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什么?最官方的回答是: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懵,其实仪式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仪式感是大学毕业要穿学士服,是过年要穿新衣服,是端午节要吃粽子,是过生日要吃蛋糕,是结婚需要走的一系列流程仪式感让原本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变得鲜活和有趣,让循环往复的三餐四季变得浪漫而惊喜,正如《小王子》中狐狸说“(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生活中真的需要仪式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生活中真的需要仪式感(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生活中真的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是什么?最官方的回答是: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懵,其实仪式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仪式感是大学毕业要穿学士服,是过年要穿新衣服,是端午节要吃粽子,是过生日要吃蛋糕,是结婚需要走的一系列流程。仪式感让原本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变得鲜活和有趣,让循环往复的三餐四季变得浪漫而惊喜,正如《小王子》中狐狸说“(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很多人会觉得仪式感是需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尤其现在各种营销宣传各种节日,都在引导大众进行消费,其实不然,仪式感需要的只是用心而已。为了穿一条漂亮的小裙子而画个精致点的妆容是仪式感;看到云彩变幻的心形并把它发给心爱的人附上一句甜蜜的话是仪式感;丈夫回家路上给妻子买了一束花,这是仪式感;为在家里享受烛光晚餐而特意准备蜡烛桌布餐具是仪式感;三五好友约在一起去家好看的咖啡厅喝下午茶也是仪式感,甚至一个人放首音乐看本书静静喝着小酒也是一种仪式感,等等等等。所以仪式感代表的是一种用心生活的态度。

近来网络上大家常说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入冬六件套、初雪要跟爱的人在一起等一系列的行为都被注入了仪式感,让我们在一地鸡毛之后依然拥有热爱生活的动力和勇气,因此仪式感也是调味剂,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多点甜份,让我们的人生可以多点美好回忆,让身边的人可以变得更加亲密。可能对于仪式感的“执念”女人或许更比男人深,女人是感性思维,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感动和影响,也更加向往无处不在的浪漫和惊喜,希望男人能懂自己;而男人是理性思维,尤其是结婚后的男人更加务实,更加不注重仪式感和浪漫,觉得都是虚的不能当饭吃。你看,男女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但如果都按部就班的生活,那生活真的就是白开水了,久了就没味儿了,喝多少都没感觉了,所以偶尔把白开水换成蜂蜜水、汽水、奶茶,不就开心快乐许多嘛,而且还更加有意义呢。

想起小时候无比期待过年,因为可以买新衣服可以有压岁钱还能有好多好吃的,还可以放烟花,但现在好像大家过年就跟平常过个节差不多了,这是因为通讯和交通更方便了,物质条件更好了,没有了小时候特别多记忆和味道,其实是因为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般仪式感,所以失去了特殊的含义。生活需要仪式感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部分人所想的矫揉造作,而是代表了我们对待生活、对待家人朋友、甚至对待自己的方式,是我们在平凡岁月中可以值得难忘的经历,是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偷闲的一点光影,可能仪式感它不隆重、不华丽甚至没有人理解,但没关系,自己觉得值得就好。

其实仪式感这个词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网络上形成热议的,当我们被疫情困住只能待在自己的城市,当经济形势不好许多人面临倒闭或者失业,当新一代的00、95后步入社会带来一股“整顿”之风,让我们更加思考如何活在当下,当所有节日都已形成潜移默化的习惯,一时我们竟不知如何创造新的记忆点?

我想仪式感才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吧。有人说仪式感是需要别人给的,但其实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可以制造仪式感,比如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可以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下,享受安静的休憩时光,和三五好友一起畅谈青春;比如自己一个人生活,每天下班给自己精心的准备一桌饭菜,细细品味舌尖上的美好;比如六一儿童节,也会给自己买糖买饮料买花,因为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儿童。所以仪式感不需要分人分时间分地点,只要觉得能够值得被留下美好回忆的都可以,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色彩。

希望我们都可以充满热爱地迎接生活,过好人生,生活需要仪式感不是负担,当然也不仅只是嘴上功夫,不需要每天都要满满仪式感,偶尔适度就好,行动远比画饼更加深得人心。用仪式感去承载生活的风雨,赶走一时的阴霾,然后静待风雨过后的彩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