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

古人把“明眸皓齿”当成评判美人的标准,可见对牙口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毕竟那会儿没有PS没有美图秀秀,不讲究什么氛围感,更不玩什么光线拉满、妆容提成之类的唬人概念,古人对美女帅哥们,那都是铁标准、严纪律、高要求。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2)

“龌龊”这词在古代,专门用来形容牙齿肮脏不洁的,呲牙咧嘴都是一种病态。古人的道理就这么横:牙不行,就等于你人不行;牙歪了,你这人肯定也跑偏。

古代人怕口臭吗?答案是——怕!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3)

1.牙刷与牙粉的发明

早在秦汉时期,咱们老祖宗就开始想着怎么解决口腔问题了。《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天一亮,鸡打鸣了,就要起床准备洗脸漱口了。

光用水漱口,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比如苏轼说,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以解腻,可以去除残渣,还能养胃。但这只是漱口水的一种,还有人加盐的,有加醋的,还有加明矾的,多少都有杀菌的效果。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4)

可是漱口的清洁效果有限,老祖宗们就开始想办法了。最原始的当然是用手指来清洁牙齿,学名称作“揩牙”,手上蘸点盐粒儿,往牙齿上左右摩擦两下,然后再用水漱口。这看似不起眼的简短仪式竟然还是从印度传入的洋风尚。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5)

不过“揩牙”不文明,发明牙刷也就被古人提上日程。

那么一开始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就是杨柳枝儿。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6)

古医书《外台秘要》记载,先把杨柳枝泡在水里,等到刷牙的时候就把它咬开,可使牙“香而光洁”。里面的杨柳纤维像是细密的梳子齿儿,这就是牙刷的雏形。因此杨柳还被称作“齿木”,“晨嚼齿木”也成为了新的每日打卡传统。

但杨柳枝毕竟是糙物,很容易伤牙龈,等发展到了宋代,牙刷开始有了雏形。根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不少巷子里面都有专门卖牙刷的店铺,这种牙刷最初是把骨头、羊角、竹子、木头啥的整成棍,在上面钻两排小孔,再植上马尾毛,和今天的牙刷长得差不多。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7)

至于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但它是一种工具,就要比天然的树枝要高大上,这就叫品味。唯一的缺点就是宋朝当时没有多少马,做牙刷又太费马毛,于是日后猪毛牙刷便逐渐抢占了市场。

有了牙刷,也要配上“伴侣”,在口腔里缠缠绵绵才算完美。什么呢?就是牙膏。

宋朝有部叫《太平圣惠方》的医书名号响当当,里面就曾经写过牙膏的配方,桑枝煎水熬膏,加入姜汁、细辛(一种中药,去寒、止痛、镇咳),等到凝固,就成了最早的药物牙膏。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8)

这么看来,古人的这种牙膏跟今天我们的不太一样。今天的牙膏以清洁为主,古人却是避寒祛湿,更像是用来养生的。既然想要养生,方法有的是,所以各种五花八门的牙膏也出来了,有“秦椒散方”“龙脑散方”等不同口味供君选择。

苏轼是个生活家,自己也发明了牙粉。苏轼把松脂和茯苓晒干捣末,然后筛出细粉用小布袋装好,用水泡上那么一天,再放进开水里咕嘟上一会儿。等到刷牙的时候呢,就舀上一小勺倒进嘴里。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9)

茯苓有防蛀牙的功效,现在的中药牙膏里面也会加茯苓。于是苏轼就把配方美滋滋地写进了自己的日记本《东坡志林》里。他实在是宝贝自己的小发明,没事儿就想炫耀炫耀,后来他还特意给他的好哥们、书法大家米芾送了一份。

苏轼吹是吹,但他这顶多是自己的一点儿小巧思。因为北宋的时候,街上就有专门卖牙粉和牙膏的店了,各式各样的都有。苏轼的松脂 茯苓,顶多算是给五花八门再加一点。

不过这巧思可不能瞎加,还真容易出事儿,比如苏轼的对头,《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差点儿因为牙粉而瘫痪。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0)

沈括是古代科学界的大牛,有颗小行星就以他命名。他懂医学,自己也捣鼓牙粉。可用了之后总是腰疼,在椅子上根本坐不住,他自己也很纳闷:我最近都在躺平啊,为什么腰这么疼呢?

下属仔细检查了他日常使用的物品,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常年使用苦参为主要成分的牙粉。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理,但自此沈括换了牙粉,他那个腰疼自然也就好了。

2.古人如何治口臭?

当古人有了口臭,除了刷牙漱口,还能有什么小妙招?

第一种,嚼口香糖。没错,古代就有口香糖,其主要成分是树胶。

第二种,嚼草药。《春秋·左传》记载,越王勾践有口气,他很烦恼,范蠡先生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吃蕺菜,吃了就能和嘴里开了排气扇一样散味儿。

蕺菜就是大名鼎鼎的折耳根,也叫鱼腥草。貌似除了贵州,没有人喜欢这种口味怪异的东西。所以吃鱼腥草对付口臭,怕是在以毒攻毒。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1)

第三种,嚼香料。

东汉桓帝年间,有个大臣叫刁存,他有口臭,每当他向皇帝奏事的时候,皇帝都皱着眉头。有一天皇帝忍无可忍了,赐了一个形状颜色和生锈铁钉一样的东西给刁存,命令他赶紧放进嘴里,“含着吧你!”

刁存愣了一下,不知道那是啥,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又觉得味辛刺口,不敢下咽,当时眼泪就要下来了,心想,“皇上最近听我汇报都皱着眉头,难道这是毒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凉了,退朝后,匆匆忙忙地跑回家要和老婆孩子们道别。

这时候正赶上一位朋友来访,赶紧把他拦下,让他把这东西吐出来一瞅。那朋友看了后就哈哈大笑:这哪是毒药啊!这是鸡舌香啊!上好的香料!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2)

鸡舌香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母丁香”。丁香的花蕾叫公丁香,果实就叫母丁香。这是一种非常有名的香料,用处非常多,味道尝起来虽然怪,但是它会挥发出丁香油,芬芳扑鼻。

不过,鸡舌香通常产自南洋,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它到了中国,就是实打实的进口货,可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因此嚼鸡舌香的通常都是大佬。比如诸葛亮。

诸葛亮特别喜欢嚼这玩意儿。《太平御览》记载了一个趣事:曹操曾专门准备了整整五斤上等的鸡舌香给诸葛亮送去,还特意在礼盒上留了个条儿:“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3)

不过他可不是在嘲笑诸葛亮有口臭!人家这是在挖墙脚!汉代以来,大臣面见皇帝时要口含鸡舌香,曹操这一送就是五斤,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这是希望能和诸葛亮通通气,一起口衔鸡舌香,一块在同一个朝廷里当同事。

鸡舌香虽然效果好,但毕竟是进口的高端药材,不是很常见。难道生活中就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清新口气吗?

有!比如唐朝大臣见皇上之前,都会在嘴里嚼一嚼橘子皮。等到明清时期,男人们喝完花酒,还总要点上一盘糖炒栗子,倒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要给嘴巴去去味。

古代人怎么保持口腔清洁(古人如何清洁口腔)(14)

明清小说里面更是倒出了接二连三的好点子,《金瓶梅》里的双料茉莉酒,《红楼梦》里的玫瑰清露,都是香气醉人,让人口齿留香。

您瞅瞅,哪怕那时候没有电动牙刷,也没有超声波洗牙,治个口臭都能让古人玩得这么多花样,你说咱这中国人的智慧,是不是杠杠的!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精读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