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和丞相哪个大?首先,半兵马分别带你看一下王爷和丞相的定义和权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代王爷的封地有丞相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代王爷的封地有丞相吗(王爷和丞相哪个权利大)

古代王爷的封地有丞相吗

王爷和丞相哪个大?

首先,半兵马分别带你看一下王爷和丞相的定义和权利。

王爷

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

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

至于官职,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他比皇帝大。有没有权力要看是什么情况,在身份上,王仅次于皇帝,在权力上,就看皇帝让他管什么事情了,王爷掌管兵权的话,皇帝还要看他脸色呢?

丞相

而丞相,是官名。三国以后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西汉第1任相国是韩信,此后依次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任相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任相国、周勃任相国、萧何第2次担任相国,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第2次继任相国。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直到吕产担任相国。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曾两次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第2次担任相国。从汉高帝、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相国,同时设丞相,后来汉惠帝下令各诸侯国废除相国官职,诸侯国只保留丞相。此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改称诸侯国丞相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三国时期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他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比较权利大小: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对于王爷和丞相哪个大,要分情况:

从封建等级来看是王爷比较大,因为王爷是皇帝封的爵位,一般他们都是亲戚关系,在封建等级体系中是仅次于皇帝的第二统治者。丞相是国家行政职务,一般没有爵位或者爵位低于王爷的丞相是没有王爷大的,见了王爷还要主动行礼,并且还要避让。但是从国家权力来看是丞相大,丞相是国家最高行政官员,权力仅次于皇帝。而王爷只是有爵位,一般不掌握实权的。假如王爷犯罪,丞相是可以惩办王爷的,当然也是要经过皇帝许可才可以实行。

总结:

从封建等级来看王爷比丞相,而从国家权力来看是丞相要比王爷大。

,