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微小世界》(第一单元科学概念|小学科学)

6-1《微小世界》思维导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

6.1《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由镜架镜片组成,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有两种:物动镜不动;镜动物不动。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有凸度)实心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5.水滴装水的圆瓶子玻璃球都具有放大的功能。

6.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能发现昆虫很大奇特的结构:蟋蟀的“耳朵”在前足的内侧;苍蝇的脚上有爪子垫子感应器官,这些能帮助苍蝇爬行在各种表面上。

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苍蝇、蜻蜓、蜜蜂都有复眼。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4.昆虫的触角相当于“鼻子”,能辨别气味,感知周围信息。蝴蝶的触角是棒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蟋蟀的触角是丝状。

6.3《放大镜下的晶体》

1.具有规则几何的外形固体叫晶体。

2.同一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食盐是立方体白糖是六棱两端尖顶味精是柱状……

3.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三种矿物晶体组成;珍珠塑料玻璃松香琥珀等不是晶体。

4.我们可以用蒸发水分降低温度的方法制作晶体。

6.4《怎样放的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3倍的放大镜和5倍的放大镜组合在一起,最大能放大3×5=15倍。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4.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几倍;光学显微镜能放大物体图像几千倍;电子显微镜能放大物体图像几百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放大物体图像几亿倍。

6.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显微镜下所呈现出来的像是实际物体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像;看到的方向与实际相反:图像在左,往左移动标本。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4.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并命名细胞的。

7.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6.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步骤

清水、洋葱、洋葱、“#”字、表皮、表皮、盖玻片、色、水。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基本的功能单位

4.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6.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用显微镜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运动迅速,可以用吸走多余水分或放一点棉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2.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生物,我们可以用池塘水或鱼缸水浸泡干草培养微生物。

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6.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清了微生物和细胞。

2.人类在医药、食品、农业、垃圾处理等微小世界方面进行了探索。

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4.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

六下《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科学概念|小学科学)

6-2《物质的变化》思维导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2)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很快,有的变化缓慢。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变化可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3.白糖加热过程中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变化的过程是:白色颗粒状——黄色液体——棕色糊状——黑色固体。

4.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属于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嚼几分钟会变甜,是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3.我们可以用碘酒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颜色越深,淀粉越多。

4.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馒头,面包,南瓜,米饭,香蕉等。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是白色细小颗粒状固体;白醋是无色有酸味的液体。

2.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

3.小苏打和白醋反应时,产生大量气泡,会发出嗤嗤的声音,用手摸杯子外壁,感觉凉凉的。

4.二氧化碳是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第五课《铁生锈了》

1.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红褐色,没有金属光泽,比较脆,粗糙,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2.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颜色会变浅。

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是由于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盐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如:干燥保存、涂上油漆、表面打蜡、镀光、搪瓷等。)也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如制成不锈钢。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和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六年级3单元《宇宙》科学概念整理

6-3《宇宙》思维导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3)

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逆时针(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2.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4.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人类足迹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5.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6.月球上没有液态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存在。

7.月球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

第二课《月相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

2.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的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

3.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侧。

4.典型月相的变化过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

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猜测,公认的说法为: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即“撞击说”。

3.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近似圆形。

4.模拟实验时,我们用平整的沙面模拟月面,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物体模拟陨石,从不同高度放手,模拟陨石撞击。

第四课《日食和月食》

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成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

3.日食发生的特点:①太阳被物体挡住;②挡光物体是球形或圆形;③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④挡光物体在运动。

4.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4.日食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5.月食可分为:月全食、月偏食

第五课《太阳系》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卫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建造太阳系模型时,需按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

3.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5.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唯一有生命的是地球。

第六课《在星空中(一)》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行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星座。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4.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亮星,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辨别方向。

5.北斗七星勺口两星连线,向上5倍远的距离能找到北极星。

6.北斗七星的勺柄在一年四季中的指向不同,春季指向(东方),夏季指向(南方),秋季指向(西方),冬季指向(北方)。

第七课《在星空中(二)》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夏季的天空有三颗亮星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由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组成。

3.天蝎座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巨星。

4.夏季的星空能看到一条横贯南北天空的亮星带,为银河。

5.使用活动观星图时,要举过头顶,转动星座图,让图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方位相同。

第八课《探索宇宙》

1.银河系是一个恒星集团,有大约1000~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10万光年。

2.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天体系统的大小排列: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4.我们无法观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之中。

5.宇宙是充满活力的,不断有恒星诞生,也有恒星消亡。

6.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六年级4单元《环境和我们》科学概念整理

6-4《环境和我们》思维导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4)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厨余垃圾等。

2.人们丢弃的垃圾会危害环境。

3.垃圾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材料分,按危害状况分,按原来的用途分,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等。

第二课《垃圾的处理》

1.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堆肥等。

2.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模拟实验中,洗干净的沙子模拟土壤,有墨水的纸巾模拟垃圾,清水模拟地下水,喷水模拟降雨。实验中我们发现瓶子中原来清澈的水变黑了,说明垃圾填埋会污染地下水。

4.堆肥法

优点: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缺点:产生大量气体,包括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5.垃圾填埋

优点:方便;成本低。

缺点:占用土地;分解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6.垃圾焚烧

优点:占地少;避免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热量可以用来发电。

缺点:消耗大量电能;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课《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减少垃圾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减少丢弃的方法:少用一次性物品,商品不过度包装,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3.重新使用的方法:塑料袋、塑料绳、塑料瓶我们都可以多次使用,减少垃圾。

第四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4.垃圾分为四类:餐厨(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餐厨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属、玻璃等

有害垃圾:过期药品、废针管、废灯管等

其他垃圾:渣土、砖块等

第五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1.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节约用水的方法:可以将用过不太脏的水积存起来,以作二次使用;用杯子刷牙;淋浴等。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开始减少,并持续下降。

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第六课《污水和污水处理》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目前水的污染源主要有:生活、工业、农业、医疗等。

3.我们能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

4.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5.污水一般通过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6.废水处理系统:①初步处理(过滤沉淀分离塑料袋,菜叶固状物,活性污泥等);②再处理(滴流过滤体统: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加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等。);③追加处理(排入露天池塘,使之天然净化)。

第七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水污染考察内容:周围环境,有无废水排放,水的颜色,水中有无动植物,水面有无污染物等。

3.观察水样先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4.可以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第八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当前冲突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

3.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我们可以尽量低碳出行(乘公共汽车、地铁等),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

4.“白色污染”泛指使用后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污染。

5.应对白色污染的办法: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

6.朱鹮、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楸、金丝猴、大熊猫都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7.人类的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并使微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9.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造成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