧残,令阿廖沙痛不欲生。但是他依然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因为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直到后来遇见了斯穆雷,他的命运才真正开始迎来曙光。
事情的经过,还得从阿廖沙在轮船上做工的时候说起。
有一次,轮船上的伙计偷了餐具,却嫁祸于阿廖沙身上,他还联合其他几个伙计欺负阿廖沙,把他推进女人的舱室里,扬言要给他“娶老婆”,幸亏有好心的厨师斯穆雷出手相救。
在阿廖沙的世界里,斯穆雷便是那正直与光明的化身。
虽然斯穆雷也是一个“粗人”,但是他也喜欢看书,他有一铁皮箱子的书。常常会把书一本一本地拿出来,让阿廖沙念,还不断地向阿廖沙强调书的好处,说“哎呀,你就念吧,这里面,有你需要的一切东西。”
也是从那时起,阿廖沙就有了念书的习惯,在种种的恶劣环境下,阿廖沙只有在有书读的时后,才觉得自己健康有力,工作起来也很起劲。
其实我们通过故事也看出来了,《在人间》这本书,就是在揭露了当时社会中各种小市民的愚昧、庸俗、野蛮的恶习。
他们让阿廖沙的成长道路及其艰辛、及其曲折,他一边顽强地抵抗着所谓的上帝的安排,一边奋发读书,怀着进大学的希望,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之后,便有了《我的大学》中的故事,当然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分别找来读一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