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继浦江郑义门、兰溪诸葛八卦村、东阳木雕家训馆、永康胡氏家风之后,武义明招山吕氏家风再次上榜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这是金华家风第五次登上中纪委官网。

道统流芳八百年(道统流芳八百年)(1)

武义明招山吕氏家风上榜中纪委网站

5月24日上午,中纪委官网“家风”专题以图文、视频、图解等多种方式,通过《【家规•人文地理】明招山怀古》、《明招书声远 吕氏家风长》《浙江武义吕祖谦:明理躬行 清慎勤实》、《【家规•图解】吕氏家范:临财当自克》等全方位诠释武义明招山吕氏“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实”的传世家风与“博采众长、经世致用”经典学风的实践、影响和传承。

(明招山鸟瞰)

“明招古木叶千层,山自浮云溪自横”。 金华市武义县城东的明招山一带峰峦起伏,茂林掩映中,有一片庭院式的平房,简单古朴。山门的照壁上写着“明招讲院”四个大字。迈进山门进院,北边的朱吕讲堂正中,摆有一尊吕祖谦半身雕塑像,上方的匾额书有“文光射斗”四字,透着庄重。

(“文光射斗”匾额)

吕氏家族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号东莱,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理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他开创的“婺学”,和朱熹开创的“闽学”,以及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开创的“心学”成为南宋的三大学派,推动了南宋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隆兴元年(1163),吕祖谦中进士,先后在朝廷、地方为官。他为民请命,上《为张严州作乞免丁钱奏状》,力陈丁盐钱绢为民大害,要求予以免除。在朝廷任职,则上《乾道六年轮对札子》、《淳熙四年轮对札子》,力陈用真儒、求实学;当吕祖谦为朝廷考试官时,慧眼识人,拔陆九渊于众中。

吕祖谦所属家族东莱吕氏是一个延续了百多年的大家族,人才辈出,究其原因,正在于家规家训的教化。

吕氏门风,既通过言传身教传达,也通过家规家范的撰述来实现代际传承。吕氏家族早在吕夷简就作有《门铭》。吕氏“公”字辈吕公绰,“希”字辈吕希纯、吕希哲皆精通《礼》学。特别是吕希哲,著有《家塾广记》,在《吕氏杂记》中亦多家礼方面的内容。吕本中则有《童蒙训》、《舍人官箴》、《师友渊源录》等。到了吕祖谦,更有《阃范》、《少仪外传》、《家范》、《辨志录》等。《家范》收录在吕祖谦的《东莱集》中,共有六卷,分别为《宗法》、《昏礼》、《葬仪》、《祭礼》、《学规》、《官箴》,从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实等方面阐述了其家训思想。《宋史》赞之为“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

明招讲学培养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

从乾道三年(1167)开始,一旦有闲暇,吕祖谦便在金华开展讲学活动。 武义明招山是吕氏数代家族墓地所在。明招讲学就发生在吕祖谦为父母丁忧守墓期间。

道统流芳八百年(道统流芳八百年)(2)

(明招讲院)

道统流芳八百年(道统流芳八百年)(3)

(明招讲院内景)

四面八方的学者们闻风而至。吕祖谦想借讲学培养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他反对忽视实事、不求致用的学风,强调儒者当通世务,做学问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百姓日用之事。因此他冲破以往教育“重经轻史”的禁锢,以史书《左传》为题材,自编教材讲义,自撰科举范文,教导学生如何立人作文,踏上仕途后要如何借鉴历史。一批批有抱负的学者就是从这里走出去,不止独善其身,更求兼济天下。

作为婺之名山,明招山不仅有迤逦的自然风景,它的辉煌不仅在于吕氏在此讲学,更在于吕氏“敬宗收族、明理躬行、清慎勤实”传世家风与“博采众长、经世致用”经典学风的实践、影响和传承。

吕氏家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浙江省武义县档案局原局长、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学者王文政说,吕祖谦家规家范的精神,在武义生生不息,影响武义走出了许多能人、学士、文人,还有清官,比如曲湖的巩庭芝家族,一门五进士,其中有两个就是他的学生,这些人对武义影响都很大。还有像有“南包公”称号的武义籍南宋能臣马光祖,他也受吕祖谦家规家范的影响,不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而且努力当好一个清官。目前武义许许多多家谱当中发现的家规家范,都可以看出是受到了吕祖谦家规精神的影响。

在如今明招小学,在孩子们不绝于耳的诵读声中,人们感受到了吕学思想的历久弥新。先贤留下来的一则则家规古训,犹如一股股力量之源,根植于世代百姓的生活中,悄然影响着武义人的日常言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后人以吕氏在明招的言行为核心精神,将之发扬为“明招文化”,构筑起武义优良传统文化的坚韧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