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号称五岳之首,它不仅仅是一个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的好去处,还是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象征。在古代,它被认为是最具灵性的山川,所以帝王封禅的时候才会在这里祭拜苍天。

而杜甫则是中国诗坛上的一颗明珠,在现实主义诗歌上的造诣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当一向悲天悯人的杜老夫子来到山清水秀的泰山,他会写出怎样惊世的诗篇呢!


杜甫对泰山的诗(杜甫为泰山写诗)(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顾名思义就是眼望东岳泰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因此在首联中,杜甫既交代了望岳的原因,又描绘出泰山为他带来的第一观感。闻名已久,恨未识荆,好奇的杜甫来到岱宗附近。远远望去,却发现在泰山的覆盖下,整个齐鲁大地都成为了一片青碧色的汪洋。

“齐鲁”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鲁国在泰山之南,而齐国在北。一座山,却绵延千里,将两个国家都笼罩在它的脚下。杜甫先用“青”字交代了望岳的季节,又用“未了”两个字描绘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泰山。一望无边,这是何其的伟岸,仅仅用两个字就写出了泰山的大,老杜果不愧“下笔如有神”的美誉。


杜甫对泰山的诗(杜甫为泰山写诗)(2)


大,仅仅是泰山的特点之一。所以在颔联中,杜甫又写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灵秀都放在这座高山上,巍峨的山峰直入云端,似乎把晨曦和夕阳都分割开来。

“神秀”是对上文“青未了”的延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自然神秀非常。而“钟”字则把天地造化拟人化,让其成为了一位饱含深情的长辈,对泰山百般关照和怜惜。

现代人按采光的不同,把房屋分为阴面阳面;而在古代不仅是房屋,连山川也是如此。所以本联中的“阴阳”就是指泰山的前山与后山。晨起从前山开始攀登,直至黄昏才能登顶,看到山的背面。杜甫通过时间的流逝,描绘出泰山的另一个特点——高耸入云,为下文做好铺垫。


杜甫对泰山的诗(杜甫为泰山写诗)(3)


付出一整天的辛苦和努力,终于成功地登上了泰山。欣喜之余,杜甫用十个字写出了顶峰上的景色,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层叠叠的白云涤荡着我内心的激情;而黄昏中,还巢的飞鸟不断地飞入大山深处。

云,高洁而无暇,历来都是君子的象征;飞鸟,则是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典范。所以说,颈联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泰山绝顶上的美丽景色,还有杜甫的心胸和志向。像白云一样为国家和百姓遮挡住酷日的暴晒,送去久违的甘霖;而功成之时却像飞鸟一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短短十个字,借景抒怀,写出了诗圣的人生理想。


杜甫对泰山的诗(杜甫为泰山写诗)(4)


在表达完人生理想之后,杜甫又把笔墨重新放到“望岳”这个主题上,为本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终究还是登上了岱宗的山巅,在这里俯瞰四周,千山万壑都变得何其渺小。

“会当”两字表现出杜甫誓要登顶的决心,有努力就必然会有收获,而“一览众山小”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本诗是老杜青年时期的作品,所以并没有杜诗中常见的沉郁之气,相反在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少年郎所独有的蓬勃朝气,而尾联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尾联还是对第一联中问话的回应。岱宗怎么样?登上岱宗可以观云海浪翻,可以看飞鸟归林,更可以俯瞰群山,因为这里是五岳之首,因为这里就是泰山!


杜甫对泰山的诗(杜甫为泰山写诗)(5)


静阅闲话

纵观全诗,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望”字,但却句句都围绕着“望岳”这个主题。首联是从远处眺望,写出山的宏大;颔联是仰望,写出了山的巍峨,这两句主要是描绘出泰山的两个特点,为下文做好铺垫。

颈联是登顶后的平视,借天上的白云和飞鸟,写出了山巅清幽脱俗的壮丽景致;而尾联则是由上而下的俯视,既展现了身为五岳之首的威武与雄浑,又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豪情万丈,是本诗的点晴之句。

早在春秋时期,孔圣人就曾发出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此后岁月悠悠,虽然有无数人登顶远眺,却再没有一个人能发出吞吐宇宙的豪言壮语,而泰山也因此沉寂了千年。直到大唐开元年间,另一位圣人也登上了绝顶,并同样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参考资料《全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