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最常见的,绿色的草蛉,也许大家不会陌生。时常会在草叶面上,花卉上面遇着。绿色的体色,薄如蝉翼的透明翅膀,细长细长地触须。一对大而圆的复眼,光照下,带着红紫芭的金属光泽(不同的个体,光泽会有所不同)。
一只停在玻璃上的草蛉,体长约15mm
草蛉是完全变态昆虫。也就是它的生活史需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草蛉的卵很有特点:椭圆形,长径约1mm。卵的基部有一根富有弹性的丝柄,丝柄的另一端附着于枝条叶片、树皮等物体上(直到现在,我也没能遇上草蛉的卵,想想就感到遗憾)。
草蛉的幼虫叫:蚜狮。以捕食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蜘蛛等多种小昆虫及卵为食而得名。蚜狮的食量大,捕食能力强,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飞翔,却是十分活跃,不停地爬行,到处捕食猎物。
蚜狮,这个名字听起来狠威猛
蚜狮的个头虽小,却有一对强而有力的钳状口器。遇上猎物后,蚜狮先用这对口器的上、下颚将猎物夹住,通过大颚往猎物体内注入的腐化液,待猎物体内组织融解后,再进行吸食,留下空空的猎物躯壳。(好像有不少的昆虫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取食的,如:食虫虻,椿象若虫等)
蚜狮,留意画面,找下哪儿是它的头部。
蚜狮身上有臭腺,会分泌出臭液驱退天敌(草蛉成虫没有臭腺)。除此之外,蚜獅还喜欢将一些细小的枯枝残叶、捕食后的猎物躯壳,粘附在背上用来作为伪装。隐身其下,很难让天敌发现。这般的装扮下,想清晰完整地拍摄蚜狮,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小个头的蚜狮,负重寻觅食物,也是件辛苦的事哟
草蛉成虫后取食花粉、花蜜和多种虫卵,以此补充营养方可产卵。从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猎物上说,草蛉是属于益虫的。
停棲在菜叶上的草蛉
草蛉分布很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这些年,我遇到的草蛉,除了常见的绿色的草蛉,还有下面二种草蛉。
红痣草蛉,体长約25-30mm。色彩鲜艳,漂亮。
手机拍摄,红痣草蛉
红痣草蛉,头部橙色,复眼蓝色具光泽。前胸背板及腹背红色,胸部背板侧缘及腹背具红色纵纹及斜斑。翅膀透明,翅痣红色,此为命名的由来。
手机拍摄,红痣草蛉
手机拍摄,红痣草蛉
日本草蛉,体形瘦长,头部淡黃色具桃红色斑,复眼外突。翅膀的翅脉网状,透明如薄紗。
手机拍摄,日本草蛉
在昆虫纲中,草蛉属于脉翅目。脉翅目通称:蛉。主要包括:草蛉、螳蛉、蝶角蛉、蚁蛉、褐蛉等蛉的昆虫。国内有记载的近200种(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这还真的不算多,能够遇上某个蛉,也算是有缘分的了。至今不期而遇的脉翅目中的蛉,除了草蛉外,还有:
螳蛉(螳蛉科)。前肢胫节宽大,好似螳螂一般。故名:螳蛉。
手机拍摄,螳蛉。
螳蛉,体色黄色至黄褐色。复眼蓝绿色金属光泽,触角粗而不长,前胸呈细颈状,翅脉网状透明。
手机拍摄,螳蛉
(某种)蝶角蛉(蝶角蛉科)。体形很象蜻蜓,但触角又似蝶类,故名:蝶角蛉。
蝶角蛉,体形很象蜻蜓,但触角又似蝶类
刚遇上时,我是将它当成蜻蜓的。只是拍的时候感觉这只“蜻蜓”好奇怪,怎么会有带着似鼓槌的触角,而且头部也多绒毛。
蝶角蛉,体形很象蜻蜓,但触角又似蝶类
长裳树蚁蛉(蚁蛉科 )。体长约25mm,翅展70mm左右。栖息于林间,夜间有趋光性。
长裳树蚁蛉,体长约25mm,翅展70mm左右
长裳树蚁蛉,体长约25mm,翅展70mm左右
白斑蚁蛉(蚁蛉科)。体长约30-40mm。
手机拍摄,白斑蚁蛉
手机拍摄,白斑蚁蛉,体色黃褐色或褐色,触角粗短,末端膨大弯曲。翅脉纲状,端部各有一枚醒目的白色大斑
脉翅目中其它的:蛉
疑似某种:鱼蛉?泥蛉?求证
疑似:蚁蛉
拍摄地点:福建三明
(原创摄影图文,分享生态摄影之乐趣。如果有误请指正并见谅,谢谢您的观看支持和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