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老家一年四季浆水粗粮,除了过年能吃点白面、猪肉外,平时根本不知道还能包肉饺子。实在馋得不行了,大人就包一顿核桃扁食给孩子解解馋。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1)

天水农家扁食,只有产核桃的地方才有的美食。每年秋收的季节,也是核桃成熟的季节。老家核桃树遍地,除大部分作为新鲜水果卖掉换钱外,每家每户要留一部分干核桃。有的送亲朋好友,有的拿给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和孩子,再留一部分自家包扁食吃。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2)

天水东部元龙、吴砦交界的葡萄园一带的农家扁食,是以核桃仁为主料,配以香油、食盐、姜末、葱花、蒜苗(有个别参和豆腐粒的)等佐料调和成馅,用白面片包装的一道食品。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3)

其做法虽算简单,但一般人真做不出来。先将核桃砸开取出核桃仁,放在铁锅里炕干,然后用石槎窝捣碎,有的用擀面杖在案板上擀碎,直到核桃仁腻糊出油。将核桃仁盛在盆里,加各种佐料和配菜,扁食的馅就做好了。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4)

包扁食的皮和扁食的包法不像包饺子,手脚笨拙的人是做不到的。和面不能太硬,面擀成比做面条还要薄的薄皮,要切成5-6公分大的梯形面片。在梯形面片上放适量馅子,从梯形面皮上边卷起将馅子包起来。将面皮两头折回三百六十度,再用指头将面卷两头压紧粘在一起,一颗蝴蝶形(或领结形)的扁食就包成功了。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5)

煮扁食之前,先要炒好臊子汤。臊子汤与天水乡下臊子面的做法是一样的,可用大肉臊子炒豆腐、土豆、胡萝卜粒或片,放适量青菜烩成菜汤。扁食煮好后用罩儿捞出盛入大老碗中,浇上臊子汤,调入盐醋、油泼辣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核桃扁食就可以上桌美餐了。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6)

现代人吃扁食图简单省事,直接像吃饺子一样,用油盐酱醋蘸料蘸着吃,大多不去做臊子汤,没有了原始的风味和既吃又喝的食趣。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7)

在此,不得不说清水扁食。不知是哪位大侠,发明了清水扁食,而且还在市里、北道城区开有不少扁食店。它与乡下老家扁食不可相提并论,清水扁食没有馅,当地人称“瞎扁食”。就是梯形或四边形面片用手折压起来,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清水扁食的灵魂是干拌扁食的肉臊子,肉臊子的味道和质量是扁食店决胜的关键。

以饺子为题随笔(童年的饺子)(8)

天水乡下扁食的灵魂是核桃馅,核桃的品质与之搭配的佐料品种决定核桃馅的品质与口味。老家地处秦岭与陇山过渡地带,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早晚温差较大,生长的核桃个头适中,果肉紧密,油香味浓,是核桃品系之佳种。用本地自产核桃仁做的扁食的口味,是其它产地的核桃无法媲美的。

在上世纪物资匮乏的乡下生活,能吃一顿“油汤油水”的核桃扁食,也算是一种幸福、享受!

然而,在物阜民丰的时代,一些人吃尽“山珍海味”,实现了吃货自由,竟不以为然。真是得陇望蜀,欲壑难填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国泰民安,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自己双手双脚的勤快,三者缺一不可。

国泰才能民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2年清秋 子夜《全景闻视》撰于陇海线葡萄园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